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立人像初记
1986年8月14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继一号祭祀坑发掘之后,在东南近30米处又发现了第二号祭祀坑。坑内出土遗物近50件,计有罍、尊、人头像、人面像、鸟、鹿、戈、“神树”以及方座大型立人像等青铜制品,璋、璧、戈、瑗、凿、刀、管、珠等玉石制品,人面罩、鱼、树叶、圆形饰等金制品以及骨、象牙、贝等。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的发掘资料尚未正式发表。但不少出土遗物已引起广泛关注,一件青铜立人像尤为国内外瞩目。这里专就这件青铜立人像作一介绍,并略述个人的看法。
这件青铜立人像形体高大。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头上戴冠。身躯细长,右臂上举齐额,左臂屈于胸前。双手握成环状,手中原应执物。着左衽长袍,前据过膝,后据及地,长袍上饰云雷纹。赤足佩脚镯,立于方座之上。立人像身高172、冠高10厘米。方座分两层。上层座顶四面各由一倒置饕餮承托,饕餮的角上卷。下层四面光素无纹。方座高80厘米,人像连座通高262厘米(见图)。出土时已从腰下断为两截,下层方座底部残损。
根据地层和出土遗物的特征,我们将祭祀坑断为早期蜀文化,时代相当于商代后期(即殷墟一期前后)。关于早期蜀文化,文献记载甚少。弄清这件青铜立人像的性质以及有关内容,进而联系同出的其他遗物的研究,有可能将古蜀人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展示在人们面前,弥补古史的不足,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件青铜立人像的双手大得出奇,与身体显然不成比例。当时匠师们为什么过分地夸大铜人的双手,双手所执的原是什么东西,问题耐人寻味。
经多次观察、研究,我认为这件青铜立人像手中所执物应是琮。琮内圆外方,外壁以减地法突出四块长方形凸面。这件青铜立人像手的握式,正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凸面的一半。在二号祭祀坑出土的“神树”残件中,曾发现一件仅存上半身的小青铜人像,这件小人像双手分开平置于胸前,手中各执一件琮,恰为大青铜立人像手执物提供了佐证。
目前,我们见到的琮最多的是玉制品。玉琮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见于良渚文化的墓葬中。一般随葬玉琮的良渚文化墓葬有以下四种特征:(1)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2)墓主人多为男性。(3)玉琮往往与玉璧同出。(4)有些墓还有人殉现象(如张陵山M4)。据此,有的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一种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有关的器物,它用于随葬,很可能具有避凶祛邪、保护死者平安吉祥之意,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玉琮成为祭祀天地的礼器。与三星堆祭祀坑时代相近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玉琮14件。《周礼·春官·大宗伯》载:“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张光直先生在《考古学专题六讲》中对玉琮有如下论述,“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中间的穿孔友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在许多琮上有动物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
如上所述,玉琮是祭祀天地的礼器,那么手持琮的青铜立人像所代表的又是什么人的身分呢?这件青铜立人像正身直立,神情庄严肃穆,双手执琮,琮的孔中或可能还插有“通天地”的木柱。在二号坑大量出土遗物中,高大的立体铜人像只此一见,它象征的应是在这里主持祭祀的巫师。
这件青铜立人像头戴冠,穿耳,脑后梳一条长辫,身着云雷纹左衽长袍。《蜀王本纪》载,蜀人着衣“左衽”。根据祭祀坑的地理位置,人像着左衽衣,以及同出具蜀文化特征的遗物来看,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的是蜀人。衣服上的云雷纹和罍、尊等青铜容器的特征,又显示了与中原商文化有一定联系。
商代特别崇拜鬼神,笃信巫术。《礼记·表记篇》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陈梦家先生说:“读殷人之卜辞,王者地位已极巩固,不但政治武力操之男子,即宗教巫术亦浸假为男子所占有。”“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早期蜀文化与商处于相近的历史发展阶段,与商文化又有一定的联系,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推论: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中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
在二号祭祀坑中,与青铜立人像同时出土的有大小青铜人面像多件,最大的长宽达1米余,重数十公斤;还有复原后高达数米的铜“神树”,贵重的象牙、宝贝,以及盛贮酒浆的青铜尊、罍等。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祭祀的场面是非常壮观的。
【作者简介】沈仲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文物》1987年第10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 0001
- 0000
- 0003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