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尼索瓦人谈人类的“二次进化”和可能的马斯克“火星阴谋”
我知道一看标题,很多人是懵的,丹尼索瓦人是谁?怎么还有“二次进化”“火星阴谋”?这都是些什么?不急,我慢慢说。
丹尼索瓦人是最近10年才确定存在的一个古老人种,别说正常人不知道,很多不搞这段的考古系同学也未必熟悉。
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山,一个叫丹尼索瓦的洞中,发现了一块距今8万年的小指骨碎片。2010年,经过DNA基因组测序,发现这块小指骨既不属于我们现代人,也不属于已知的尼安德特人,而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新人群,就是“丹尼索瓦人”。很明显,这个名字是根据其发现地命名的,这也是考古发现命名的一般规则。
这个丹尼索瓦人有什么神奇的呢?我们还是要先回顾一下现在的人类起源假说,人类的进化大概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再来,人类的进化大概是这样的:
一般认为,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几个阶段。但这几个阶段只是人类大的进化阶段,并不意味着这几个家伙之间有直接的生物遗传关系(通俗地说,就是谁生了谁)。
有个理论叫“多次走出非洲说”,讲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先走出一拨,再走出一拨,再走出一拨。然而,前边走出的几拨人,因各种原因都灭绝了,只有最后走出的这一拨延续到现在,成了今天的我们。
前几拨的时间太久远,也说不清楚,就说最后这一拨或者两拨人的关系,又有了“非洲单一起源说”和“多地进化说”两种观点。
“非洲单一起源说”认为世界上现存的所有人都起源于非洲,大概在20~15万年前开始行动,直到6~5万年前进入了中国,而中国本土的原有人群,因末次冰期无法生存,团灭了。其他大陆的原有人群也一样,不管是自行灭绝,还是被团灭替换,总之,都不存在了。
“多地区进化说”的主战场是在东亚地区,尤其中国境内,以吴新智院士为代表。这一观点认为,中国的古人类,自直立人以来的演化便是连续的,不存在演化链条中断,其间未发生过大规模外来人群对本土人群的替代。
因为古DNA研究的突破进展,这两种观点又多少做了修正,“非洲单一起源说”变为了“同化假说”,“多地区进化说”变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从非洲走出的现代人仍是世界各地现存人类的主要直系祖先;后者认为,本土人群的代代相传是主要的,外来基因的混合、交流是次要的,本地主体人群与少量外来移民之间是融合而非替代。
相比较,非洲起源为主的“同化假说”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支持者。
接着说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其实和已知的尼安德特人是近亲,都是被我们替换掉的古人群。我们现代人的祖先与这俩的祖先大概在76~55万年前分离,之后,大概在47~38万年前,他们那拨人又分离成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经过古DNA研究,发现这俩家伙也不是被简单替换掉了,而是跟我们现代人有复杂的基因交流,这俩家伙之间,也有基因交流。也就是说,我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三拨人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2010年,绘制出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全基因组草图,发现当今欧亚人的基因里包含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而且东亚人所携带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例还略高于欧亚大陆西部人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非洲反而极少见,推测非洲的尼安德特基因,可能是后来的回流影响。
2012年,丹尼索瓦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也完成了。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对大洋洲影响较大,在美拉尼西亚人和澳大利亚原住民中,丹尼索瓦人 DNA 所占比重约为 3%~5%;亚洲东部、南部其次,一些群体中能有1%~2%;而对欧亚大陆西部人群几乎没有影响。
而发现丹尼索瓦人的洞穴,也有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记录。2018年,在对洞内发现的一片人类碎骨全基因组分析后,发现这是一个父亲为丹尼索瓦人、母亲为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
更神奇的是,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可能还影响了藏族人群对高原环境的适应。研究发现,藏族人群具有高频率的低氧诱导因子EPAS1基因变体,能够刺激产生红血球和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这个基因仅在现代藏族人群和丹尼索瓦人中高频率存在,在汉族人群中存在的频率非常低,而在欧洲人、非洲人等主要现代群体中,存在频率都是零。
2018年到2019年,兰州大学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正好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发现了一颗距今约16万年的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表明丹尼索瓦人可能曾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10月30日已在Science正式上线。
如果只写到这就结束,那也太小看知识的力量了。在我看来,探索过去只是考古学的基本目标,研究未来才是它的终极意义。
