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述(东山村、曹操墓、定窑)
2009年是中国考古学对外宣传一个划时代的年代,原因只有一个发现——安阳西高穴墓,也就是传说中的曹操墓。其原因,就是在没完全实现统一认识,铁板钉钉的 证据的情况下,下了定论,出现了在公众宣传和学术研究认识上的巨大歧义。特别是,业界两个特别大的 大佬对这个事情认识完全不同,再加上二人之前的恩怨,可谓当年被传的沸沸扬扬。而这个遗址的领队,也被媒体电话打爆,而社会上的争论如今数十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平息。
言归正传,除了曹操墓,那2009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还有哪几处呢?
史前时期
河南新密李家沟旧石器
安徽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
三代时期
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遗址
秦汉时期
陕西富县秦直道遗址
陕西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
唐宋时期
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
江西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
评述:
2009年李家沟遗址发掘发现了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多个地层的堆积,绝对年代测定距今10300-8600之间。这是继2011年老奶奶庙遗址后有一处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遗址。这对于始终缺少华北地区两个时代交替资料的学术界而言,这个发现期待已久。。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出土的石器具有华北旧石器晚期技术和类型组合的典型特征,但同时出土较多不便携带的大型石器和就地取材的大石块,又意味着居民生活的流动性降低,开始出现新的生计内容。遗址上的新石器早期遗存是全新的发现,陶器特征很难同任何已知资料进行对比联系,石器群中仍保留着部分细石器,但和旧石器晚期相比,制作技术以及整个石器群构成都发生了变化,综合对动物遗存等资料的初步分析,也表明当时人们的生计活动内容有了明显变化。
垓下遗址相传为秦末楚汉战争的垓下之战所在地,遗址主体地貌为一台地。城墙内圈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安徽固镇垓下发现大汶口文化城址,这在淮河流域是第一次。同属淮河流域与此距离并不很远的龙山文化城址,已经发现了许多座,大致都位于北纬34°前后豫东南、淮北和苏北的东西延长线上。不同的是,这个城址的年代比已经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都早。从垓下出土的陶器判断,它应该属于淮北地区的大汶口晚期文化尉迟寺类型。由于该类型的文化多位于自西北向东南流去的淮河诸支流的两岸,大致又处于中原与海岱两个文化区的交汇和碰撞地带,所以文化面貌虽更多表现为大汶口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淮河中上游中原腹地文化的显著特点。
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与一般小墓实行分区埋葬。这种分区埋葬现象,在长江下游甚至在全国都是首次发现。东山村遗址让我们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该遗址主要的遗存是崧泽文化时期的,遗址面积大,墓葬有等级差别,小墓、大墓分属不同的区域。27座小墓总共才随葬140多件器物,而有的大墓一个墓就随葬56件器物。从埋葬方式和头向分析,虽然年代有早晚之剐,但墓葬主人显然属于一个群体。随葬品虽有多寡之分,但大小墓的主人显然也应该属于一个群体。不仅如此,从葬式、墓向和墓葬之间少见打破关系等特点判断,该遗址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居民之间也可能是连续发展的某种共同体,这不仅说明东山村居民曾在此长期定居,也说明其社会分化程度在崧泽文化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钟镇的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老哈河西侧,占地3万平方米,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2009年的发掘,了解到这是一处外围建有土壕和夯土城墙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坡岗型遗址。已揭示出100多座地面起建的房址,许多房址三两成组,围蔽于院落中。尚有灰坑和埋葬遗迹,并出土了陶、石、骨、蚌、钢等各类遗物。在已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这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如此之多的土质遗迹被逐一清理出来,这在国内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是少见的。通过这批弥足珍贵的田野考古资料,可清楚地了解当时建筑技艺所达到的水准,更可通过道路和院落等遗迹确认相关遗存的共时性,乃至探索整个遗址的布局结构,对当时的社会亦可做出一定的解读。同时,在老哈河以西的区域,以往所见规模较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坡岗型遗址往往被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叠压和破坏,而二道井子遗址则无此类现象,这一『例外』当反映了该遗址在夏家店上层文化先民心目中的某种特殊性。总之,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燕山南北地区的古文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起点。
