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古人物:王巍寻根探源,叩问文明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新闻周刊第14次发布年度人物盘点,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被评为“2022年度学者”。
他是荧幕上出镜率最高的考古学者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是中国考古的“百事通”,也是热忱的科普者;他走遍众多考古遗址,亲手挖掘出中华文明的证据,也在书斋中著书立说,让冷僻孤高的考古能与众生对话。
王巍先生曾用几组数据概括了自己四十年的的学术生涯:发掘了4座中国古代都城(西周燕国都城、偃师商代早期都城、安阳殷墟和陕西周原),外加一座日本古代都城。3次获得国家田野考古奖。带队在3个国家进行考古发掘(乌兹别克斯坦、洪都拉斯和埃及)。获得2个博士学位(中国和日本);3个院士头衔(中国、德国和美国)。当了10年国家考古研究所所长;10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10年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年(任首席专家领衔15年);领衔10年蒙古族源综合研究项目。主编5套图书,其中3大辞书:《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考古学卷、《辞海》第三版考古学卷;《北方民族文物大系》;近千万字巨著--《中国考古学百年史》。担任2个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考古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社科基金考古专家评审组长。
对王巍先生来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他的学术生涯里占据着重要位置。
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02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立项。这是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项目,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
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各个区域的文明化进程、环境背景、生业形态、社会分化、相互交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模式与机制、道路与特点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探源工程冲破“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根据中国的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的特点,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即: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以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探源工程确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文明标准,这个意义非同凡响。”王巍说,探源工程将散落在全国的史前考古项目结为“联盟”,从各自作战变为集体攻坚,最重要的变化是目标的统一。
- 0001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