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圆明园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
盛时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也是古典园林史上不可超越的经典杰作。如今,圆明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文旅资源丰富,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圆明园毗邻北大、清华、中关村,历史名园与高等学府、高新科技共同构成北京海淀的金名片。三百年来,从御园到废墟再到遗址公园,圆明园历经了辉煌、沧桑和复兴。新时代圆明园如何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三山五园”示范区的创建,也关系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体系的建构。
1980年宋庆龄、沈雁冰等领导人与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1583人发起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该倡议书为圆明园遗址保护、整修及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2000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对圆明园遗址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规划方案。如今,距离千人联名发起倡议书已过40载,距离规划也已过20载,圆明园早已完成了“迁出去、围起来、管起来”的历史使命,通过遗址清理、环境整治,山形水系基本整理出来,个别景区得以修复,建筑基址清理工作也在持续进行,遗址公园的功能已经实现。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第四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专辟章节将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提上议程,提到了圆明园大宫门历史风貌保护以及依托圆明园升平署区域开展皇家御膳、宫廷音乐等文化传承工作。2021年4月,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指示,落实好党中央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见,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文件要求,结合北京市及海淀区三山五园实际情况,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编制印发《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此背景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上议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大格局中形成的。新时代考古遗址公园也将面向新的历史定位。当前圆明园基本实现了遗址公园功能,但这一功能不能完全定位圆明园。毋庸置疑,圆明园是文化聚集程度颇高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博物馆,拥有“世界影响、历史背景、丰富遗址”三个特殊功能。为了在新时代切实保护、展示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使它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并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圆明园应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蔡奇书记“加强以圆明园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工作要求,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结合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功能定位,完成四个提升:由北京公园向古都遗址提升;由拆迁、整修向保护、展示提升;由园林守护向国际交流提升;由圆明沧桑向沧桑辉煌共存提升。为完成四个提升,文化与科技必须融合。盛时圆明园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也无法复制,如何保护遗址,如何科学考古,如何展示圆明辉煌,如何走向国际,都需要科技手段协助完成。关于未来圆明园发展,做出如下几点思考:
1
首先,系统保护、展示圆明园遗址。《方案》明确提到了“开展圆明园大宫门遗址区保护展示工程”。圆明园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是核心,近年来,完成了大宫门、杏花春馆、如园、紫碧山房等多处遗址考古工作。但遗址展示工程还不完善。保护和展示要以文物为核心,以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园林御道的整体格局为基底,做好遗址考古展示和文物修复工作,呈现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有机融合的文化景观,突显古今和谐的古都风貌。对濒危遗址进行高效、科学性保护,对非濒危遗址进行合理、长期性维护。如有条件,恢复历史地平地貌,在原地平上按照历史依据整修山形水系、道路桥涵,继续对建筑基址进行科学清理、保护和展示。
2
其次,建立圆明园文化遗产数据中心。大数据时代,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来保护文化遗产。高新科技引入,才能更好地建立圆明园文化遗产数据库。要全面掌握文物、古树名木、非遗项目、史料档案数据,建构圆明园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创新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以抢救为主的被动式保护转为以预防为主的科学保护,推动圆明园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的落地,拓展数字圆明园应用场景。
3
再次,创建圆明园博物馆。《方案》指出:“以正觉寺为核心建设圆明园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以马首归藏为新起点,促进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归。”“以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博物馆、圆明园博物馆、海淀博物馆构建三山五园博物馆群,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博物馆和艺术品交易联盟的影响力。”随着圆明园流散文物的陆续回归,圆明园博物馆建设被提上日程。2020年12月马首入藏正觉寺,激发了人们对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关注。建立一个高品质的博物馆,才能通过靠科技手段保护、展示圆明园文物史料和盛时辉煌,推出圆明园数字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并有效推进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回归工作。
《方案》还指出:“持续提升建设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圆明园国家级历史纪念地和教育基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圆明园不但是国家遗址考古公园,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未来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980年“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和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在圆明园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保护、整修、利用”工作还未完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圆明园这份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全面保护和展示圆明园,使之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三山五园”示范区的重要名片。
(作者:陈红)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