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岗上“汶”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18004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岗上“汶”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48:010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陳詠琛)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朱超

滕州市地处泰沂山脉西南麓延伸地带,北、东、南三面均为低山丘陵,西为地势低洼的微山湖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依河流和公路可将遗址分为东、西、南三部分。

2018年-201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探。遗址平面不甚规则,呈倒靴形,东西最大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0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也有部分东周、汉代遗存。

2020年9月-2022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两个年度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合计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包括1圈夯土城墙与壕沟、31座墓葬、7座房址及大量与房址相关的柱坑或柱洞。

▲岗上遗址总平面图

主要发掘收获

(一)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夯土城墙和壕沟遗存

漷河西岸遗址西部区域发现夯土城墙迹象,经系统勘探确认,城址平面近长方形,壕沟紧挨城墙外侧环绕一圈,含壕沟在内,东西长约800,南北宽约550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城墙宽约10-22米,残高不足1米,壕沟宽约10-60米,最深处2.8米。西墙中部偏南位置城墙与壕沟均存在一段缺口,缺口宽约7米,应为城门所在。不同区域城墙结构不尽相同,与其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城内中部虽文化堆积甚少,但几成规则长方形台址,可能是人工所为。

西城墙豁口南侧经探沟解剖,城墙有明显夯打加工痕迹,城墙宽约19.2米,残高0.5-0.8米,夯层厚约8厘米。壕沟宽16.2,残深0.9-1米。城墙和壕沟有补筑、清淤现象。

▲岗上城址西城墙探沟剖面

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陶片判断,城址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

(二)获得了一批极为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和房址材料

发掘区位于320省道南北两侧:南区位于城外南部岗地,北区位于城内东南区域。前者主要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墓地,后者为大汶口文化中期墓地和居址。

▲南区墓地平面图
▲北区大汶口文化遗迹分布图

南区共发现16座竖穴土坑墓,其中,四人合葬墓1座,其余均为单人葬。墓葬分布集中,有明显成列排布规律。墓葬等级差异巨大,主要表现在体量、葬具结构及随葬品等方面,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型墓分布紧凑,葬具齐全,往往有器物箱或棺下放置枕木。随葬成套的陶器和玉器,陶器明器化,实用器极少,以宴饮器为大宗,器型小,多轮制而成,标准统一,同一器型往往成堆码放。男性均随葬玉钺或石钺,女性随葬玉器以饰品为主,其中绿松石最多。中型墓多为一棺,随葬品较少。小型墓多无葬具和随葬品。

▲南区大型墓头箱、脚箱及棺下枕木
▲南区墓地出土部分陶器
▲南区墓地出土典型玉器
▲南区女性大墓S M9

大型4人一次合葬墓极为特殊。该墓长3.3米,宽3.2米,葬具为三联棺,带有头箱及边箱,随葬陶器数量不完全统计超过300件。4人除一名儿童性别特征不明显外,其余均为男性,自北向南年龄呈递减之势,而随葬玉钺从类型、数量、玉质及大小等方面也表现出递减之势,不同墓主间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差异。

▲南区四人合葬墓S M1及其随葬玉钺排列

南区高等级墓葬表明了该墓地性质应为聚落中掌握权力的上层家族的专属墓地。三联棺、器物箱等葬具结构均是目前最早的发现,与鲁北地区焦家遗址棺椁俱全、随葬品以实用器为主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区域间葬制发展的不同路径。

北区房址分布错落有致,多近方形。可分为基槽式、基槽与柱坑结合式、柱坑式及柱洞式四类,除年代略早的柱洞式房址面积较小外,其余面积多在25-35平方米左右,可辨门道多为西或北向。较为特殊的是,房址基槽、柱坑、柱洞体量及深度远超普通房址。墓葬集中分布于这批房址西部,12座竖穴土坑墓葬具均为单棺,明显分成三组,西北部2座为单人二次葬大墓,东部10座中7座双人一次合葬墓紧凑成团,3座为单人一次葬。另有3座瓮棺葬位于成人墓东侧房址附近。二次葬大墓1座带有脚箱,棺下均有枕木,除出土大量陶器和较多玉器外,另有鹿角锄、鹿角叉形杖、鳄鱼骨板、骨杖形器、陶鼓、龟甲器等礼制随葬品。7座合葬墓都是年龄相近的成年男女双人合葬,有随葬龟甲器、猪、狗的现象。单人葬规模略小,均见彩绘陶器。瓮棺葬葬具为倒扣陶鼎,人骨经鉴定均为不足月胎儿,初判为流产所致。

▲北区大汶口文化中期房址
▲北区单人二次葬大墓N M13
▲北区单人二次葬大墓N M14及其棺下枕木
▲北区二次葬大墓出土典型器物
▲北区成年男女双人合葬墓举例
▲北区单人一次葬及其出土彩绘陶器
▲北区胎儿瓮棺葬N W7瓮棺及人骨

根据墓葬间打破关系及随葬陶器类型学分析,不同类型墓葬埋葬早晚存在略微差异,其中单人一次葬略早于双人合葬墓,二次葬大墓最晚。综合而言,本区墓葬分组情况似乎与埋葬时间、等级及葬式有直接关系。

▲北区成年男女双人合葬墓N M2陶器组合

价值和意义

首先,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岗上遗址大型城址的发现,连同一批显示了社会剧烈分化、财富集中于大墓、突出器物箱的棺椁制度及一整套陶玉骨牙器为代表的礼器等,为实证海岱地区以至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项目负责人工作照

其次,两处墓地规模都不大,不同类墓葬分群现象格外清晰,这是墓地空间布局经过规划的结果,对研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性质、家族人群结构及社会组织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之,大量明器化陶器批量化生产及高等级玉、石、骨、角器的出现,显示了岗上大汶口时期聚落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加上以岗上城址为中心的区域聚落群的调查,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产和区域聚落形态上理解岗上的中心属性。

▲工作照

总之,岗上遗址的发掘,对于个体聚落形态研究和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的结合,进而考察其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变迁意义重大,为海岱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工作场景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