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牛世山:北白鹅部分墓主可能为商族后裔
67558

牛世山:北白鹅部分墓主可能为商族后裔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90

自2020以来,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的每一次发现,都牵动人心。在北白鹅墓地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数十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结合铜器的年代、铭文史实等,部分考古专家认为,北白鹅墓地是西周召公的后裔,这里可能是其后人的家族墓地和王畿内采邑。

匽姬甗

对于这个结论,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本文认为,已刊发的虢季方甗等3件重要青铜器的时代,为西周晚期。墓葬除M5和M9外,其他都有腰坑,这是商文化墓葬常见的葬俗,结合M3出土的虢季为匽(燕)姬所作的媵器方甗,以及匽(燕)仲作器、匽(燕)太子作器等推断,有腰坑的墓主是商人的后裔,其家族居地为北白鹅一带,与姬姓的召公家族无关。

垣曲北白鹅墓地位置图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东,北依王屋山,南望黄河,因被盗掘而发现。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垣曲文物旅游局对北白鹅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西周至春秋之际大中型墓葬9座,出土铜、陶、玉、漆木、骨、石器等文物数百件。据已披露和刊出资料可见一些新的信息,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先对已刊出的3件有铭青铜器的年代作具体讨论,并就北白鹅墓地性质以及两周之际青铜器断代作进一步探讨。

已刊出3件带铭文铜器,其中M3出土有铜簋与方甗,M5出土铜鼎。

方甗(M3:10):为甑、鬲部分体式。甑体侈口,斜腹,平底。沿下两侧上腹有附耳,底有“一”字形箅孔33个。鬲部为短斜领,侈口,袋腹较鼓,弧裆,四足较矮,底为蹄形。袋腹上部也有一对附耳。甑腹部有纹饰,分三段,上为窃曲纹,较窄;中为波带纹,较宽;下为重鳞纹(或称重环纹),大小相间,较窄;附耳的内外两侧也为大小相间的重鳞纹。鬲部素面。甑近口沿处后腹内壁铸有铭文3行11字:“虢季为匽姬媵甗,永宝用享”。可知是虢季为匽(燕)姬做的媵器。

匽姬甗铭文

带盖簋4件,大小、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其中除了1件盖不见铭文,其他3件盖上有铭文。其中簋M3:21与盖M3:35相配,盖M3:35的盖面微弧起,边沿近直下折,中间有捉手,近喇叭形。盖面近里两道瓦纹,外面一周窃曲纹,以2个出脊兽面纹分为两部分。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俯视图(M3:35)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铭文(M3:35)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线图(M3:35)

簋M3:21为敛口,鼓腹微下垂,底近平,下接圈足,较矮,下口出沿。腹接一对半环形耳,上为兽首,下有垂珥。圈足下附三个扁支足。器体上腹饰一周窃曲纹带,较窄,中、下腹有六道瓦纹,圈足部一周斜三角云纹,以出脊兽面纹和耳部兽头为界分为四组。

盖内铸有铭文12行94字(含重文2字):“唯正月初吉,王才(在)成周。庚午(格)于大室,井叔内(入)右夺即立。王乎(呼)内史微册令(命)夺曰:令(命)女(汝)(司)成周讼事眔殷八(师)事。易(赐)女(汝)赤

巿、䜌(銮)旂,用事。夺

(拜)䭫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令(命),用乍(作)朕皇且(祖)中氏、朕文考(釐)孟宝尊簋。夺其万年眉寿永用,子子孙孙宝。”器内铸有铭文10列94字(含重文2字),内容与M3:35簋盖相同,唯行款与字体略有差异。

夺簋耳(M3:21)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内底铭文(M3:21)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夺簋线图(M3:21)

