首页考古发现飘溢书香的盛会
17702

飘溢书香的盛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7:111

2022年7月15日,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由白云涛、白云翔、陈建立、董新林、韩建业、黄春雨、李让、欧阳东、潘路、任万平、宋向光、孙周勇、王军、詹长法、张广然等评审专家组成的终评评委会,对入围终评的图书进行了专业、公正的评议推荐。随着“十佳图书”榜单的公布,推介活动圆满收官。这项由中国文物报社独家创办的行业品牌活动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十佳图书”也已成为文博领域一项独具特色的荣誉。

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随着文博考古事业的繁荣,全国文化遗产图书作为展示成果、服务大众的重要方式,逐渐引起了各相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本届活动启动前,就有不少单位和个人询问活动办公室,何时启动、如何参评。活动启动通知一经发出,活动办公室便接到了来自出版单位、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图书作者的申报咨询。“十佳图书”的朋友圈一再扩大,往届积极参评的相关单位继续报名,还出现了带着优秀图书参评的“新兴势力”。

参评申报阶段,活动办公室对时间节点、图书类别等问题进行答疑,申报单位斟酌着遴选优秀图书,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当时正值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进入特殊时期,总有申报单位打来电话,询问参评图书快递是否如期送达。

活动办公室精心制作了网络申报系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方便填写,参评图书的信息被完好保存,工作人员将其分门别类整理好,提供给评审专家作为参考资料。

本届活动参评图书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018种。这是活动举办以来,参评图书首次突破千种,反映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也体现了文博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

优中选优的图书精品

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终评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但这并不能阻挡各位评审专家分享评述的热情。文化遗产类图书推介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评审专家们秉持内容质量第一的原则,评议格外认真负责。入围终评的20种图书是从千种图书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呈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总结性图书引人瞩目。最受瞩目的当属《中国考古学百年史》。2021年正值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百年中,中国考古学从起步建立到蓬勃发展,离不开我国考古学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也展现了老一辈考古学家和新一代考古学人薪火相传、接续前行的力量。《中国考古学百年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涵盖了我国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可以说是考古学的百科全书。考古组的几位评审专家都对其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中国考古学百年史》展现了考古学的百年成就,在内容上既有对百年考古学发展的系统梳理,又有资料丰富的专题讲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出土彩陶全集》也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总结性图书。彩陶文化与中国史前文化密不可分。这部书的内容具有时间上的深度和空间上的广度,包涵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青铜时代晚期,河北、内蒙古、甘肃等27个省区出土的彩陶,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彩陶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国彩陶起源、繁荣、衰落的各个时期。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白云翔先生对这部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全面地展示了彩陶文化的全貌,也从侧面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各地既有特色,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文化现象。”

其二,图书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个历史太有趣》。这是一部专为青少年编写的普及性历史丛书。《这个历史太有趣》以120件国宝文物为线索,详细讲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清朝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这120件文物中不仅有家喻户晓的司母戊鼎、乐山大佛、清明上河图等,还有考古发现的新成果。所以这部书在具有科普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大众了解、学习历史有很大帮助。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春雨先生也提到了本次入围终评的图书更加重视普及性,尤其是《这个历史太有趣》一书,是博物馆历史文物普及的典型代表,做到了“在迎合观众的前提下影响观众”,展现了未来博物馆在传播、诠释中国历史文化这个方向的思路。这部书不仅是用文字讲解中国历史,还对博物馆展览的展示策划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其三,学术性的图书比重突出。这类图书更加具有专业性和专题性,如《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等。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是一部考古报告著作,详细记述了金牛山遗址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金牛山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先生指出:“《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的北大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是我国沉船考古的专题性研究汇编。该书既有关于沉船的中国田野、水下考古发现、研究的综合性整理,又有山东、福建等地的地方专门沉船考古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王军先生对这部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水下考古35年以来第一部集大成的研究著作,在国际水下考古领域也具有先进性。”

其四,书信笔记类的图书体现文化的传承。这类图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考古学家本人以及他们的学习、研究。王军先生指出,这类图书是我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基石。

《夏鼐日记·考古编》收录了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从赴英公费留学时期到回国参与考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工作这数十年间的考古工作日记,是对夏鼐先生在考古学方面的学习、研究的真实记录。夏鼐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位埃及考古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的发展。读《夏鼐日记·考古编》,不仅可以了解夏鼐先生的学习经历和为人处世,从而坚定我们的学习思想,还能从侧面看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老一辈考古学家为新中国考古事业作出的贡献。

