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汉代铜镜所表现的“日有喜,月有富”的是理想生活
除了照容这一实用功能外
铜镜还往往被古人
寄予各种愿望和诉求
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铜镜铭文
汉镜铭文中
既有表达相思、酒食、长寿的
个人生活追求
亦有永葆子孙、高官的家族希冀
还有诸如“多贺君家受大福”
“四夷服”“人民息”之类的家国情怀
经历过秦末战乱的流离、困苦与死难,西汉初年的人们祈愿能过上如“大乐未央”般长久富足的生活,同时在内心中还饱含了对故人的思念。
“相思”是西汉铜镜中较早出现的镜铭文字,表达的内容可以是爱情、友情或亲情。“毋相忘”“愿毋绝”等词,既表别离之苦,又饱含着动荡社会中人们的珍重希冀。
佳人,应该是汉代对亲人、爱人、朋友等亲近之人的称呼;何伤,可理解为“为什么悲伤呢”。镜铭内容在希冀生活欢乐长久的同时,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不要悲伤、不要相忘的期盼。
在此语境之外,“何伤”在汉代亦有作为人名的情况,类似于西汉“霍去病”“刘病已”、南宋“辛弃疾”的人名使用方式。
“日有喜”铭也是汉代常用吉语,这句镜铭对世俗物质生活享受的表达更为具体。比如,在富贵无事的基础上还有美人陪伴、竽瑟歌舞,生意兴旺,甚至希望能够返老还童、死而复生。通过这面铜镜,期许能过上所有世间能想到的美好生活。
内圈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然雍塞而不泄。
外圈铭文:絜清白而事君,怨汙(污)獾(获)之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远而日忘。怀糜美之穷暟,外承驩之可说(悦),慕㝔佻之灵景(影),愿永思而毋绝。
外圈铭文可能反映了汉代女子侍奉夫君的婚恋观,大意是:尽清白之心事奉夫君,怨恨污秽掩盖光明。蒙受恩泽,惟恐一天天的疏远而遗忘。怀念娇容媚态,美貌讨欢心。思慕镜中倩影,长相思,毋相忘。
也有学者指出,这类镜铭可能是借夫妻比喻君臣,臣子的赤诚忠心因隔阂难以畅通。这类铜镜出现于宣帝晚年,多见于元帝之后,正值政治日渐腐败之时。
汉镜中有“新兴辟雍建明堂”“新有善铜出丹阳”等句,此处的“新”指王莽建立的短暂王朝,国号为“新”,夹在西汉与东汉之间。
辟雍,是周代天子所设立的太学;明堂,据《礼记·明堂位》记载乃是明政教之堂。为缓和社会矛盾,王莽执政时推行托古改制,即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设立辟雍、明堂就是托古改制的政策之一。
镜铭中的“新”,亦指王莽建立的新朝。镜铭在祝颂新朝的同时,表达了对子孙繁盛、高官厚禄等美好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指代中原地区。但以“中国”“夷夏”概念来区分中原王朝与周边不同政权,始自西汉。
除了“四夷降服中国宁,人民安乐五谷成”之外,汉镜中还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等铭文,寄托了时人对于国家安宁、生活富足、人丁兴旺的向往。
此镜通过四幅图呈现了一个关于胡汉交战的完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安宁昌盛的向往。
第一图有“胡王”榜题,胡王头戴尖顶风帽、高鼻深目,身前有一人下跪,似在汇报战况。
第二图是交战场景,胡兵被汉兵追赶,正向胡王大营逃窜。
第三图为献俘仪式,有“秦将军”榜题,秦将军头戴冠帽、端坐席上,有一俘虏双手反绑、低头而跪,另有四个戴尖顶风帽的俘虏人头。
第四图有一仕女脚踏盘鼓、翩翩起舞,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庆祝场面。
自汉武帝广开仕途,打破了汉初功臣贵族等把持朝政的局面,许多有才之士可以通过选举(博士、明经、明法、学童)、征用(征起、孝廉、贤良)、举荐等方式入仕。社会上对于高官厚禄的愿望也在镜铭中得以体现。
“三公”最早是晚商时期设置的最高官位尊称,比如周成王时期的太师、太傅、太保。秦朝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三公的品秩最高,上承皇帝意旨,下领文武百官,是官吏中最为位高权重者。
镜钮座铭文:长乐未央。
镜圈铭文:作佳竟(镜)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
“上有仙人”与“长乐未央”的铭文同在一镜之上,既表达了对升仙的诉求,更像是在表达这些仙人能护佑世间的人们获得“长乐未央”般的世俗生活。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