铜鼎M5:20,浅盆形,上腹带一对附耳,蹄形足。上腹饰一周窃曲纹,中下腹饰三层重鳞纹。有铭文,作器者为太保匽(燕)仲。

M5:20铜鼎内壁铭文

此外,M5出土铜簋的铭文有“匽大子作彝簋”,M6的铜盨铭文有“太保匽中”、铜簋铭文有“中大父”。其他还有带“匽太子”、“华”的有铭青铜器。

发掘者刊发的有关文中,从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组合以及铜器的制作工艺、器物形制和纹饰等方面分析,还与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和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青铜器比较,推断其时代应为春秋早期。认为M3出土的虢季方甗整体器型较虢国和晋国铜甗稍矮,鬲部更加明显,纹饰布局大致相同,但趋于简化,相比之下,芮国M28铜方甗器身整体更矮,纹饰更加简化,因而认为北白鹅M3铜甗的时代应略晚于虢国和晋国墓地、稍早于芮国墓地M28,时代为春秋早期。也有学者对墓地出土的有关青铜器作了讨论。由于该墓地还在发掘,刊布资料有限,无法全面讨论。其中夺簋的时代,研究者普遍认为是西周晚期的。关于虢季方甗,发掘者认为是春秋早期的,但笔者认为年代不会晚到春秋,应该是西周晚期的。太保匽(燕)仲鼎的年代也需要讨论。下面作具体分析。

北白鹅虢季方甗的年代需要特别关注。虢季方甗(M3:10)为虢季所做,自然首先联想到上村岭的M2001等。还有研究文中提及,虢季方甗不仅与上村岭虢国墓地、而且也与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梁带村芮国墓等所出相似。如果对西周晚期前后的方甗作类型分析(图一),可见虢季方甗的在方甗演变序列中相对位置。比它早的是上村岭的虢仲方甗M2009:499、519、北赵晋侯墓地叔钊父方甗(M64:120),鬲部裆高、足较高;相同或相似的是上村岭小子吉父方甗(M2001:65)、方甗M2011:166、梁带村M27:1022、M26:156,裆近平,足变矮,纹饰及布局也相同或相似;再晚的是梁带村芮国M28:100,足矮。由于涉及的梁带村芮国墓被定为春秋早期,虢国墓M2009、M2001的年代,除了西周晚期说,也有春秋早期说,没有定论,认识有明显分歧。这牵涉到两周前后青铜器的断代问题。那么,北白鹅虢季方甗的年代定性需要对有关单位及出土青铜器的综合分析来推定。下面先就涉及的上村岭、北赵以及有关传世青铜器作讨论,对虢国大墓年代进行定性,然后讨论北白鹅有关青铜器的年代。

图一

北白鹅虢季方甗(M3:10)为虢季氏所做,形态又与上村岭大墓M2001出土的小子吉父方甗(M2001:65)非常相似,两器的年代应该接近。上村岭虢国公族墓地中,M2001为其中的国君级大墓之一,出土文物多,年代一致。在随葬的41件有铭实用铜礼乐器中,有40件的作器者为虢季,可知M2001墓主人为虢季无疑,为虢国一代国君。除了上述有关虢季器,在上村岭M1631还出土虢季氏子

鬲,传世有虢文公子

鼎3、虢文公子

鬲1,其中鬲与M1631所出相同,鼎与M2001出的一组7件几乎无别;另有梁带村M18出土虢季鼎1件,与前举鼎也非常相似。虢季氏子

无疑就是虢文公,即上村岭M2001的墓主。传世文献所见,虢文公为周宣王时重臣,为朝中卿士,《国语·周语》:“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传世文献所见虢文公之后有虢石父,为周幽王时卿士。虢文公生活的时代不可能晚到周幽王之后的春秋早期,他的青铜器自然不会晚到春秋早期,而是在周宣王时期。虢文公就是北白鹅虢季方甗(M3:10)的作器者,虢季方甗只能是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

北白鹅匽姬甗(M3:10)

但也有观点认为上村岭M2001等的时代晚到春秋早期,依据除了对西周末年的形势的讨论,还有器物的形态、装饰方面。断代的直接依据应该是年代明确的器物,但这方面由于长期没有标准器,对两周之际器物的断代,研究者的认识多有差异。现在结合北赵晋侯墓地等这样一些墓葬以及出土青铜器的时代和序列相对明确的新材料,细加考索,可对有关器物断代作比较精准的把握。