《耕耘记:流水年华》一书分为四部分,收录了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的文章、演讲、题词、画稿、学术编年等,展现了严先生的求学历程和治学收获,正如田间辛苦耕耘一般。严文明先生在考古学深耕,先后主持多地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对考古学的发展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白云翔先生评价此书:“记述了严文明先生的流水年华,展现了严先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一生。这部书对于我们完整、严谨地理解严先生的学问和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以及从侧面观察新中国考古学历程都有很大的帮助。”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一书收录了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从1935年开始,60年间与国内外考古单位和考古工作者的1047封书信,涉及近300个单位和个人。书信中既有学术交流,也有苏秉琦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全面展现了苏秉琦先生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密切联系,是研究苏先生与中国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综合来看,此次入选的图书涵盖广泛,各具特色。无论是十佳图书还是优秀图书,都是2021年度文化遗产领域的图书佳作,都值得我们仔细捧读。

“十佳图书”活动已走过20年

“十佳图书”发布后引起热烈反响。“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首发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揭晓后,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官网等开始转发,各地媒体跟进报道。获得殊荣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等出版社纷纷发布新闻,公布获得荣誉的自家图书。宁夏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作者单位也接连发布喜报。关于“十佳图书”的引用也不断出现,本届活动广受认可。

成功的背后是整整20年的奋进和积累。从筚路蓝缕的草创时期走来,“十佳图书”评选推介活动一直坚持举办。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发端于2001年。2001年是新千年伊始、新旧世纪之交的特别年份。《中国文物报》改版扩版,正式推出专门介绍文博图书的“书林漫步”版。报社采纳责任编辑的建议,抓住机遇,依托“书林漫步”版做“世纪学术成果大盘点”,组织开展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评选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国文物的百年成就和中国文博图书的独有风采。文博考古界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中国文物报》通过举办这次活动有力推动了文博考古界的学术发展、出版进步和读书活动,办了一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事。

这之后,报社顺理成章地在2002年举办了第一个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评选活动。以后这项活动持续举办下来,几经更名,现在确定为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从2013年度开始,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人文考古书店协办。活动坚持与时俱进,参评图书范围不断扩大,参与单位分布更加广泛,读者关注程度始终不减;在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同时,活动组织更加突出规范性、专业性、权威性,影响力不断提升,激发了文化遗产图书编写单位和出版单位的创优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每年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评选推介的10种十佳图书和10种优秀图书,在保持学术性、原创性的同时,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刷质量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水准。每年“世界读书日”至“文化遗产日”期间,全国文博界都关注着这项评选结果揭晓,“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已经发展成为文博行业一个知名文化品牌。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就是当年《中国文物报》“书林漫步”版责任编辑,他回顾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一路走来的历程时说:“20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在中国文物学会和相关单位的帮助下,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展示宣传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应该讲,这项由专业媒体单位发起组织的文化遗产领域图书评选推介活动,文博界、学术界、出版界、读书界还是给予了肯定和好评的。这项活动,在没有固定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坚持举办下来,很不容易。有很多人付出了心血,有很多人贡献了智慧,有很多人为之摇旗呐喊,我们一直心存感激。希望这项活动能够坚持搞下去,在图书作者、出版机构、文博单位、广大读者之间搭建起沟通平台,通过评比和推介,促进文化遗产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

部分专家感想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王军

从千余种图书中推荐20种作为初评书目,实在是件难事。一难在参评书目太多,千余种图书中真正接触到的不过百分之二三,绝大部分图书只能通过中国文物报社整理出来的资料中管窥一二,担心对不起著作者的心血和出版工作者的努力。二难在图书涉及领域太宽,不仅涵盖了文物保护、历史文献、考古研究、博物馆科学的方方面面,更包括学科前沿理论到社会普及读物的林林总总。个人能力,终有不逮,只能希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能把去年最为精彩的文物图书推荐给大家。在这千余种图书中,我最为关注的有以下几类:一是体现中国考古百年成果的图书,如《中国考古学百年史》等。二是标志学科发展与进步的阶段性成果,如《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考古卷、工程卷、历史卷、综合卷)》等。三是体现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如《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从古国到王国:中国早期文明历程概述》等。四是面向大众的科普类的读物,如《这个历史太有趣》《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等。非常吃力地遴选出以上几种图书后,才发现自己在这次工作中真正感受到的是近年来文物事业的迅猛发展,文物出版业的欣欣向荣。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于文物事业的高度关注,广大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学术成果。一本本著作凝结着文物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聚集着全社会的关注和希望,也标志着我们民族的文明赓续、我们国家的文化昌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 白云翔

2021年,我国现代考古学迎来诞生百年。这一年出版的考古类图书不仅数量多、品类多、质量高,而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围绕我国考古学百年,推出了一批具有学术史意义的图书。《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全十二册)举全国考古界之力编撰而成,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国考古学百年的历程及其成就,可谓我国考古学史的集大成者。《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全十卷)作为大型专题性图录,全面收录各地出土的各个时代的彩陶的典型器,既有广度,更有深度,可谓我国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彩陶艺术及其研究水平的全景式展现。《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夏鼐日记·考古编》《耕耘记:流水年华》《苏秉琦往来书信集》,以及《李济传》(全新修订本)、《中国考古纲要:百年发现与研究(1921-2021)》《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石家河发现与研究》等,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学术史的回顾和总结,既是总结历史,更为当今和未来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启示和借鉴。

