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盗了吴越王父亲的墓?棺室出现盗洞,考古人员判断是知情人干的
钱宽墓里发现罕见的天文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78年,浙江临安唐末钱宽墓的发现,引起了轰动。其墓已被古今盗墓者盗空,但考古人员仍然非常惊喜。为什么?在墓顶上发现了罕见的天文图,也称星象图。
钱宽是五代时吴越国国王钱镠的父亲,其墓发现意义重大。
当时,浙江方面并不具备天文考古的能力,遂向北京寻求支持。
墓顶有天文图?国内天文研究水平最高的北京天文馆接到通知后,马上派出了伊世同、贺健兰、丁晓东等多名专家,赶到浙江临安,负责临摹墓室星图及星图资料等的整理工作。
后来形成的考古报告中,有关天文图考古部分的文字,就是北京天文专家执笔撰写的。
北京天文专家为什么对钱宽墓星象图那么有兴趣?因为罕见,因为实物发现太少了!
古代帝王们希望死后仍留在阴间称王称帝,享受贵族极品荣耀和生活。陵寝营造时,有绘制天文图的风俗,把地宫设想成一个阴间世界,阳间有天空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认为阴间也有。
始皇帝赢政应该是这一想法的最早实践吉,他的陵寝中便绘制了星象图,这是见于正史的记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中,对秦始皇的陵墓地宫有具体记述——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秦陵地宫顶上绘制了完整的天文星象图,地面上则人为设计出微缩版山川地貌,“河水”以水银替代。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测,秦陵绘画或线刻有日、月、星象图,至今可能仍完好地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
天文图,俗称二十八星宿图。
二十八宿并不神秘,但用之来装饰地宫的就少见了,用之装饰地宫墓室是有等级要求的,普通人不可以使用的,墓中出现星宿图,墓主非富即贵。
所以,在钱宽墓被窑场工人取土挖出来后,文管部门接到报告前去查看现场,顺从盗洞中进入墓室,看到墓顶的星宿图后很激动,当即意识到,这个墓主不简单。
钱宽墓出现二十八宿星象图,为秦陵地宫“上具天文”的记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佐证。
所以,钱宽墓中天文图的发现,不只在考古圈引起轰动,天文专家也极为重视。
这里简单说一下钱宽墓绘有星象图的后室。
钱镠墓是两室结构,有前后两个墓室,比照阳宅就一室一厅。“厅”即前室,“室”即放棺材的后室。
后室即棺室,是整个墓的核心,星象图就绘在后室顶上,躺在棺材中的墓主“仰面望之”。
后室底部全用方砖错缝铺砌而成,共两层,中间砌有高出地面的棺床。棺床也系用方砖砌成,平面前宽后窄。
由于棺床高出墓底平面,两侧自然形成排水明沟。
棺床前有锁口,锁口连接棺床与过道,其面与棺床和过道相平。
棺木和骨架早已腐朽,仅在后室东壁第一个耳窄内,发现了死者的一小块下颌骨。
清理时,棺床下留有棺底腐朽的痕迹。朽痕位置偏于西侧,周围散布少量铁棺钉,但分布位置已乱。
为什么乱了?根据后室东壁上出现的古代早期盗洞,考古人员推测棺材曾被进来的盗墓者移动过,这是很可能的!盗墓者在将钱宽棺材盖撬开,摸空棺内随身陪葬金银财宝后,又将棺材向西侧推动,寻找下面可能匿藏的宝物。
当然,钱宽的棺材不在原位置的原因,除了盗墓原因外,还可能是墓中积水所致,是漂移作用。
虽然造墓时已考虑到日后水淹棺室的情况,是“平地起坟”(有关钱宽墓的情况,见《吴越王钱镠给父母造墓平地起坟,防盗手段非常,考古人员都被骗了》一文 ),但时间一长,墓内排水不畅,墓室就被淹了,积满了水。2年后在发掘钱宽夫人、吴越王钱镠母亲水邱氏墓时,考古人员拆除墓室封门时,里面的积水如决堤一般,倾泄而出。
钱宽墓室打开时并不见积水,但从室内很厚的淤泥来分析,也曾长年积水,积水将如箱子一般的棺材漂浮了起来。
水邱氏墓一直保存完好,未被盗墓光顾。但棺材盖子出现在前室,而非后室棺床上,这说明棺材腐朽散板后,棺板随水漂移了,侧证钱宽的棺材移位可能是积水所致。
当然,钱宽的棺材不是摆在棺床正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已成谜,不排除被盗墓者挪开后,又漂移了。
从考古发现来看,钱宽下葬时,在棺材摆放到棺床前,棺床上曾放五档横木,棺材摆放其上。
发掘时看到到,棺底朽痕上面散布有较多铜钱,多数为“开元通宝”,少量为“乾元重宝”。
开元通宝,为唐朝流行通的钱币,最早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取代隋钱。据记载,最初的“开元通宝”四字,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
