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百岁老人留与后人的宝贵教益
谢老走了!文物工作者名副其实的楷模谢辰生老先生走了!老在他年正满百岁!老在他一业终生!老在他懿德生辉,垂范后生!老在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在他一生无冕无职,终身“著名老专家”!老在他步履蹒跚,语言嘶哑,仍然呼吁“制定一部中国特色文物保护法”!老在他全身心的热血和才智都渗透到文物保护的奋斗中!老在苦入愁肠都化作坚强不屈的力量!老在他为了保护献出了自己的少壮、青春、年迈和最后时日……归根结底,老在他是怎样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怎样做一个像他一样的合格、优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老在他身上人们可以找到完满的答案!在他如此百年一业的老人身上,据与之共事五十年的又一个老者之所见所知所感,或许可以找到部分真实的答案。诚然,评价一个人,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满一致的见解是很难存在的!但是,百年事实俱在,相同的基本点亦乃客观存在。谢老的逝世,倒下的是一面文物工作者的旗帜,失去的是一名文物保护的典范,消失的是一代守望家国遗产的忠良,一个时代精神的代表!一生工作百年到老,是现代和当代人的稀罕,这理当无可异议的吧?
原因一是过人的智慧和敏锐政治观察力。我与他共事前的五十年,除了在五七干校见面较多,彼此有些感性印象,其他则是见面点头而已。在咸宁干校,但凡有“保守派”之嫌的,不论老中青都是“臭老九”“516”,多是审查、批判对象。谢老因为身份、工作关系,更被视为“大鱼”候审,但又迟迟不敢下手。在高峰时节点上,谢老感到氛围有变,特将计就计,亲笔给康生写了一封信,公开托回京的有关审查人员带回北京寄发。信很快为干校领导获悉,当即吓出一身冷汗。自此再也不敢动他了,而且态度大变,谢老也就暗暗自喜幸免于审判。作为同“犯”人,我们也不知所以的对他刮目相看了!这个事情反映出谢老才智之敏捷,对付邪恶的谋略之高明。但期间他的夫人在审查运动中受到惊恐病逝,给谢老以沉重的打击,日子过得很痛苦、低沉。
原因二是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熏陶。其兄弟姐妹多是文人学者,其兄谢国桢是著名学者,对他影响很大,还有过“大谢小谢”之戏称,故其传统文化根底深厚。二十多岁写的诗词,远超于同龄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生。所以原故宫博物院老院长马衡初次见面就给予“对旧学颇有功底”的评价。这正是他有志于文物保护的专业基础和思想启蒙。
原因三是抗日、援朝的枪林弹雨的洗礼,铸定了他爱国主义情怀的根基。与郑振铎、王冶秋亦师亦友的长期共事对他百年一事的爱国爱史起着关键的榜样作用。特别是两人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优秀德、道、行几乎全部继承下来,效行下去并应时加以发展。郑振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物保护思想、理念、理论、经验,王冶秋的顽强、清廉、无畏、拼搏,他都一一学习践行。这两人所有的爱国爱史的熏陶、启示,都赋予了他矢志不渝,百年一事的先决、前提条件,从而成为他们的优秀继承人和又一代中国文物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更成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学科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的领先人物。他曾经坚定地表示:我痴迷于文物保护,是因为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民族,爱我们民族的历史,历史是民族的根脉,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证。只要活着,就要去做保护文物这件事。的确,他和许多垂垂老者不一样,没有老者之悲凉、哀叹!对文物事业,对破坏文物的斗争,从来没有因为老迈而宽容、放弃、或存恻隐之心。直至九十六七岁眼力衰退,还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指示,参与破坏文物的斗争!真真切切,他以百岁老人不老的言行实现了自己的许诺,践行了自己的自白,是又一个为事业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原因四是通天下地,依法据理务实,无私无畏,坚持到底的韧性。这也是他一生奋斗不息,贡献卓著的一大法宝!