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西南天地间 探索上下十万年 | 西南考古协作会的前世今生
近二十多年来,各省市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纷纷成立了考古联盟,以会议促进考古合作。其中的西南片区考古工作协作会是成功的典范,前后坚持达20余年之久。
开启丨首届西南片区考古工作协作会及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
为加强西南地区的考古研究和协调合作,首届“西南片区考古工作协作会”于1998年5月中旬在成都召开。来自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广西等六省(区、市)考古、文博机构及高校的代表和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文物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代表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认为西南是我国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为西南地区的考古研究积累了一大批重要资料,西南考古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同时也还存在资料积累不够系统和集中,研究工作不平衡,未能形成对重大课题的突破,有的省区研究力量单薄和技术滞后等不足,应通过协作加以改进。
有代表指出,西南考古可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区域体系,首先应尽快建立文化编年序列,将长远的大体系目标与阶段性的小区域目标结合起来。应加强田野资料的整理和出版,以重要遗址、重要地区、重要问题的研究带动相关领域和相邻地区的考古工作。另外,西南各省区在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共同点较多,考古学“文化”或“类型”及其年代序列的确立等必须借助交流与合作,如三峡库区的区域考古,若各工作单位能形成互有分工的整体,研究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与会考古学家黄景略、徐苹芳、俞伟超、张森水、徐光冀、黄慰文等先生还就世界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时期城市考古、西南旧石器文化研究、史前城址的研究与保护、第四纪古环境与人类文化关系等专题对西南地区考古工作发表了指导性意见和设想。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目前加强西南各省、区(市)之间的协作已刻不容缓,在“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精诚合作、携手并进”的原则基础上加倍努力,就可以开创出西南考古的新局面,为考古学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国考古学界的空前盛会——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也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70余位考古学界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三峡地区的考古学研究”,这是我国当前考古学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祭祀坑以及成都平原新津宝墩、都江堰芝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村等史前古城址的发现,对学术界重新认识西南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文明起源进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多篇,内容涉及考古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后来还出版了会议论文集,主要包括三峡考古与巴蜀文化的新探索、重庆三峡地区早期巴文化分期初论、三峡地区早期汉民人文聚落成长的个案考察,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文明进程探索、近年来西藏西部佛教石窟美术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现与探索,良渚文明进程中水患背景的再探讨、珠江流域青铜文化初探等内容。所收录的大部分文章都反映了西南地区考古发掘研究的成果。
延续丨六届西部考古协作会
2003年12月,在兰州市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第一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及业务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西北地区考古协作的规划及具体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确立了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等课题。
2005年4月9—1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在成都金河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新疆、青海、甘肃、西藏、陕西、贵州、四川、重庆、成都等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务院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致开幕词。
本次会议是2003年12月在兰州召开的首届西部考古协作会之后的继续,有20余位专家进行了大会学术发言,会议研讨的主题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云贵高原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与会代表还就西部考古加强协作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和相关选题进行了具体研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研究员共同主持研讨会。与会代表既介绍了具体项目考古新成果和本单位考古研究综述,交流了信息,又有专题性的个案学术研讨,更有今后开展工作的协作商讨,就某些具体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向达成了共识,既务虚又务实,本次会议对今后西部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6年8月28—31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云贵高原史前文化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成都、湖南、陕西、青海、甘肃、山东、湖南、深圳、香港等省、区、市考古所和博物馆等20余个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白云翔副所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近20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
会议就西部考古的方法与理论、近年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进行交流与研讨。西南地区代表对四川安宁河流域、大渡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介绍了云南贝丘遗址和汉墓、贵州北盘江流域、广西右江流域、贵州乌江流域、重庆渝东南地区、湖南沅水中上游地区及湘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西北地区代表通报了早期秦文化课题的进展情况及甘肃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与会代表还就大石墓、彩陶的扩散、道教考古等专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省区间协作,寻找新的可合作课题及合作方式,就一些课题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2007年11月11—1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曁中国西南及相关地区史前文化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成都、青海、甘肃、陕西、宁夏、湖南、深圳等省、区、市考古所和博物馆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采用按区域和专题自由发言的方式进行交流,17位代表在大会上分享了本地区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会代表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有益的建议,这些宝贵意见对今后继续深化认识,提高研究水平,尤其对今后发掘报告的编写发布有很大的帮助;本次会议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为今后西部地区的区域考古合作拓宽了思路。
2008年11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云南省文物局主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史前时代的中国西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以中国西部15个省、市、自治区为主的17家科研院所、6所高校及美国、加拿大相关研究机构的考古学者共7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国家文物局考古处、科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社代表也应邀参与了会议。
会议围绕云贵高原的史前文化、云贵高原到南海之滨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迁徙、中国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及史前时期的“丝绸之路”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24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西部各省区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就开展省际、校际的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会议决定在2009年上半年出版《第五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史前时代的中国西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也是西部考古协作会举办五届以来的第一本论文集。