首先看方壶。上村岭M2001出土青铜器时代一致。出土方壶一对(M2001:90、92),方唇,颈长,微内曲,垂腹,平底,圈足较高;带盖,捉手部较高,颈部附一对龙首耳,长鼻前出,龙舌下衔一圆形扁体环。这类壶也有明确的演变序列。相比之下,M2001的两件方壶形态与上村岭M2012:25、北赵晋侯墓地M64:103最相似,比扶齐家方壶略晚,但比北赵晋侯墓方壶M93:31及同组的M102:22略早(M93组方壶腹部内收的位置更低),也明显早于梁带村大墓出土的方壶M27:1001。其中晋侯墓葬M93:31有铭文,器主为叔家父,即《史记·晋世家》的殇叔。他为晋穆侯之弟,代穆侯自立,穆侯的太子仇出奔。四年后,太子仇袭杀殇叔,即位为文侯。叔家父死于西周(公元前781年),壶的制作当在此之前,即为宣王时。

再来看同时期的其他青铜器及其主要装饰风格方面的证据。北白鹅虢季方甗,甑腹上部为窃曲纹,中为波带纹,下为重鳞纹(或称重环纹)、大小相间,附耳的内外两侧也为大小相间的重鳞纹。其中窃曲纹、波带纹跨两周之际,总的来说,偏早的纹饰规整,偏晚的制作草率,不好遽断哪种一定是西周晚期的,哪种一定是春秋早期的。但以重鳞纹为主体纹饰的一些青铜器的时代相对明确。

匽姬甗(M3:10)正面纹饰

这里结合有纪年铭文、大小相间的重鳞纹以及其他纹饰,对西周晚期青铜器鼎排序(图二),可见史頙鼎与史伯硕父鼎(有王六年纪年)、毛公鼎的形态相同,腹较深,史頙鼎与毛公鼎的纹饰全同,时代应为同一段;之后是晋侯苏鼎(M8:28),腹明显变浅;再后是姬

鼎、善夫山鼎(有王三十七年纪年)、善夫伯辛父鼎;最后是虢文公子

鼎与逨鼎(有王四十三年纪年),鼎腹更浅。上举诸器铭文中纪年之王都为周宣王。此外,还有师酉簋(宣王元年)、牧簋(宣王元年)、

比盨(宣王二十五年)、㝨盘(宣王二十八年)、

比鼎(宣王三十一年)等以及其他一些没有纪年铭文、但都是大小相间的重鳞纹为主体纹饰的青铜器。

图二的序列中,虢文公子

鼎的主体纹饰上为窃曲纹,下为波带纹,腹部纹饰比较整齐,耳上为大小相间的重鳞纹,形态略早于逨鼎;逨鼎为宣王四十三年器,虢文公子

鼎的年代自然在此前,是西周晚期偏晚的,不可能晚到春秋早期。此外,史伯硕父鼎不仅形态与史頙鼎相似,两器的铭文所见器主的身份、父与母名全同,可见器主都为同一人,或为兄弟;后者有王六年的纪年,鼎的形态也与毛公鼎相似,不是西周晚期最晚的;再据纪年,可知为周宣王六年器。据宋人董逌《广川书跋》:“史伯硕父鼎二,至和元年虢州得之。”虢州即今三门峡市一带,上村岭墓地也盗出国子硕父鬲4、虢硕父簠1,器主与史伯硕父鼎的器主应为同一人;由此同样可知,三门峡虢国硕父组青铜器中,有的可早到周宣王六年,器主生活于宣王时期,所作器当同时。

