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I号”沉船,南海II号难道是误传?发现过程惊心动魄
澳,为形声字。从水,奥声。本义指岸边呈弯曲状,且水深可以停船的地方;南字表达的是方位,从字面理解,这就是南澳地名的由来,由于明代古沉船“南澳I号”的发现与水下考古工作,使得这个范围并不大的海岛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南澳I号沉船的发现与保护过程却经历鲜为人知且惊心动魄的过程。
2007年5月25日早8时30分,朱志雄所长(时任广东边防总队汕头市边防支队南澳边防大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正营职所长,武警少校警衔)接到线报,得知有涉嫌渔船在辖区“三点金”海域非法打捞水下文物的警情后,朱志雄所长立即率领6名官兵驾驶摩托艇赶到事发海域,发现有两艘渔船正停泊在海面上,船舷边有数根绳索和胶管插进水里。
长期工作在执勤第一线的经验使朱所长察觉出有人正在潜水作业,他立即指令摩托艇迅速向两艘可疑船只靠近,要求船上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并登船进行检查。检查询问中,船主田某神情慌张,闪烁其词,这更引起了朱所长的警觉。他随即组织官兵对船只进行了“清仓式”检查,终于在船上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21件刚被打捞出水的精美古瓷器。
南澳I号所在水域,暗礁密布,以往时有船只不慎触礁搁浅甚至沉没等实际情况,他感觉到该批瓷器很可能是古代载运瓷器的商船沉没后的遗存物。为最大限度保护好国家文物,朱所长第一时间加派警力对现场海域实行24小时警戒保护,防止不明船只进入作业,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文物安全。
云澳边防派出所的工作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盛赞派云派出所官兵“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的坚强队伍,非常有战斗力,非常值得信赖”。
南澳海域发现古代沉船的消息被上报的广东省文物部门,不久,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派出了以谢海山副站长为首的文物鉴定人员来到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对被扣留在派出所的瓷器进行了鉴定,确认为明代瓷器。
2007年6月11日,专业打捞船和广东水下考古队到达“三点金”海域开始初步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朱所长每天派出四名干警在打捞船上执勤,为考古队员保驾护航,防止不法人员和不明船只干扰考古人员的勘探工作。也拉开了朱所长和全所官兵全力确保“南澳Ⅰ号”安然无恙的序幕。
南澳海域沉船被发现后,被命名为”南海II号“。为了保护它,广东水下考古队进行了50天的调查与试掘,基本摸清了沉船的保存状况,水下考古工作暂告一段落。2009年,更名为“南澳I号”。
水下考古队暂别南澳之后,2007年8月10日,是台风“帕布”来袭前夕,南澳岛海域风高浪急,为防止不法分子趁台风间隙冒生命危险对沉船文物进行偷盗打捞,朱所长带领干警冒着大雨,勘测有利地形,选择合适位置,在云澳镇一处僻静海滩,架设起专门为“南澳Ⅰ号”购置的一台卫星定位监控雷达,分组派人对沉船海域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定点监控,确保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官兵在正常情况下10分钟就能驾艇赶到。当晚9点30分,天降倾盆大雨,“南澳Ⅰ号”雷达点的执勤干警发现四艘不明船只在沉船海域停留长达10分钟之久,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朱所长,他立即带领6名官兵乘坐摩托艇冒雨出警。当时“帕布”台风将至,海面上巨浪狂啸,风雨肆虐,能见度极低,摩托艇在海面上险象环生,左右晃动将近三十度,稍不注意把持平衡就可能发生翻船的惨剧!职责所致,他只有尽力安抚好大家紧张的情绪,继续向沉船海域驶进。抵达海域时,雷达显示不明船只已向外海驶去。由于情况紧急,出警时都顾不上拿雨衣,浑身被瓢泼大雨淋透,冷得直打哆嗦。凌晨0点45分和4点05分,朱所长接连两次接到雷达点报告,可疑船只又盘踞沉船海域之中,他又带领着官兵两次出警,可狡猾的不法分子都在官兵接近可疑船只的途中故伎重演,逃亡外海。最后的一次出警,他和官兵们坚持在沉船海域附近巡逻,直到天亮才下令返航。
这种海上“猫捉老鼠”的游戏经常发生已成家常便饭,常常会使官兵们筋疲力尽,但为了文物的万无一失,朱所长和全所官兵本着恪尽职守的军人原则,任劳任怨,从未有人说过一个“累”字。海上执勤最是辛苦,也甚是危险。不仅要遭遇日曝雨淋、风吹浪打,而且还要饱受晕船呕吐、闻腥失眠的折磨,甚至是接受一场生死考验。每次出海执勤保卫,他都同战友们一起,始终奋战在警戒第一线。880个日日夜夜,每次的出海警戒巡逻、安保执勤,随之相伴的都是不断的险情。
在发现和保卫“南澳Ⅰ号”沉船的工作中,朱所长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使命责任感,带领全所官兵高质量开展工作,为抢救、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广东边防总队记三等功一次。
南澳I号沉船的发现经历大片式的跌宕起伏,那些珍贵文物之所以能在博物馆与您见面,朱所长和云澳边防派出所的全体官兵的付出应当我们所牢记。
END
- 0000
- 0000
- 0000
- 0007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