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展览 | 考古江苏,致敬考古先贤,礼赞中华文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8949

展览 | 考古江苏,致敬考古先贤,礼赞中华文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47:180

南京博物院

8000年顺山集文化肇始苏北,7000年青莲岗文化孕育江淮,5000年寺墩文明星耀东南;吴越争霸将引春秋波澜,古彭徐州舞动汉韵楚风,六朝金陵形胜虎踞龙盘……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持续奋斗,江苏考古在探索地域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服务美好生活上积极作为,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考古学也迎来了百年诞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考古学全面发展的新起点上,南京博物院特别策划“考古江苏”,回顾江苏考古发展历程,致敬考古先贤,礼赞中华文明。

展览亮点

展览分“实证鱼米之乡”“追溯文明之源”“探寻古国踪迹”“印证大汉雄风”“勾勒六朝风华”“再现江南盛景”“服务美好生活”七个单元,诉说考古在阐释江苏古代文明、描绘江苏灿烂历史和回馈当下民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鼓舞广大考古工作者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不懈奋斗。

展览概况

第一部分

实证鱼米之乡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考古人在江苏南部、江淮东部、淮河下游发现一系列距今约8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结合史料文献印证和现代科技手段,经过考古学、历史学、环境学、动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证实,江苏是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之一。

江苏考古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水田考古实践。苏州草鞋山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泗洪顺山集、韩井遗址等印证了江苏水网发达的自然环境。

首次发现具有灌溉系统的水稻田——草鞋山遗址的发掘

草鞋山遗址中日合作开展水田考古实践

多学科合作复原古代先民的生业经济——龙虬庄遗址的发掘

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

高10.2,口径16.4 邳州大墩子遗址

猪形鹿角器

新石器时代

泗洪顺山集遗址

第二部分

追溯文明之源

江苏的考古探源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距今约6000—5000年的遗址表明,江苏所处的长江下游文明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考古人先后发掘了苏州草鞋山遗址、苏州张陵山遗址、常州寺墩遗址、昆山赵陵山遗址、江阴高城墩遗址等,集中体现了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型建筑等“文明现象”,代表了长江下游良渚文明早、中、晚期特征,表明古老江苏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英雄时代“崧泽王”的诞生

早期良渚文明的代表

良渚势力北扩的明证

陶盉

新石器时代

腹径约20厘米,高约20厘米

句容孔塘遗址M126

陶鼎

一级品

新石器时代

吴县草鞋山遗址

第三部分

探寻古国踪迹

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江苏方国林立,北有徐、大彭、邳、钟吾、郯、干、宜等国,南有吴、越、奄、朱方等国。这些以吴、越、徐为代表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神秘面纱,经过江苏考古人的调查、发掘与研究逐渐揭开。

探索吴文化吴城吴国

江南地区独特的埋葬形式——土墩墓

越国贵族的风采

铜兽首鼎

东周

邳州九女墩

玉琮

新石器时代

句容孔塘遗址

第四部分

印证大汉雄风

江苏地区的汉代墓葬以徐州和扬州为中心,有徐州楚王山、北洞山、狮子山、驮篮山、龟山、东洞山、卧牛山、南洞山楚王陵,以及扬州广陵王墓、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高邮天山汉墓、仪征联营汉墓群、东海尹湾汉墓等。江苏考古在城市聚落、丧葬制度、手工业生产、简牍文字、画像艺术、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彰显和印证了汉王朝的雄风。

城址考古重建汉代郡国体系

揭露手工作坊 对话汉代铁官

惊世王陵再现诸侯鼎食钟鸣

玉棺

西汉

长212厘米,宽64厘米,高68厘米

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左:琉璃棋子 右:铜棋子

东汉

徐州土山汉墓

第五部分

勾勒六朝风华

六朝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江苏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徐州、连云港等地考古出土的壁画、碑刻、青瓷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建康城、石头城、石窟寺等建筑遗存,勾勒了六朝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艺术等的面貌,为六朝历史研究提供了直观而真实的资料。

江苏的六朝考古工作经历了探索、发展、总结、转变等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地面调查试掘与文献史料结合进行考证,到配合国家基本建设、以陵墓及世家大族墓葬为重点进行发掘,再转变为墓葬与遗址考古并重。“城市考古”是现阶段江苏六朝考古的重要方面。

陵墓和贵族墓葬集中体现六朝经济文化艺术成就

砖拼壁画成就和书法碑刻成就

煎药庙西晋墓地

竹林七贤画像砖拼壁画

南朝

丹阳建山金家村南朝大墓

釉陶骑马鼓吹仪仗俑

三国

单个高约20厘米

南京丁奉墓

第六部分

再现江南盛景

隋唐以后,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江苏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艺术、文化全面繁荣,大量考古成果直观呈现了隋唐以来的繁荣历程。

江苏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时期考古,经历了由逐步建立到走向成熟的过程。对城市遗址、墓葬、窖藏文物等遗存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揭示了自隋唐大运河畅通以后的1400余年间,江苏地区不断开发并日益繁荣的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面貌,不少新发现和新成果在中国考古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扬州城遗址考古:城市考古的范例

明南京城考古:复原一座都城

墓葬考古复原多元精彩的社会面貌

如意云纹金盏托

元代

苏州吴中吕师孟墓

双螭耳玉杯

明代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

第七部分

服务美好生活

考古工作在大遗址保护、考古成果展示和文化遗产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探索地域文明以构建历史时空框架,保护文化遗产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服务社会公众以将教育融入美好生活。

随着江苏考古事业的发展,许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弘扬和保护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些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建成了集保护、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成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

考古江苏 时代新篇

筚路蓝缕,考古百年践初心;栉风沐雨,赓续奋斗担使命。

新时代的江苏考古人将秉承江苏考古优良传统,充分认识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的殷切希望。考古江苏将继续求索未知、揭示本源,证经补史,探究地域文明;做好考古成果的发掘、整理、阐释工作,科学有效,服务社会公众;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理利用,讲好江苏故事;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升理论,壮大考古队伍。

薪火相传,满天星斗勘吴越;继往开来,多元一体探东南。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日至10月7日

展览地点:特展馆3楼11号展厅

展出文物:285件(套)

展品来源:

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镇江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张家港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