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在新百年起航
作者:遗产编辑中心
10月17日上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揭开了为期三天活动的序幕。大会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总书记的贺信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以来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中国考古学之于历史研究、之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考古界和各文博单位备受鼓舞。与会者凝神聆听了贺信,逐字逐句地倾听,完完整整地梳理,大家更加系统地理解了贺信包含的隽永深意和深刻内涵。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现场
与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学者打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齐聚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一窥仰韶考古百年风貌。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考古遗址、考古学文化串联起来的。几代考古人站在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之地,温习与回顾中国考古学史。今天,我们经由这些地标回望来时路,接续传承。
与会者参观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
与会者参观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
1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开幕式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及四位学者分别就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河南百年考古发现与研究、古基因组绘制中国人群遗传演化图谱、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与新时代中国考古学作大会主题报告。随后,中国考古学会23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开启了各自领域的学术研讨。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会议现场
据了解,本次大会共收到416篇论文。涵盖了自旧石器时代至明清各时期的相关研究,选题范围广泛,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既包括中国考古学百年史或本专业领域发展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研究技术方法的讨论、考古新发现、考古学文化研究、古代器物专题研究,也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技术和经济、聚落与社会研究,同时还包括文物保护、考古学学科体系建设、公共考古等多个方面。
分组讨论现场
这416篇论文都是学者认真考虑后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表示,可以把这416篇论文当作是对当前中国考古学现状准确度较高的抽样。他认为,目前中国考古学仍处在“发现的时代”、处在资料积累阶段,这点和历史文献史学有明显的不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仍处在依赖新资料的丰富来推动研究的局面,此外物质文化史研究依旧需要继续丰富,这都是学科现阶段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有关古DNA对人类遗骸的研究逐渐成为重要领域,传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也出现了变化,从体质特征的测量,如年龄、性别的鉴定转向由古病理所见的劳作方式、劳作强度的讨论。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古化学技术也逐步为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如古人类族群、遗传研究、人口与性别结构研究、人群迁徙研究,不同族群构成研究等。
闭幕式上,赵辉教授在总结报告中谈到了对本次大会的感想以及对中国考古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期望。赵辉认为,首先我们比较缺少理论思考,特别是如何用中国考古学的资料来重建中国古代史。有关理论的思考和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论角度的思考并不充分,这或许反映了我们的薄弱环节。其次,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在学术研究趋向和课题选择上仍有较大区别。史前考古明显地受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影响,而历史时期考古更偏向于接受文献引导。虽然都在讨论聚落,史前考古明显通过聚落形态的结构分析来讨论社会的组织和结构。历史时期考古的聚落形态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大型城址考古中,更偏门于把重点放在城市布局、功能分布划分等问题上,不太涉及社会组织的研究。最后,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支撑的考古学研究领域值得注意。除了开展较早的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有明确的的历史问题为导向,来达成农业起源、动物驯化、取食方式等方向的研究。其他新兴技术,如对材料的分析等,过去往往是点状研究,如对具体遗迹、遗物等一批材料做检测。如今,有些研究正试图把点状研究延伸到历史解释当中。这或许是传统考古与科技考古“两张皮”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从而将就事论事引申到历史结论上来,值得提倡。
与会者参观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
“这其中也许隐藏着当下中国考古学的特点乃至问题和短板,以及未来中国考古学要努力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意识到,中国考古学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和社会环境之中。我们要继续发扬严谨求实的学风,兢兢业业地做好考古工作、做好学问。”诚如赵辉所言,在中国这片古老大地之上,拥有众多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考古工作者,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将在新百年起航!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0
- 0001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