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夏鼐日记》:夏鼐先生与中国博物馆
夏鼐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考古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实际指导者和组织者。《夏鼐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在2011年出版之后,为深入认识夏鼐先生及其成就提供了一份最原始的资料,亦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史的缩影。而在考古学研究之路上,夏鼐也十分注重考古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建设,博物馆学亦是其中之一。
《夏鼐日记》
作者:夏鼐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定价:580元
《夏鼐日记》中的夏鼐与中国博物馆
夏鼐先生的博物馆之路起始于海外留学期间。在考古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他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去当地博物馆或相当于博物馆的展陈机构进行实地探访。尤其是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期间,看到伦敦大学学院“仅埃及考古学有博物馆”,是皮特里教授将其个人发掘的文物低价转让给伦敦大学学院,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埃及学博物馆,为夏鼐后来的博士论文取得开创性的成果提供了极其重要材料。
在1935年,他探访维多利亚与埃尔伯特博物馆时看到许多中国铜器,其中有许多与殷墟所发现的相同,但都被归于汉代去了,这显然对我国历史断代有非常大的偏差,所以感叹如果殷墟材料一发表,可以矫正他们不少错处,许多死东西都可以因此而变活。同年,夏鼐陆续参观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伦敦博物馆、瓦伦斯艺术馆、国家肖像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美术馆等。夏鼐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始终带着问题或想法,并且在参观帝国战争博物馆后,他认为中国有着被侵略的背景,所以中国的博物馆中“也应该有这样的一座博物馆,陈列国耻的纪念品,只‘一·二八’战役可陈列好几件房子了,但不知道中国的画家也有淞沪战役的作品否?”从这里可以看出,夏鼐在留学期间就已经对于中国博物馆建设展开了设想。在留学期间,夏鼐博物馆学研究也受到了曾昭燏的影响,1941年夏鼐“阅曾君所著之《博物馆概论》,乃应教育部之请而写也”。
不仅如此,在《日记》中夏鼐希望导师格兰维尔教授帮助倡议“埃及古物一部分,能赠与吾国中央博物院”,虽未能如愿,但是得到了捐赠复制品的承诺。但遗憾的是在1940年1月他才得知这些藏品已经被格兰维尔教授遗产执行人分配完了,夏鼐在《日记》中对不能为中国博物馆收集到研究古物表达了遗憾。1941年夏鼐归国并受聘于当时的中央博物院。回国之后的夏鼐也极力为中国的博物馆充实各种藏品。
在中央博物院工作期间,夏鼐也在极力推进博物馆各方面的工作。1943年针对博物馆人才缺失、管理不善问题提出改善手段,并针对博物馆藏品保护问题写信给不列颠博物馆询问关于漆器保护的方法。夏鼐还致力于敦煌考古和保护;在西北考察团问题上察觉到中国出土文物归属问题;在汉简陈展问题上也提出了意见。
夏鼐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1946年他与胡适、裴文中、向觉民等先生拟筹备北大考古学博物馆,是中国高校博物馆和高校考古学又一进步。1948年12月《日记》中记述:“傅所长(傅斯年)决定先运部分东西赴台湾。散会后,询余能否押运古物赴台,余拒绝之。”夏鼐为大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考古资料。1949年之后,夏鼐考察了新中国的多座博物馆,并对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许多思考。在1954年时,夏鼐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文化部举办的新中国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后撰写了《清理发掘和考古研究》一文,强调了博物馆在考古工作和人民群众之间巨大的桥梁作用,中国博物馆领域的成就和博物馆将为宣传考古工作发挥巨大作用。
新中国逐渐重视博物馆发展,各类博物馆开始建设。1956年夏鼐参与故宫的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会筹备。1958年筹备“黄河水库考古工作展览活动”和军事博物馆海军展品采集复制工作。1959年夏鼐参与搜集海军博物馆资料和军事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的筹备。1971年,夏鼐参加《故宫简介》修改的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像夏鼐这样高级知识分子需要谨慎小心,所以所写的任何材料都需要总理的签字同意。1978年之后中国文博事业高速发展,夏鼐也才能赴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交流学习。
《日记》是记载中国博物馆事业从起步到摸索,再到发展的一个缩影。夏鼐先生对中国博物馆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鼐的考古学思想与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夏鼐作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关键人物,他的日记见证了1949年前中国考古学的举步维艰,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蓬勃发展,夏鼐的考古学思想就是伴随着中国考古学发展而建立的。早在中国考古学建立之前,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开始有所发展。19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就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博物馆、亚洲文会博物馆。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主张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博物馆,在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南通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事业就此诞生。
《日记》中记载,夏鼐最早接触的胡适、张东荪、鲁迅等人的思想,促使他逐渐思考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直到1931年,夏鼐已经阅读了《资本论》《辩证法的唯物论》《费尔巴哈伦》《哲学之贫困》等马克思哲学原理的书籍。夏鼐在英国留学期间,虽刚开始对考古学专业颇有抵触,但是不论如何的不情愿,他在考取的那一天,已经在用考古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不论是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考,还是对于将来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回国后的夏鼐的政治倾向逐渐转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拒绝了傅斯年赴台的邀请。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夏鼐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坚持考古学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坚持从遗迹遗物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可靠结论。
夏鼐的考古学思想影响着20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轨迹,直到今天依然还有指导价值。在欧洲留学的夏鼐经常流连于各大博物馆中,从而得到了许多启发,使得他在之后的研究中非常重视考古之后的展陈工作,深知博物馆在普及文物知识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考古学要为群众服务,同时要发动群众;只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考古学的发展,才有巩固的基础和广阔的前途”,这些观念与今天的大众考古理念不谋而合。而博物馆是这些理念的践行者,博物馆是考古成果的收藏、展示机构,更是社会公益机构、教育机构。所以如何让考古成果“活”起来,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就是当时夏鼐所做的主要事情之一。
随后20世纪50年代,夏鼐主持了三门峡水库库区现存遗址的发掘工作,这批发掘出土的文物在1958年展出。夏鼐的研究工作无论是考古学方向还是博物馆方向,从始至终坚持博物馆的“三性二务”的要求,虽然“三性二务”并不是当时所提出来的,但是已经贯彻在夏鼐考古学思想中。
读《夏鼐日记》的思考
夏鼐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关键人物。夏鼐的考古学思想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来开展的,与中国发展道路不谋而合。“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只是由于这些理论出于马克思,而是由于它符合于客观的真理,符合于考古实践中所证实的客观事实”。因此,夏鼐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不断提高发掘和研究水平工作、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也可以说夏鼐的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缩影。
纵观《日记》,夏鼐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竭尽所能,从文物收集、文保工作到展陈工作,夏鼐始终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去思考和研究。在阅读《日记》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是在那个学科初创的时代,一个考古学家对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事业的深沉热爱。虽然夏鼐没有真正的博物馆学科研究相关成果,但他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菡夏)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