高青县陈庄遗址目前已发掘面积达近90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及较多的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空白。西周城址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时代属西周早中期,是目前山东地区所确认的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鲁北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另一重要发现是位于城内中部偏南的夯土台基。由其结构和所处位置,初步判断其与祭祀有关,或为“祭坛”,此为山东周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在全国这一时期也十分罕见,为研究周代的祭祀礼仪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次发现的一批大中型墓葬,由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的情况来看应属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其中两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属于西周时期高规格的贵族墓,对解读该城址的地位与属性可能具有重大意义。墓葬出土铜器上的铭文内容也表明其与齐国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铭文中的“齐公”字样,为金文资料中首次发现,对研究早期齐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此次发掘还发现了山东地区首例西周刻辞卜甲。
秦直道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始于今陕西淳化,止于内蒙古包头,目前全程已发现道路遗迹约750公里。陕西境内已发现秦直道遗迹498公里,其中富县段长125公里,是直道全程中路段最长、遗存最典型的地区。桦沟口段直道位于陕甘交界处,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发掘区内还发现了与直道平行、且规格很高的夯土护坡,以及5条上山的之字形盘山道。对盘山道勘探发掘印证了直道道路的三要素:路土(包括车辙)、夯土护坡和排水沟。
关于汉代帝陵考古,西安和洛阳是两处重地,关于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前已有提及。西汉帝陵考古工作是2006年9月开始实施的大遗址考古项目。4年多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陵考古队采取“全方位调查、大面积普探、重点地区详探、关键部位试掘、高精度测绘及资料数据化”的工作思路,田野工作与资料整理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大成果。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汉武帝茂陵、“周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的考古调查与勘探,以及茂陵2号建筑遗址的(部分)发掘工作。汉惠帝安陵、汉哀帝义陵的考古调查与勘探进入尾声,茂陵帝陵南侧外藏坑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西汉帝陵田野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为西汉帝陵乃至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西高穴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 结合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出土铭牌铭文的内容、字体、出土墓主人骨骼的鉴定.并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最终判断此墓的墓主人是魏武帝曹操,此墓系魏武帝曹操的高陵。特别是那些带有“魏武王”铭文的文物出土,为确定墓主人为魏武帝曹操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墓葬墓主人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纪年明确,为东汉、魏晋时期墓葬的断代起到了标志性作用。曹操所开创的魏晋南北朝薄葬制度是从两汉到隋唐丧葬制度的过渡阶段,在中国丧葬制度演化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丧葬制度的演化过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仅凭借一个魏武王的牌子就断定这是曹操的墓葬,似乎证据不足,虽然很有可能但是还是欠严谨。而之后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后墓和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显然吸取了曹操墓的教训,在定性方面更加谨慎。
定窑是明清时期所谓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钧诸窑齐名于世。定窑以其精湛的印花白瓷和首创的覆烧工艺,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北镇村及野北村、燕川村一带,其中涧磁、北镇窑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本次发掘取得了一批全新而丰富的实物资料,是近年来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其一,发现的遗迹丰富,窑炉保存完整。这次清理的11座窑炉中有保存较好的五代窑炉2座、宋代窑炉1座和金代窑炉3座。均具有通风道长、火膛较深、烟囱宽大等特征,是深入探讨定窑窑炉结构和烧成工艺的重要材料;其二,地层堆积丰富,有助于确定烧制年代。这次清理的文化层不仅分属于过去已知的五代、北宋和金代,还出土了一批中晚唐和元代遗物,尤其是地层中出土的一些纪年材料,为确定定窑的始烧和衰落年代提供了依据; 其三,出土的带款器物,展现了定窑贡御史。这次出土的瓷器标本达数千件,有不少属于贡御的定窑精品。五代、宋初地层中的“官”字款白瓷,与河南巩义宋太宗元德李后陵随葬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北宋地层中的“尚食局”、“尚药局”款和龙纹装饰瓷器,显然是贡御之物,为史料中“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监库”的定州白瓷器找到了产地。
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2007年9~10月对其进行了第一期考古发掘,揭露出大批与造纸工艺有关的遗迹。经专家论证,一致认为该遗址是我国首次经过科学发掘的造纸遗存,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造纸作坊遗址,对探讨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史有着重要价值。
如果您喜欢我的分析,可以点赞或关注我,继续看我关于文物考古的分享。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