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项目负责人:陈星灿
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原属平坝县),东北距贵阳市约40公里。2008年夏,平坝县文管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该遗址。201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坝县文管所等对遗址进行复查,判断其为黔中地区发现的保存状况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遂报请国家文物局对其进行正式发掘。2012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联合对遗址连续进行5个季度的发掘,清理面积共计约100平方米,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牛坡为一东西走向的石灰岩孤山,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不足0.5公里,山顶较平坦,植被稀疏。遗址由A洞、B洞和C洞三个地点组成。经过持续的调查和发掘,明晰了遗址三个地点的堆积状况和文化面貌。其中以A洞文化堆积最为丰厚,也最具代表性,洞口处堆积厚约6.7米,自上而下,可划分27个文化层,时代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已发现灰坑7座、用火遗迹10余处、墓葬7座、活动面两处等。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片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大量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制品,其中,各类型打制石制品近10万件,骨器约100件,陶片100余片。另外,还发现了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和炭化果核等植物遗存。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遗物变化情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五个文化时期。
第一期以体型硕大的石灰岩质打制石制品为主,包括砍砸器、石锤、石核等。推测其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年代不晚于距今15000年。
第二期发现墓葬六座。其中,M1位于A洞,保存状况最好,为蹲踞葬。本期文化遗物,除少量砾石打制石器、石锤和砺石外,以各种细小打制石制品为大宗,主要是与加工细小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碎屑等,以及成形细小打制石器,也有典型细石核、细石叶等。石料以燧石为主。磨制骨器有骨铲、骨锥等。动物遗存以鹿科动物为主,还有熊、猪、水牛、虎等。植物遗存主要有朴树籽,其次是葡萄和猕猴桃。绝对年代在距今10200~8700年间。
第三期发现有活动面和墓葬等。活动面两处,均位于A洞,主要是由大量小型石灰岩角砾铺成,活动面上分布较多文化遗物,有小型磨制石斧、石锤、砺石以及打制石制品等,另有少量螺壳和兽骨。墓葬一座(2016GPNBM5),位于B洞左侧,为仰身屈肢葬。本期新出现磨制石器,但数量较少,主要为石斧。砾石打制石器、石锤和砺石数量较少。其他石器仍以各种细小打制石制品为大宗,成形打制石器有尖状器、刮削器。另有少量细石核、细石叶等。动物遗存主要是鹿科动物。年代在距今8000~5500年间。
第四期打制石制品数量急剧下降,陶器开始出现,均为残片。以夹砂陶为主,灰陶居多,土黄陶次之,灰黑陶和红褐陶最少。陶器均为手制,火候较高。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少量戳印纹、圆圈纹、凹弦纹、水波纹和弧线纹等。可辨器形有高领罐、侈口罐、卷沿罐和敛口钵等。第四期文化遗存与第三期有明显差异,且发现工艺制作水平较高的陶器,两者间应存在较大缺环,年代在距今5000~3000年间。
第五期遗物较少,出现方格纹陶器,数量极少,均为残片,仅见夹砂灰陶罐一种器形。本期还有少量打制石制品。第五期文化遗存与第四期相比,明显的区别是开始出现制作技术水平相当高的方格纹陶器。年代可能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完整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二期发现了目前南方地区最早的蹲踞葬,为探讨华南地区屈肢葬的流变提供了重要线索。首次在贵州区域内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典型的细石器制品,为探索我国西南地区细石器工艺的出现与分布,讨论贵州史前人类的生存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的完整陶器,为认识本地区文化面貌,以及与周邻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于认识贵州地区史前文化特征和内涵,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特别是洞穴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序列,确立贵州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讨整个黔中地区的洞穴遗址、贵州史前史、云贵高原地区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史前人类行为模式、人类体质、古代环境及其变迁和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