由于持续工作时间长,工作范围、行业涉及广,接触、认识上层一届又一届重视或分管文物保护的领导人物较多,能够得到他们的重要指示和支持。其中有的还交往颇多,请示报告较方便,也就成为领导同志了解文物工作情况一名通讯员。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他就完全成了区区一“布衣”,在文物局就只给他留一间办公室,什么任务也没有了!但是他天天“上班”,却并不门可罗雀。上门找他的,邀请他外出看文物的,要求他出主意,向上反映问题的反而越发多起来,直到最后几年,他的斗室之居甚至常有门庭若市的现象。他也来者不拒,或倾听诉说,或问答交流,或细读来者文稿,或同来者梳理问题的来龙去脉,最后或判断是非曲直,或指点迷津,或伸出援手,合理合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或参与力助……总之,不让来者空手而去,扫兴而归!他对这种种送上门来的问题、情况,先分出轻重缓急,对问题严重的即赴实地考察,同当地相关人士交流并合理合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当地无力自救或拒不整改的大者,就秉笔直书,呈请高层领导过问和指示,这往往深受领导重视,当即可以得到答复。北京老城保护,大批古城标牌建筑四合院岌岌可危,他直接上书报告中央顶级领导,从而得到差强人意的解决。此类事例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也不止一次地获得成功,很是感动人心!谢老真个是“退休不下岗”。对有凭、有据,违法、犯法破坏文物的严重事件,往往抓住不放,在与同道人交流之后,当即挑灯奋笔,全然不顾老年熬夜之忌,直至完成乃罢!如此当仁不让,既万流景仰,也不乏人责骂。是耶?非耶?
原因五是事业至上,奋争第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为人处世,正当应有的讲体面,重尊严,对身份、名望之需求,谢老也自不例外。但是,在他为文物而战的一生中,却是事业、奋争高于一切!对保护文物成功之追求,远胜于对名位之欲望。他的日常生活言行的主题主旨,除了文物保护,还是文物保护。其他吃喝玩乐从不是正式的谈资。20世纪70年代初,从干校回来不久,我陪他赴山东惠民县参加省文物工作会议,他对会议交粮票,吃馍、粉条菜有点不适应,偷偷对我说“这里的伙食还不如在干校呢!干校虽‘出无车’,可是‘食有鱼’啊”!我也笑着表示同意!在回到北京时正是中午,他却慷慨解囊,到北新桥江苏餐厅吃了一顿淮南菜,算是一饱口福!他在家是主厨,会做江苏菜,这大概就是他的一大业余嗜好吧?对文物保护问题,他更关注、重视的是保护方针、政策、法规问题。他坚决反对把文物视为现代化的“绊脚石”,大拆大改;又反对把文物当作“摇钱树”,大买大卖。我曾经起草过一篇《文物大国的危机》的文稿,指出当时(上世纪末期)的文物工作存在几个不良倾向,如文物价值经济化、文物工作产业化、文物管理市场化、文物产权国际化等等。我将全文稿送请他审阅并提意见。结果他都表示赞成并对某些段落作了些修改,要求想法刊发出去。最后《光明日报》社同意作“内参”全文发表,从而引发不同意见者批判性的告状高层领导。事过多年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汇报会,正式邀请他与会并发言。他又将上述“四化”问题作较大修改,从文物保护理论上对其危害性作了新的阐述,在会上发言以后又送上层领导人审阅,受到多处“文下划线”的无言关注。他也为之满意,要我也正式刊发。有一次,他在给一位高层领导人的信中谈到破坏文物后果的严重性时,引用“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等古训,领导同志批复要文物工作者好好学习谢老的意见。
原因六是特殊身份,特殊人格魅力。地方上的同仁多称谢老为老领导、老权威等等。其实,他的百岁人生,并没有当过有职有权的官,也未做过正儿八经的领导。副处长,室主任,副秘书长,局顾问等都是坐过山车似的上上下下,很快转到原点!唯独局顾问一职系国务院正式任命,总理签署任命书,是局领导班子正式重要成员。但是这个任命并没有注明其责权利和任职年限,最后新任局长以“顾问顾问,可顾可问,也可不顾不问”为由,就早早的被擅自责令退休了。这样就成了一名“原顾问”的老布衣了。所以我多次公开称之为“无冕老英雄”。但是,事物的两面性往往可以翻转。他无官无职,无名无位,无权无责,反倒真的“无官一身轻”,成为自由人了。老领导、老权威和文物法律老专家的称呼满天下,于是就有“咸鱼翻身”的“特殊”了,许多文物保护的事情,全国各地都远而敬之,敬而近之了!各类媒体也反复宣传报道。这种“特殊”的到来,更激励起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天山脚下,滇池湖畔,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古都村镇,了解情况,奔波不息……完全忘记久久缠身的重症。工作、奋斗的成果却成了他治疗顽疾的良药?!从而越战越勇,真个老将出马,一以当十啊!
