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清凉洞摩崖造像的研究与保护初探
叙永县文物资源丰富,与各类宗教文化有关的石质文物保护单位34 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5处,市级11处,县级17处。馆藏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可移动文物91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7件,一般文物79件。一直以来叙永县都比较重视文物的保护利用,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巡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实施保护工程。先后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题记、龙龟山冥府文化石刻等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现就叙永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洞摩崖造像的研究和保护作简要探析。
概述?
清凉洞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平清村七社鹤盘山半山腰处的清凉洞崖壁上,摩崖造像群长约20m,高4~5m,面朝东,沿红砂岩岩壁自南向西北依次排列有42处佛龛计222尊造像。清凉洞摩崖造像佛龛均为拱形龛,佛龛规模大小不一,其中29~31号为主龛,形态一致,高2.5m,宽1.55m,龛内分别雕刻单尊座式佛像,佛像高1.3m,肩宽0.6m,神态庄严、威武,是清凉洞规模最大的艺术作品;相反,17号龛小巧玲珑,龛高0.1m,宽约0.07m。清凉洞摩崖造像均采用高浮雕的艺术表现手法,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佛像神态生动形象,是川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造像群之一,对研究川南地区历史文化、雕刻艺术、佛教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历史沿革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系明代正德九年(1514)修凿,1986年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为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将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公布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在清凉洞摩崖造像群所在鹤盘山的山脚下树立起保护标志牌。
1.2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叙永县,系明代民间工匠艺人雕刻的造像群体,时至今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洗礼仍保存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时代变迁与社会文明发展的记录者,见证了数百年间川南政治、文化、经济的更迭,彰显出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包括42龛222尊,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大大小小的造像龛窟分布错落有致,布局工整,细细品味仿佛可以看到当时的能工巧匠如何在空洞岩石上精雕细琢如此气势磅礴的艺术品。单个造像形态独树一帜,阴柔的线条刻画出生动形象人物性格、装饰,是对明代以前造像雕刻艺术的传承,又符合明代时期清新脱俗的鲜明特点;同时,采用高浮雕佛像与浅浮雕龛窟纹理相结合,重点突出人物造型、神态,又以华丽、细腻的背景做映衬,使得龛窟与造像完美融合为一体,是川南罕见的规模庞大的艺术创作,丰富了四川石窟艺术的内容,对研究川蜀地区雕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价值:纵观中国历史足迹,清晰可见造像文化一直作为数千年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佛教文化由北向南传播,而清凉洞摩崖造像群既继承了北方的佛像人物神态,又赋予南方特有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南方地区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体现了数千年间南北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社会价值: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凿刻于陡崖上的半环形洞窟内,洞顶常年有瀑布水帘,与当地典型丹霞景观珠联璧合,为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创造了极佳的自然景观,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学者众多。加以开发,必然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有利于川南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强各地区文化的交流。
清凉洞摩崖造像保存状况勘探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凿刻于鹤盘山山腰的一处半隐蔽式岩复式洞窟中,是阔开口式露天保存,依托天然崖壁的砂岩雕刻而成的瑰宝。因此,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的保存容易受到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漫长历史年代中,随着地区环境的变迁,在自然和人为等不利因素的不断影响下,清凉洞摩崖造像群所依附的地质和环境载体产生了变化,使得清凉洞摩崖造像所依附山体崖壁出现了裂隙切割破坏、差异风化形成凹腔、岩体崩塌、渗水等病害。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的保存环境状况进行勘探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1 地质勘察、现状测绘
叙永县文物部门已于2018年组织专家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群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自然环境演变历史、水文气象等与地质相关因素进行实地勘探,出具相关地勘报告,为清凉洞摩崖造像群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相关的参数和支持。采用地形图测绘、崖体立面测绘、断面测绘,区域地质测绘,详细划分不同等级、不同高度范围、不同规模的岩体区域,并对具体岩体进行形态、规模、危害性、变形模式、稳定性判断、崩塌变形趋势等进行现场实测、调查。拍摄岩体变形迹象照片、素描岩体立面及断面。初步完成造像群及周边岩体数字化。
2.2 水害分析试验研究工作
造像群凿刻于天然岩壁上,山体上边有天然泉水流出,同时还有地表水、岩体裂隙水等的分布。实验查明地表水、岩体裂隙水、泉水的分布及流向路径,崖体表面排水情况、崖体顶部汇水情况;分析其对岩体的影响,为岩体加固、坡体排水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对后期水害治理所采用的相关材料和工艺进行现场、室内试验,选择性能优越、加固效果良好,且成熟可操作的施工工艺,确保了文物安全、持久、有效。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的保护建议
3.1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保护的必要性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区域的病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持续性、整体性等特点。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凿刻于天然半环形的洞窟内,所处崖体陡峻直立,所依托的崖体保存状况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经受千年的自然运力和地质运力作用,崖壁岩体出现了裂隙切割破坏、差异风化凹腔、渗水、发育不稳定等病害。崖壁岩体体量巨大,破坏力强,岩体的变形或崩落严重危及造像群文物本体与其依托的崖壁,也影响游客的日常游览、参观和遗址综合利用。所以,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群进行“先本体,再载体,后环境”的全面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3.2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保护的基本原则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保护遵循:本体保护→载体保护→环境保护,统筹考虑的基本原则。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目前只是完成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工作,对清凉洞摩崖造像进行了防风化保护及部分危岩体加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生产生活、持续暴雨、地震、溶蚀加剧等自然因素诱发和人为扰动共同作用下,岩体崩塌、渗水等病害相继出现,日益加剧了岩体崩塌变形破坏,严重影响了清凉洞崖壁的完整性、稳定性、持久性和自然风貌,危及了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的长久保存和安全,因此文物本体及载体保护工程是重中之重,通过本体保护,载体保护保证了文物保存的长久性、稳定性、安全性。再考虑实施文物环境治理、展示利用、研究开发,让文物活起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文旅融合大发展添砖加瓦。
3.3主要保护的内容
清凉洞摩崖造像群需要保护的内容为所依附的山体、崖壁、前后山门、巡查步道、围栏以及周边的人文、自然、地理环境。要确保清凉洞文物本体不受破坏,崖壁稳定,山体坡脚无崩积物,前后山门、巡查步道、管理用房,安防设施等合理规范,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保障。相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等都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载体,均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内容,不可过多干预,更不能人为破坏。
3.4 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和长期监测
拟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实施环境治理和保护性工程建设后,在清凉洞摩崖造像群范围内建立地表位移监测网,在岩体发育区域建立岩体裂隙变形动态监测系统。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群保护范围的岩体病害进行空间、时间上的全方位监测.同时建立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区域的周边环境、气候等数据的长期监测。
(作者:黄英
作者单位: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祯哲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4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