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生前的功过与身后的墓葬
在历史上有两个短命的王朝——秦朝和隋朝,而这两个王朝也分别开启了两个强势的王朝,繁盛四百年的两汉和建国近三百年的大唐朝,而这两个王朝也给中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至今绝大部分中国人是汉人,世界各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唐人街。而秦朝和隋朝的终结都与两个很暴躁却极有作为的皇帝息息相关,秦始皇和隋炀帝,秦始皇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说说隋炀帝。
一、隋炀帝其人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重去世,太子杨勇被杀,杨广即地位,史称隋炀帝。按照旧礼所说“好内怠政曰炀”,如此看来,隋炀帝是一个荒废政事的君主。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隋炀帝即位后,做了相当多的大事,可以说能和秦始皇相媲美。简单可概括为,营建东都、征伐高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四处巡幸,他为隋朝的政权的巩固、国力的强盛和边疆的稳定做了不懈的努力。
二、隋炀帝功过
首先,营建东都。经过南北朝多年的征战,长安、洛阳几度荒废。而洛阳作为历代王朝经营关东地区的核心要地,天下之中,所以但凡有作为的皇帝都会将洛阳作为一个核心城市营建。而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也是营建洛阳,而洛阳也确实成为隋朝末年的天下粮仓,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就是当时国势强盛的标志。可惜,到了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战争中,洛阳再次成为天下诸侯争夺的焦点,几经战乱,至武则天时期才再度复苏。
其次,以洛阳为中心修建大运河,这是现今京杭大运河的原始版本。当时大运河南连杭州,中间经洛阳,北达现在的北京,中间通过黄河和渭河连接洛阳与长安。到了中古时代,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在水资源和粮食供给方面已经难以支撑庞大的人口,所以隋炀帝很有先见之明地修建了大运河。虽然当时劳民伤财,但是大运河的存在却支持了唐代长安和洛阳的基本生活供给。而且之后,宋代的开封府,元代的大都,明清北京城,无一部以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漕运的交通大动脉。不过元代之后,把连接洛阳那一段给截了,直接从山东地区北上,成为今天京杭大运河的线路,也为当下南水北调,南北水运贡献良多。
第三,征伐高丽。中古时期的朝鲜半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高丽在利用中国南北朝时期国内纷乱,已经将领土扩展至东北地区,开始挑战中国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所以,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自然要果断征伐。虽然再度确认了帝国在东亚的绝对权威,然而每每发动战争就要劳民伤财,征伐高丽所花费的物资和征用的民兵,可谓点起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直接导火索。但,也为之后唐朝时期,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北方和西部的突厥实力奠定了基础。
第四、修建长城。中国古代汉人所建立的王朝,最大的威胁无疑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从与秦汉对峙的匈奴到与隋唐对峙的突厥,与宋明对峙的蒙古人,金人,所以修建长城就成为巩固政权,保障边疆安全的当务之急。隋炀帝做这个事也不算错,可惜太急功近利,诸多大事在短短数十年都办,老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呢?如此相逼怎能不反。
第五、四处巡幸。和秦始皇一样,隋炀帝在完成几件大事之后,也开始了四处巡幸,以享受自己的不世之功。可惜在他们享受的同时,各地农民和军阀已经蠢蠢欲动。起义之火成燎原之势时,他也悔之晚矣。所以,最后被手下的禁军首领司马德战和大臣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缢死。2013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也证实了这段历史。
三、隋炀帝身后事
一千多年后隋炀帝的墓葬可谓历经坎坷。刚开始因为房地产商用地,所以扬州当地文物部门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这个墓葬的待遇也就是当做一般当地贵族墓发掘,而且因为赶工期发掘也不那么精细。直到墓葬快要发掘结束时,在墓底看到一个墓志,领队大人让把这石碑搬上来,大家就算完工了。不过哪晓得,墓志搬上来一看文字,发现问题大去了,这是隋炀帝的墓。所以赶紧上报,并叫停了附近的工程。之后南京博物院系统发掘了隋炀帝萧后的墓,收获颇大。
隋炀帝墓,除了墓志外,还有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器物近200件(套),其中出土的十三环金玉带为国内唯一一件完整的。根据出土的两颗牙齿判断墓主人应该差不多50岁,结合墓志可判断是隋炀帝的墓。
萧后是在隋炀帝死后多年才下葬的,当时唐朝也给她以帝后墓葬规格的待遇。墓中出土器物也相当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漆木器、铁器、铜器200余件(套)。特别是有陶牛12件、陶猪13件、陶羊13件,铜编钟16件,铜编磬20件,这是隋唐时期我国迄今唯一一套编钟、编磬实物。根据人骨和牙齿,判断墓主人大约56岁,身高1.5米的女性,结合文献可以判断是隋炀帝的萧后。
四、结语
隋炀帝不可谓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皇帝,然而,这样的人能力太强,又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想在有生之年把所有大事给做了,最后反而适得其反。一千多年后的隋炀帝墓的发现也是如此,你如果急着挖,也就是知道墓葬的基本形制和出土物,但是如果仔细慢慢发掘,如果炀帝人骨保留,那做DNA该多重要啊。不过听说现在那里已经建了遗址公园对文物古迹做了很好的保护。所以,不可急功近利,且看且珍惜。
- 0002
- 0000
- 0006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