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临刑之前,断头饭中为何要加一片生肉,竟还有这层深意
现在的古装影视剧经常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字眼——杀无赦,似乎只要皇帝一个不高兴,就可以随意掌控一个人的生与死,这样想来的确让人静若寒蝉。尽管古代杀人方法如此多样,譬如大众经常听到的五马分尸、蒸刑、绞刑、砍头等,但是砍头这件事情却也不是这么随便的。

在清代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处死一个人必须要先经过量刑,只有情节严重到可以被判处死刑时,才会上报给上一级再交由刑部定夺,如此看来古人对于人的生命还是非常看重,人命也非同草芥,不是谁都可以量判死刑。

影视剧中所谓的知府县令一拍惊堂木,就下令斩立决的情景实在是过于夸张,实际上斩立决这样的情况,只有在军队中偶有出现,还是那些死活不服从上级命令的叛逆士兵才会被当场格杀,以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效果。除此之外,任何人的死刑都需经过合法手续,且被判死刑后也不会立即行刑,而是要等到秋后一同问斩。

秋后问斩是古人封建迷信的一个习俗产物,因为秋天百叶凋零,万物开始枯竭,所以古人认为在秋天的时候处死刑犯,也算是顺应了上天的意思,毕竟秋天是不少生命到头了的季节。而且在一个死刑犯,被行刑之前都有权利为自己最后一顿饭提要求,毕竟也是为人在世的最后一顿饭,监狱都会尽量满足,以期其死后没有遗憾。

在死刑犯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监狱方面还会在死囚的饭菜中加上一片生肉,这样的习惯被延续到了清朝后期,为什么必须加生肉呢?其中就大有讲究了。

古代人认为人死了之后就会魂归阴曹地府,而在去往阴曹地府的路上往往也是穷凶恶极,在路上会有很多恶犬。当死刑犯遇到恶犬之后就可以将碗里的生肉扔出来喂狗,让自己得以顺利到地府报道,想必这也是古人对于生命最后的尊重与敬畏了。

除此之外,古代处死犯人也有时间规定,一般来说只有午时三刻才是最好的时间。因为古代有一说法,人死后阴魂往往不散,而午时三刻太阳最盛,阳气自然最足,这个时候行刑就能利用阳气来治压阴气,以防止犯人死后阴气作祟来找刽子手的麻烦。

而且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还必须往刀面上喷上一口烈酒,因为烈酒能够增加阳气和煞气,同样可以起到镇压受死者阴魂的作用,但是说白了也不过就是刽子手们害怕,给自己找的一个遮掩的借口罢了,毕竟刀起头落是个正常人就会害怕,因此有这样一些所谓的规定和说法自然也就不足为怪。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