他的身份特殊,还在于他对新中国七十多年的文物管理历程了如指掌,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活字典、活跃跃的活史书。凡是管事、做事、成事的上下级领导总是离不开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主管文物工作的领导同志每当实地考察文物时,一见谢老不到,就当即点名请他来现场参与考察研究,还常与之个别交谈。如此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绝大多数人都为之肯定和点赞!在新中国七十多年文物管理工作中,有这样一部活字典、活史书,是文物事业之幸,称之为“无冕老英雄”,并非过誉、溢美之辞!他的业绩、声望,在其后半百年更显得光芒耀眼,更令全国文物工作者感佩由衷!在他行进的百年岁月中,以热爱我的祖国,热爱祖国历史的宣示开始,以制定一部中国特色文物保护法的呼唤告终!他百年的足迹、身影,都嵌入在他奔波于文物保护的履程上!百年的心血、才智、风骨,都融化在他一生著述(公文、报告)等身的翰墨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谢老以百年的心力树起的一面热爱祖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旗帜正在闪亮飘扬!这位中华民族的好儿子、老忠良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原因七是既舍生拼命保护文物,又无私无畏保护文物工作者。在他文物保护的历程中,他对老一代的领导、专家、学者都待为师友,彼此关系融洽。有机会,往往深夜长谈,互诉衷肠。遇有上级领导或地方工作者因与违法犯罪的文物破坏者作斗争而遭到打击报复,蒙受冤屈的事例。凡是他知情的,总是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仗义执言,力加保护。关于王冶秋与康生、四人帮的所谓关系问题,他以身家性命担保上书顶层领导,陈述事实真相,最终获得妥当解决的事件,早已成为人所皆知的历史了。还有,例如广东修虎门大桥通过抗英战斗遗址损坏文物问题,曾是新中国文物保护的一个大事件,由于保护当局(所)当仁不让,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报告了有关情况,惊动了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引发一连串的论证、协商、研讨而得到解决。但相关方面却对此放风要处分上告人员云云。谢老得到此信息以后,心中很是光火,就通过适当渠道向有关部门提意见,功过是非不要颠倒了。最后也起了维护正义的作用。如若真的给了处分,那还有谁来保护这“国之大者”呢?
关于对谢老百年文保的业绩与精神的赞颂,我想写的要写的都写了,唯独学习体会不深,特别是对他做人做事的坚定、顽强,对他爱祖国爱文化遗产情感的深沉、炽热,对他保护文物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强烈、持久,更是远远不及,无可比拟,所以多赞之肤浅,言不及要。但是,出人意外的是最近评述他的《画传》一篇《无冕老英雄的业绩与风采》却特别得到他的欣赏和满意。据他家人告诉我:他躺在病榻上“听读了你的文章,精神就振奋了,心情也欣喜了,说文章很符合他的思想感情,多次要人重读给他听。”这对我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欣慰!现在,悼念他的逝世,原本出于对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作一点深层次补充之想。但是,由于多方面的条件不备,到头来还是肤浅零乱,只能是真诚、沉痛的悼念而已矣!这也是我内心的遗憾!
安息吧!一位整整献身事业与家国的百岁老忠良,老英雄将永垂后世!永远激荡在中国文物事业不息的溪流中,永远激发着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2022年(壬寅)5月于北京寓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