图二

明确了上村岭一些青铜器的年代,可就虢国大墓的年代稍加讨论,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北白鹅有关青铜器的年代。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9为虢仲墓,这是研究者公认的。前述有研究认为上村岭虢国大墓M2009、M2001的年代晚到春秋早期。由于史伯硕父鼎明确是宣王六年器,上村岭墓地盗出鬲的铭文自称“虢仲之嗣国子硕父”,即国子硕父为虢仲的子辈,该组青铜器出土范围,不会超出被盗空的M2118、M2119、M2120、M2121等4座比较大的墓,从空间上看,它们排在M2009之后、M2001之前;作为一代虢国国君墓的M2009,在上村岭虢国墓地中居于左上位置,据已知周代墓地的安葬墓位序列是也最早的,M2009的年代晚到宣王时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再联系到M2001等大墓年代,不可能晚到宣王晚期。

综合分析可知,有关传世文献记载的虢仲、虢文公、虢石父分别为周厉王、宣王、幽王时卿士无疑是对的,上村岭大墓M2009、M2001都是西周晚期的,其中前者的年代不可能晚到宣王,后者的年代应该在宣王晚期,不可能晚到春秋早期,墓葬出土文物都是西周晚期的。基于上述与北白鹅虢季方甗有关青铜器和遗存的讨论,可证北白鹅虢季方甗的年代在西周晚期,具体来说应该在宣王晚期。

匽姬甗(M3:10)底部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线图(M3:10)

夺簋年代,山西考古院的有关文中定为西周晚期偏早。铭文中有两个人物井叔、内史微。井叔为井(邢)氏家族的一支,有邢、丰井(邢)、郑井(邢)三支。夺簋铭文可见,此井(邢)叔地位较高,称谓非侯,自然是周王畿内之井(邢)叔。西周王畿内井(邢)氏家族以丰井氏家族最强盛,夺簋铭文之井(邢)叔与此之相合,因此或属于丰井(邢)氏,为西周晚期的一代井(邢)叔。丰(邢)井氏居于西周都城、今沣西都城遗址,长安张家坡墓地发现有井氏家族墓地,报告认为4座带墓道的大墓M152、M157、M168、M170等的墓主都为一代井(邢)叔,M157在西周懿、孝王时期,M152、M170在孝、夷王时期。夺簋铭文之井(邢)叔,当在此后。内史微即微氏,就是扶风庄白窖藏的微氏家族,世为史官。同时有史官尹氏,称内史尹(《集成》4312、4319),也称内史尹氏(《集成》4246、4324等)可比照。庄白窖藏中青铜器时代跨度大,大致与北白鹅夺簋相当的,是微

之后的伯先父器。夺簋铭文中的内史微以伯先父的可能性较大,时代晚到厉王时期。

太保匽(燕)仲铜鼎(M5:20),形态与上村岭虢季墓M2001所出相同,上腹饰一周窃曲纹,中下腹饰三层重鳞纹。时代也应是西周晚期偏晚的。

M5:20铜鼎

北白鹅墓地的发现,让我们看到晋南地区又一处周代重要的聚落和周代家族的一些信息。发掘者刊文中对墓地性质作了讨论,认为墓地所处位置在东都成周王畿的范围之内,故推测其很可能是一处王畿内的采邑。根据M3出土夺簋铭文“朕皇祖中氏”和铜甗铭文“虢季为匽姬作媵甗”,M6出土铜盨铭文“太保匽中”和铜簋铭文“中大父”判断,墓地主人族属身份应当为“中”和“匽”二者其一,以后者尤为可能。出土的铜器铭文可见北白鹅墓地是召公家族在成周的采邑;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墓地的时代应该在春秋早期。笔者以为,现有的信息还无法定性北白鹅地点是召公家族随平王东迁后的封邑所在。

我们知道,第一代召公为周武王、成王、康王时期的重臣,封地为召,官居太保之职。长子封匽(燕),后代或以匽(燕)为氏,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中的匽(燕)仲即为燕国一支。次子袭封,采邑为召,后代承袭为召公,春秋时期仍在,见于《春秋》《左传》等传世文献。青铜器铭文中有也召氏者。周代类似的家族还有著名的周公家族等。北白鹅出土青铜器,据铭文有匽仲,即匽(燕)氏,而非召氏,并没有出土召氏青铜器,并不能据此证明这里是东周时期的召公采邑。实际上,包括匽(燕)仲在内的匽氏青铜器出土于此,另有原因,后文还会讨论。