2010年12月,由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承办的第六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三峡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88家单位的164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早期中国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以三峡地区为中心”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3篇,内容以三峡地区各时期古代文化研究为主,也覆盖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区域的先秦考古学文化研究。
32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做学术演讲,互相交流了三峡及四川、贵州等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相关区域特别是峡江地区古代文化的认识。会后编辑出版了《“早期中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中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文物考古研究系列)一书,该书是2010年在重庆召开的“第六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早期中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中心’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全书共收录论文44篇,以三峡地区考古学研究为主题,对自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各种文化遗存及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古学研究。此外,还收录了少量以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涉及文物修复保护、植物考古等领域的论文。
深化丨七届西南考古协作会
2015年1月11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西南考古协作会预备会议在成都举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10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代表围绕“重启西南考古协作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南考古协作会发展方向、西南考古协作会发展规划”等主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代表们对重启西南考古协作会的意义取得共识,并一致通过将西南考古协作会秘书处设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这是第一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2016年1月12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6西南考古协作会”在习水县红色古镇土城召开。这是西南考古协作会重启以来的第一次协作会议,来自六省片区考古、历史文化遗产机构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对西南考古协作共同议题进行研讨,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考古工作深入开展,重启西南考古协作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紧密联合机制,不断推进西南考古协作持续有效开展。考古协作已在考古人才培养、跨省跨区域重大考古项目国内外专家联合参与、科技考古先进技术运用和实验室考古协作,在考古设备和资源共享上等协作类型和科研上成效明显。这是第二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2016年6月17至20日,由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承办,西南考古协作会成员单位及相关领域专家积极参加的“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埃克赛特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等40余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还吸引了川渝两地的文博工作者、院校师生、文物保护志愿者与爱好者,以及《中国文物报》等媒体的记者近200人济济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这次会议旨在交流手工业考古的学术成果,推动考古理论创新与发展,探讨今后加强区域考古资源调查、发掘与研究的合作途径,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会议第一次搭建起了我国手工业考古交流的平台,对于促进中国手工业考古的形成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聚焦西南地区的冶金考古和盐业考古,对于整个西南地区的手工业考古,尤其是冶金考古和盐业考古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手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第三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2017年5月24—25日,由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承办的“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西南地区聚落与城址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文物报社、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以及桂林市各市县级文博机构等33家单位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西南考古在中国考古中的重要性,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西南地区考古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与会专家就西南地区早期聚落及社会进程、西南地区历史时期城址的发现与研究、西南地区道路交通及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是第四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2018年10月11日至12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理州文化体育局、剑川县人民政府主办,剑川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承办的“2018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考古发现及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剑川举办。除协作会成员单位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凉山州博物馆等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会。代表们围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青铜文化”“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古代交通与文化交流”两项主题进行发言。近年来,西南考古发展迅速,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来自西南七省区市考古机构以及四川大学的一线考古工作者围绕近期重要的考古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
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复杂多样,虽各自特征显著,但也存在紧密关联。代表们在深入认识本区域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注意到文化间的交流情况,开展了大量对比研究。同时,各单位在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机构交流等多个层次的通力合作,有力地保障了西南考古区域性协作的顺利进行。放眼西南之外,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的文化关联已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针对区域间古代交通的研究,西南多地已开展了若干调查工作。研讨会中,代表们就对南亚廊道的考古调查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工作方法、标准制定、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随着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基础材料日益丰富,西南考古在研究方法上也走向多元化。
本次研讨会有从事冶金考古、植物考古、人类骨骼考古等多名代表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正逐渐贯彻到考古发掘工作中,并在西南考古研究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研讨会结束后,西南各省区市考古单位的负责人召开会议,针对若干考古协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各单位确立了拓宽合作范畴,加强协作力度等基本共识。代表们交流学术新观点,共享考古新发现,有力推动了西南考古的发展。随着西南各单位考古协作的日益紧密,置于国际视野下的西南考古新格局正在逐步展开。这是第五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2019年5月,“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西南地区早期交通与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召开。这是第六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2021年10月14—15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2021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古蜀文明与西南夷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召开。来自川、云、贵、渝、桂、藏六省区市的考古文博机构、高校考古历史院系相关领域负责人和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社等十余家单位的90余位代表参会。会上,与会者对西南考古协作共同议题进行研讨,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考古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推进西南考古协作持续有效开展。这是第七届西南考古协作会议。
(陈剑/整理)
(单位:成都考古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3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