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思考
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关键在于用心摸清摸准家底、用情梳理革命史实、用力研提保护利用对策。
摸清摸准革命文物家底是前提
开展革命文物调查、摸清摸准家底是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在确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之前必须全面掌握革命文物的数量、类型、分布情况、保存利用现状和相关革命人物、革命事件及演变过程等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三次系统全面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类型主要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并没有把革命文物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型进行普查。如何开展革命文物调查工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模式和标准是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难题。
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大、分布广、类型丰富,调查难度大,为了探索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对策,为全面开展调查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我们首先提出了试点调查工作模式,选择了革命文物分布数量相对平均、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全面的泰安作为试点调查市。试点调查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厘清了基础资料收集、汇总、分析—现场调研、座谈—实地勘察、记录的调查思路;逐步完善了前期准备—市级资料收集—县区现场调查—乡镇现场配合的调查流程;逐步明确了党史部门、文旅部门、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宣传部门等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逐步制定了调查所需表格;并最终确定了革命文物调查工作模式。
在试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于2020年5~12月,启动了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首次进行全省性的、系统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实地摸底调查。至2020年12月初,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圆满结束,共调查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及革命文化相关遗存近2400处,其中新发现近800处。依据调查结果,2020年12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共897处。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15处。
系统梳理革命史实是灵魂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除了要考虑常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原则和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革命史实的问题。在各类相关文件和要求中也明确提到关于革命史实的重要性。如在国家文物局2019年印发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第六条中明确提到“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应当以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基础。地方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革命旧址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研究机构,在充分吸收党史、军史权威部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革命旧址核心价值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第三十八条要求“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应当尊重历史史实……”因此,系统梳理革命史实是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灵魂。
在开展调查工作的同时,我们着手学习、研究山东革命史并尝试总结其特点并一次次被触动。1894年的甲午警示、1919年的五四焦点、大革命时期的迎接曙光、土地革命时期的艰难摸索、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保障,向我们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山东革命史,促使我们不断回顾从哪来、思考到哪去;陆房战斗、留田突围、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系列重要革命事件以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奋进。
科学制定保护利用对策是基础
科学制定保护利用对策、确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是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
统筹提出保护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保护理念。包括坚持整体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可逆性、最小干预、原址保护、可识别性等原则。
第二,分类分级开展保护工程。根据革命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等实际情况,实施分类分级保护。各种类型保护工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预防性保护、修缮保护、地表标识、数字化保护。
预防性保护包括保养维护和日常监测。保养维护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革命文物的轻微损害进行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保证文物整洁;保养维护适用于所有规划保护对象,所需经费由革命文物管理部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日常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的定期巡视、观察和仪器记录等多种形式。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对可能发生变形、开裂、位移和损坏部位的仪器监测和日常的观察记录,对消防、防雷、防洪等安全设施的定期检测的记录,旅游活动和其他社会因素对文物及环境影响的记录,有关的环境影响监测记录。日常监测适用于所有规划保护对象,所需经费由革命文物管理部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
修缮工程包括现状整修和重点修缮。现状修整的主要内容是归整歪闪、坍塌、错乱和修补残损部分,清除不当添加物及影响风貌的现代建构筑物,适用于现状评估结论为较好或一般的保护对象。重点修缮的内容是恢复革命文物结构稳定状态,修补损坏部分,添补主要的缺失部分,适用于现状评估结论为较差和差的保护对象(地表无遗存的除外);地表标识是指对于主体不存或遗存稀少的战斗纪念地、事件发生地、烈士殉难地等遗址遗迹,设置地表标识设施进行保护;数字化保护主要依托山东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平台,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对革命领袖故居、旧居及墓地、代表性历史事件发生地、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纪念性建(构)筑物进行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开展数字化保护。
合理策划展示利用项目
第一,明确展示利用原则。包括以革命文物和公众的安全为前提、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控制利用强度、不宜开展与革命文物历史文化意境相悖的过度商业活动,杜绝庸俗化和娱乐化倾向等。
第二,推动“革命文物 ”融合发展。创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形式,促进革命文物 科技、革命文物 旅游、革命文物 教育、革命文物 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谋划展示利用对策。包括建设革命教育场所、革命旧址展示利用、策划打造展览精品、标识展示、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建设革命教育场所又可分为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党史教育场所、警示教育场所。展示利用现状较好、革命史实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适宜做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保存、展示现状较好或与党的历史密切相关的革命文物或博物馆、纪念馆宜作为党史教育场所,对于见证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重要历史文物宜以警示教育为主。
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包括展陈提升、展示设施建设、现状展示三种。针对展示利用现状评估结论较好的革命旧址,原则上保留现有展示方式,已经开展陈列展示的革命旧址、陈列展示时间较长、展览较差的可实施革命旧址展示利用提升工程;针对展示利用条件较差或无展示利用的市级及以下革命旧址以现状展示为主;针对革命史实具有代表性、但基础设施比较差的革命旧址以现有设施改造为首选,根据展示需要布设供电线路、给排水线路、厕所、垃圾污水收集设施,加强展示活动所必需的道路、停车场、展示用房等展示设施建设,对于革命价值较大、革命旧址展示空间难以满足要求的,可以进行纪念馆建设;策划打造展览精品针对已备案的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充分挖掘革命史实、丰富展示利用方式,策划打造展览精品;标识展示是指对于主体不存或遗存稀少的战斗纪念地、事件发生地、烈士殉难地等遗址遗迹,配建适当的小品或景观、竖立说明标牌,规划参观路线,全面展示遗址遗迹规模、总体布局、整体环境等,具体实施要结合地表标识工程进行;发挥综合服务功能针对展示利用现状一般且具有其他利用方式如用作办公、医疗或辟为园区,暂时无展陈条件的革命文物,继续沿用其现有的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大意义;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生动展现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对于传承沂蒙精神、发挥革命文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独特作用意义重大。
(作者:孟令谦 于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李 丹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