当然,今王屋山南的垣曲东、济源西一带,历来有与召公及其采邑有关的记载或传说。东汉有邵亭,《后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垣县下:“有王屋山,……有邵亭。”北魏时邵县有邵公庙,《魏书·高允传》:“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唐代改王屋县为绍伯县,属绍州。在唐代文献中明确这一带有召公采邑说,如《元和郡县图志》河南府下:“王屋县,本周时召武公之采邑。”《通典·州郡典》河南府下:“王屋,古召公之邑。”还有邵原,《太平寰宇记》河南府王屋县下:“本周王内地召公之邑。平王东迁,亦为采地。今县西有康公祠。”“邵原,在县西四十里。即康公之采地也。”乾隆《济源县志》卷二山川下:“召公采邑,在召原南。”此召原当北宋的邵原。宋王应麟《诗地理考》:“今按此春秋时召公之采地。”,王说一出,此地公认为春秋时期召公采邑所在,迄今无异议。

这些记载都有关联,所指范围不出今王屋山南的垣曲东、济源西一带。查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这一带在东汉时大部为垣县所辖,所辖包括今济源西部,北朝以来则为建置于济源一带的郡县管辖,历代所指实为同一地。其中与召公采邑有关联传说的地名是邵亭、召原或邵原,所指应为同一地;今济源西40千米仍有邵原镇,所在区域有发育较好的黄土塬,台塬较大,地势较平坦。邵原镇西北方向16千米为北白鹅村,是一处狭小的山前坡地,生产生活条件远非邵原镇可比。联系有关文献记载和传说,作为周代最为显赫的召公家族居地,显然以邵原镇一带的可能性为最大。如果北白鹅在召公采邑范围内,也属于采邑的外围偏远地带,不可能是召公居邑。据北白鹅墓地及其出土青铜器的信息,并不能与召公家族居邑相关联。相反,据一些信息可见或为他族居地。

已发掘墓葬9座,规模较大。为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可见有南北三排,或有夫妻并穴合葬墓;在时代上可能有早有晚。其中M7-M9居后,在其南有M6、M5,再南为M1-M4。应该属于三个时期。其中M6棺椁间填木炭,这种现象类似于北赵晋侯大墓墓内的积炭处理方式,最早见于M1和M2组,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之后的M8与M31组、M62-M64组、M93-M102组以及春秋早期的羊舌墓地大墓M1和M2都有,有时代性特点。北白鹅墓地以M3出土虢季为燕姬所作方甗的年代可知,M3的上限在西周宣王晚期,所在一排时代或在西周晚期或略晚,M7-M9一排的时代当在此前,不会比M3一排墓葬晚,而是更早。

垣曲北白鹅墓地2020年度揭露遗迹图

几座墓葬中,除M5和M9外,其他墓葬都腰坑。墓葬有腰坑,这是商文化墓葬常见的葬俗,为商王朝核心区商人的固有随葬习俗。周人灭商后,原商王朝核心区的墓葬仍然如此,还常随葬商式风格的器物。在周原、沣西等地周人都邑遗址所见有带腰坑的墓葬,往往出有商式风格器物及署族徽和日名的青铜器铭文等关联证据,可知墓主也是商人。

M3腰坑及殉狗

故此推知,北白鹅墓葬中,有腰坑的墓主为商族后裔的可能性最高,他们当不是周人。M3出土的虢季方甗,明确为虢季为匽(燕)姬作的媵器,其他如匽(燕)仲作器、匽(燕)太子作器,实际也与虢季方甗的性质相同。按周代流行的同姓不通婚习俗,姬姓匽(燕)国女子的夫家必然非姬姓。结合墓葬习俗可知,居于北白鹅的家族,当为匽(燕)姬的夫家,是商人的后裔,自然与姬姓的召公家族无关。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细部(M3:2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