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的研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他们灭绝了(即便有个别个体混入了现代人,但作为一个族群整体灭绝了)。而且是在不长的时间内集中灭绝,这个时间正好是他们遇到现代人祖先的时间。所以,你尽可能想象,是谁干掉了他们,又是以何种方式干掉了他们。
地球上现存的人类,是一种很矛盾的动物。作为强者,对自然、对动物、对弱者充满了忏悔、同情、怜悯,但这些的基础又是破坏、杀戮、碾压。很早我们就知道“君子远庖厨”,虽然“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但肉还是要吃的,所以拜托死远点,别让看见,只用端上做好的食物就行。
别说其他动物,即便是进化仅存的同类,我们也很能下得去手。从古到今,互相残杀的同类,也不会比其他动物少太多,每次大战之后,都会觉得太惨,但忍不住下次接着杀,所以就有了“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的说法。
为什么要说这些,是因为我想说,人类的再次进化已经在进行中了,而一旦进化完成,按照我们这个品种与生俱来的尿性,新出现的人种会如何对待尚未进化的人种,是可想而知的。到时候,恐怕尚未进化的人种,地位不会比现在被活吃猴脑的猴子高多少,也不会比集中饲养、注水喂药的猪高多少。
可能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现在人类正在进行的进化,我称之为“二次进化”。人类的文明是加速发展的,而且有点像摩尔定律,每次加速的时间都在缩短,能量级在跳跃。20万年前,我们这个品种才出现,开始走出非洲;5万年前,差不多消灭了其他种群,爬到了食物链顶端;1万到8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然后开始出现国家,以及各种人类社会才有的形态;直到200多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
但就是这200多年的极速发展,人类直接走到了一个新的进化路口。之前人类的进化与其他动物的进化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个别基因突变,然后被自然选择,成为幸存者。人类本身不具有主动权,主动权掌握在自然选择手里。
比如前文所说藏族人群具有的适合高原生存的基因,并不是藏族先民主动想到去搞这个基因,而是有一部分人恰好吸收了丹尼索瓦人的这种基因,适合在高寒缺氧环境生存。而其他没吸收这种基因的人,被严酷的自然环境直接淘汰。但到了现在,人类不再被动,基因技术可以把这个适合高寒缺氧的基因直接编辑进去,在一瞬间主动完成进化。
如果你了解过哺乳动物的克隆现状,如果你知晓一部分有钱人已经将自己的细胞发往了太空,那么你应该很容易想到,在理论上,克隆人类并不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唯一受阻的,是人类社会的伦理(或者说私心)。
受资源和人类进化排他本能的影响,这种主动进化绝不会是普遍的。当少部分人掌握了资源、资金、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可以同时拥有各种不同型号的碳基肉身,或者直接替换更强大坚固的硅基形态“肉身”,实现长生不老,其他大部分普通人类会答应吗?显然不会。
在现有的人类社会中,无法公开进行这种进化。那如果摆脱这个环境呢?比如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有条件移民火星的,绝不会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平民,而是掌握资源、资金、技术的少数精英层。在一个全新的星球,建立全新的社会规则,就像摆脱了英国的美国,完全可以建立全新的文明形态,而在此基础上的科技前景,想想就令人既兴奋、又恐惧。
这就是我说的人类正在进行的“二次进化”和可能的“火星阴谋”。回到现在,作为普通人该怎么办?其实我也说不好,但我觉得,至少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互联网提供的“奶头乐”。
人类的进化,已经清楚表明,只有更强大的大脑、更强大的认知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才能让平庸阶层上升到精英阶层。所以,要想不被淘汰,就应该去学习、去读书、去思考,而不是陷在抖音、头条提供的“奶头乐”中无法自拔。即便自己真的读不下去,至少也应该关注像我这样的账号,既要有知识、也要有思想、还要愿意分享。
祝各位在人类进化的路上不掉队,不要像第一张人类进化图中那样,拿着手机,停下了进化的脚步。
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全球会议中,认为:地球上,20%的人工作就足以维持整个社会运转,其余80%人都是多余的。也就是说社会精英层和平庸层显著分化,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这个比例将更加失调。
为避免精英层和底层的冲突,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即,给占大多数人口的底层塞上“奶嘴”,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迷失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无用娱乐信息中,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抗争的欲望。
这个“奶嘴”可以是电视剧、真人秀、娱乐八卦,也可以是社交软件、游戏应用、无尽的新闻。只要是你看的时候觉得很爽,看完一想,对提高知识水平一点帮助都没有,那基本都是奶头乐。
而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更是恐怖。你的年龄、地域、兴趣爱好、消费能力,乃至使用的手机的价格,作为数据,在后台都暴露无遗。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推送机制,就是你越爱看什么,就越给你制造什么、推荐什么,直到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耗尽所有可能用来进步的时间。
古人类的知识、图片主要来自于中科院高星、付巧妹、李锋等大佬的论文、报告,有兴趣的自己去找找看。
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带您了解更多有趣、有思想的考古学。
- 0000
- 0004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