其次,一批重要的考古报告面世。《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和《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自不待言,《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报告》《三门峡庙底沟》《梁带村芮国墓地:2005、2006年度发掘报告》《戎与狄:陕北史家河与辛庄战国墓地考古报告》《昌邑辛置:2010-2013年墓葬发掘报告》《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发掘报告(2010~2012)》等,虽未能入选但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注入了新活力。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原始创新,考古报告在考古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持续发力,不断推进考古报告的编写出版,仍然是考古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其三,一批重要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问世。《从古国到王国:中国早期文明历程散论》和《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等自不待言,还有不少论著虽未进入终评,但同样值得关注,如《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中华文明的起源》《冲击与调适:长江中游商代文化与社会演进的考古学观察》《商末周初文化变迁的考古学研究》《中原王朝视角下的南方和东南方:青铜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化进程研究》《公元前一千纪新疆伊犁河谷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汉代墓外设施研究》《葬之以礼:魏晋南北朝丧葬礼俗与文化变迁》《明代藩王陵墓的考古学研究》《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等20多种学术专著,或从整体或从局部,就中华古代文明及其起源和特质等进行深入的考古学研究,直接反映出我国考古学当今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动向。

总之,2021年度出版的考古类图书,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成就,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考古事业的空前繁荣和蓬勃发展。

文物出版社总编辑 张广然

首先,能参加2021年度全国十佳图书评选工作感到非常荣幸,感谢评选工作主办方的信任。

其次,本次参评的图书种数多、参与的出版社多、好书多,可谓琳琅满目,表明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从历次参评的文化遗产图书看,选题日趋多样,形式日趋新颖,读者人群日趋细分,针对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普及性读物、学术普及性读物近年成为不可或缺的品种,革命文物等主题出版类图书也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且呈现出日趋增长的势头。以上种种,反映了文化遗产类图书出版的繁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博考古界、学术界、出版界等机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在图书出版上取得的显著成绩,具体说这是文化遗产工作从业者、研究者和出版工作者践行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深入挖掘阐释文物内涵、让文物“活起来”艰辛付出取得的丰硕成果。

其三,出版界同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多家出版社参与文化遗产类特别是文物考古博物馆类图书出版的热情日趋高涨,且无论丛书套书、专业书或是普及读物,精品迭出,时间节点、出版效率把握得恰到好处。作为文博考古专业出版社的从业者,如何在文化遗产图书出版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博采众家之长,更好地服务国家文物工作大局、服务科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作出深入思考,努力践行文物出版人的使命。

其四,由于推荐图书名额的限制,很多好书落选十佳和优秀图书,甚感遗憾。建议主办方适度增加获奖图书名额,让更多的优秀文化遗产图书广为知悉,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图书的最大效益。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欧阳东

我很荣幸能获邀参评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要从参选的千余种优秀图书中优中选优遴选出年度“十佳”,可谓真正的百里挑一,尤其是还要涵盖考古、博物馆、文物文献和工程技术各个类别,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评选的意义又十分重大,是国家文物出版的风向标,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我从一个出版人和关心国家文物出版的读者角度出发,本着严谨的态度认真参评。

通过翻阅参评图书材料,我感受到我国文物出版一年来的成果丰硕呈现了几个特点,一是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领导组织下,《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文物里的中国通史》等鸿篇巨制及时出版;二是反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图书受到高度重视;三是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普及读物质量很高,不少是国家级院馆和知名学者编写。城乡建设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领域之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我们策划即将陆续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的有“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丛书、杨廷宝全集、梁思成书系等精品图书。参评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建筑出版,更好地研究继承祖先的智慧与精神,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将很有启发和帮助。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受疫情影响没能参与线下评选,身临其境与这些优秀图书亲密接触。愿疫情早日结束,祝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越办越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宋向光

2021选送参评“十佳图书”博物馆类的图书数量远超往年,大致包括了展览图录、藏品研究、物质文化研究、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和普及读物等品类,其中以展览图录为大宗。展览图录数量多,编撰更趋学术研究化,编排印制渐趋艺术化,一方面反映了博物馆对重大题材展览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博物馆展览已成为集精品典藏、学术研究、艺术创意、社会学习的综合型产出。从个人术业角度,我更为关注与博物馆学相关的出版物,尽管相关著作仅占博物馆类参评书籍的10%左右,但也可一窥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发展。博物馆学相关书籍中有往年多见的政策汇编、技术规范和学术专题论文集,有全面反映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的蓝皮书,如《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有体现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如《县级博物馆治理研究:基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角》,还有反映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成果,如《策展的挑战:从符号观念到故事思维》《故事的力量:博物馆叙事展览的结构与建构》等。特别要指出,有关博物馆学学理研究著作数量明显增加,这反映了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博物馆学基础研究偏弱的局面发生改变。这有助于博物馆专业人员深入理解现代公共博物馆的本性和特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效优质实现博物馆社会效益。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