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陕西陶渠遗址发现8座大墓实证古“京”国都城
#古籍守护人#虽然河南有50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如果硬要说河南是第一考古大省,隔壁的陕西首先就坐不住了。那八百里秦川,从仰韶到周秦汉唐,历朝历代,陕西关中地区无不是核心所在。回到我们擅长的三代考古,夏商考古看河南,那么两周考古就得看陕西。这不,今年两周时期最重量级的瓜,陶渠遗址就来了。
前些年评选十大考古一到两周时期便是各种青铜器的大墓,尤以过去多年连续拿了好几个十大曾国墓地为代表,以至于去年好几个两周时期重量级墓地都落选了,可参考:2021十大考古评选:新石器最大赢家,两周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再看陶渠遗址不能像这几天媒体宣传的总盯着那8座“甲”字形大墓,还是要通过墓地,遗址看当时的社会、人群和历史。
首先,陶渠遗址并不是新的发现,上世纪80年代便发现,当地的《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直至2020年陕西省考古院才开始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所以可以看出,对这个遗址的调查和发掘是带有很强的课题性和目的性的。
其次,陶渠遗址的年代为两周时期,面积约80万平方米,和当时的诸侯国都城比相对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整个遗址范围内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如果从目前的研究习惯看,估计就差手工业作坊区了。
再者,虽然考古不是挖墓,但是发掘遗址最大的亮点,出土的精美器物往往集中在贵族墓葬上。所以即使贵为二里头那样重要的遗址,发现一堆宫殿基址后,还是想找找当时的贵族大墓。而陶渠遗址最大的抓手就是一口气上来了8个“甲”字形大墓,就算不是一国之君的墓,也是高级贵族的墓了。
然后,贵族大墓发掘情况,基本出土了我们期望到的东西。墓葬形制足够大,有车马坑陪葬,出土有重量级青铜器,关键是出土带铭文的器物。之前多数认为是是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所以器物上的“京”字是出乎之前研究者和发掘者的意料的。以至于已经有人认为这几座大墓可能为“京”国国君及夫人墓。
最后,从这个“京”字可以让人推想很多。发掘者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也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京师,也就是“京”国的都城。如:《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也就是说,周平王是在“京师”继天子位的,后来才东迁到洛阳。关于“京师”地理位置争议颇多,陶渠遗址为“京”邑,从地理方位来看,陶渠遗址亦有称“京师”的可能。
陶渠遗址的居民的“京”氏应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
因此,陶渠遗址的发现不仅发现了一处两周时期重要遗址,而且是当时一罕见小国的都城,并且印证了相关文献的记载,为平王东迁这一历史大事做了注,也为后来称霸陕西的“秦人”找了亲戚,也进一步为研究两周时期东西部文化交流和华夷交融提供了重要资料。
再回到评选十大考古这家事上,鉴于其他两周时期其他项目多多少少都有些短板,且陶渠遗址足够重要,且有突破点,加上这几天陕西方面相当卖力地宣传,这个项目入选十大相当看好!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