乾元重宝,则是唐朝第七位皇帝、肃宗李亨当皇帝时铸的钱币,有大小两种。小的直径2.7厘米,以一当十个开元通宝;大的直径3.5厘米,以一当五十个开元通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这些钱币是“后背钱”,应该是尸体收殓前有意撒到棺床底上,用来铺底的,“睡在钱上”,寓意是“后辈(背)有钱”,主后代发财宝贵。这一葬俗至今尚存,即使骨灰盒下葬公墓 ,也会在穴底放些硬币,就是这个意思。
棺外底下也发现少量铜钱。
盗墓者进入钱宽墓室,并没有拿走这些在今天都是文物的铜钱。为什么?这些铜钱在当时并不值钱,就像今天的硬币没人当回事一样。
从“后背钱”都在的情况来看,钱宽墓被盗时间,距离其下葬时间不应该太久远,不会超过百年。
这一推测是有道理的,从盗洞所打的位置看,盗墓者对钱宽墓的地下结构比较清楚,正在棺床附近,有可能是当地知情人作案。
钱宽下葬后的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盗墓高发期。吴越国(公元907年-978年)存在72年,历整个五代时期。亡国后,钱王家族墓葬遭盗掘是完全可能的。
幸运的是,钱宽的墓志盗墓者没有弄走,保存了下来,成为判断墓主身份的铁证。
没有盗走的,还有后室顶部的天象图——根本不可能盗走的。
天象图绘于白灰层之上。
当时北京天文专家现场解读,确认内容为黄道二十八宿和北斗二十八宿,按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方位分布于四周。
二十八宿是古人出于观测日月星辰的方便 ,选出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座作为标志,东西南北各七宿——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惟一遗憾的是,箕宿附近因盗洞破坏和水土淤浸等影响,星象有少许残缺。
天象图上尚存星170颗,包括传统星象中的正座29座、154星和附属星座8座、16星,箕宿附近因盗洞缺13星,毕宿少画1星。
与中国古代天文成果、成于唐朝的《步天歌》比较,天文图中还少画附属星座4座、7星。
这些星宿用圆形金箔贴成,每颗星的直径为14-20毫米,同一星座里的星用线相连。
连线是在刻划的浅痕上填了土红色,个别几条连线仅有刻划痕迹。只是北斗七星和它们的辅星之间没有任何连线。
星群之间,画有大体上相互平行的四重椭圆线圈,线条工整,颜色仍为土红色。
北京天文专家分析,这几个椭圆线圈是传统天文图——盖天图中的几个特定纬度圈在椭圆墓室中的变形。原先盖天图中几个同心圆圈的天文坐标关系,已被装饰意味所替代了。
墓顶中央最上面的椭圆形范围内(相当于常显圈的“内规”范围)为白色。
在第一、第二两个椭圆圈(相当于上规和赤道)之间,颜色逐渐由土黄色向乳白色过渡。
在第二、第三两个椭圆圈(相当于赤道和盖天图中的下规——常隐圈)之间,由土黄色向乳白色的逐渐过渡又重复一次。
再往下的颜色很难分辨,第四个椭圆圈(相当于盖天图中划分宿度的重规范围)仅能勉强看出一小段。
在西方昴、毕两宿之间,画着一轮青白色的月亮;在东方心宿三星的下面,画着一轮红日。月亮直径9厘米,太阳直径9.5厘米。日、月轮中,当初可能画有金乌玉兔之类饰物,可惜都已剥落得看不清楚了。
整个墓室静穆、和谐,四壁白黄色调节奏起伏,衬托着由土红色线条串联起来的金色群星,“装修效果”非常到位!
据天文专家伊世同考证,传统星象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其系统化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世纪。
在已发现的早期天文图中,对二十八宿附属星座标示比较全的,也是在吴越国贵族墓一一钱元瓘墓葬中发现的,出土了石刻天文图。钱元瓘是钱宽的孙子、吴越国王钱镠的儿子,也是第二代吴越王。
但钱元瓘墓中出土的石刻天文图上,缺少“神宫”的位置,钱宽墓中的星象图则有清楚的显示。这证明《步天歌》中所记的二十八宿附近的星座,在当年是齐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钱宽墓的天象图中,北斗,女宿、亢宿等星位刚好与《步天歌》中的星座位置相反。为什么会画反?难道是绘画者不懂?起初认为是绘错了。其实不是的,是有意为之的,表明这是阴间,而非阳间。
两年后,钱宽夫人水邱氏墓里又的被窑厂工人挖了出来,从墓中又发现一幅天文图,比钱宽所绘的更准确。
在钱宽墓之后,更多吴越国贵族墓葬被考古发现,除了钱元瓘墓,在其次妃吴汉月墓,其墓王后马代墓中,也发现了刻在石棺上的天文图。
这些天文图非常珍贵,是证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物证。
在墓葬考古中发现星象图,并不是新闻。考古专家曾从一座西汉墓顶部发现一幅天象图,长4.52米、宽0.46米,图中画有伏羲、太阳、羽人、青龙、朱雀、螣蛇、玉璧、月亮、女娲、云纹等人神鸟兽的形象,信息丰富,但这些都是象征性的,采用写意之笔法来绘制。
吴越国贵族墓中出土的星象图不同,是写实的,其珍贵之处在此!
吴越国贵族墓中出土的星象图,是中国迄今发现星象图中最早最好的一批写实天文图。这些星象刻画得非常逼真,相当准确,显示唐朝时期中国的天文星象研究已有超高的水平,走在当时世界最前沿。
- 0000
- 0000
- 0001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