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中国最后一座帝陵为什么叫崇陵?前后建了7年,留下一大遗憾
68858

中国最后一座帝陵为什么叫崇陵?前后建了7年,留下一大遗憾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471

中国最后一座帝陵营建内幕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光绪皇帝位于清西陵内金龙峪的崇陵,是清朝最后一座帝陵,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座帝陵。墓门封上之日,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实际结束。

崇陵景区

崇陵建设跨满清、民国两个朝代,能顺利建成,完美收工,在中国建筑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这当然与改朝换代的方式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崇陵,是中国近代国家政权民主交接的一个符号!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崇陵营建。

由于光绪死的突然,大清王朝又即将倾覆,崇陵的营建很急迫,其间颇费周折。

据《清史稿》,光绪三十四(公元1908年),“诏定西陵金龙峪为德宗景皇帝山陵,称曰为崇陵。”诏发布后,崇陵“即行择吉兴工”。

光绪的陵墓为什么叫”崇陵“?

古代帝王陵墓都会上个陵号,一般都用好字,给陵主盖棺定论。选字时一般从陵主一生及其政绩高度来考虑,或赞誉陵主一生,或托寄后代,祝愿未来。崇陵的“崇”字,便含有“高大上”、受人尊崇之含义。

光绪御像

但光绪的一生实在配不上这个字,除了“戊戌变法”还有亮点,光绪一生没干什么,一生没有走出慈禧的手掌心!

崇陵的陵址和陵名确定后,但并没有即时破土动工,当时大清王朝国疲民贫,国库空虚,外债累累。如何营建崇陵让一班朝臣犯难。以什么规格来建?议来议去,才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丙子日定下:按同治皇帝的陵墓来建崇陵——

“谕内阁,载洵等奏,请定崇陵规制一摺,著恭照惠陵规制,敬谨兴修。”

定下规格后,再次派人去清西陵金龙峪相度,作破土动工的前期准备——

“崇陵工程恭照惠陵规制,前赴西陵之金龙峪地方相度形势,察看规模。”

五孔前旁

宣统元年(1909年)闰二月癸未,皇帝下谕诣:“谕军机大臣等,钦天监奏,选择崇陵兴工吉期一摺,著于闰二月十七日,敬谨兴工。”

于是,崇陵于宣统元年闰二月二月十七正式动工。

而在之前,先行破土仪式。破土与动工有时合在一起,有时分开进行。破土一定要选吉日良辰。据光绪的生辰和亡时,钦天监推定二月初八,东方天刚露白的卯时动土。这一破土时间,也是皇陵营造最终“点穴”时间,非常神秘和讲究。

崇陵工程总预算,需耗银72248482两,虽然规模比他陵精减,但花费仍很巨大。

与以前帝陵工程营建皇家统包不同,崇陵营建采取了全新模式——改社会承建,分段承包,由相当于现代工程队的木厂承包,不只一家木厂参与了崇陵工程的建设。据资料,承修崇陵的工程队多达20余家,有名的兴隆木厂、斌兴木厂、广丰木厂、德源木厂广和木厂、二合公柜、三合公柜等,都参与了。

崇陵陵区,三面环山

与光绪一生多舛一样,崇陵的营建也是困难多多。

最大的困难,来自改朝换代。崇陵工程建设未到一半,大清灭亡,变天了。

宣统三年(1912 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华民国”诞生,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崇陵工程,因此一度停了下来。

幸好清帝逊位时,皇室与民国政府达成了《优待清室条件》。此优待共有八款,其中第五款特别提到正在营建中的崇陵工程续建问题:“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不只崇陵营建经费由中华民国负责,中华民国还得保护满清皇陵。第四款即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水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清帝退位日媒报道

袁世凯亲口公开对中外说明,中华民国答应,“(清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

虽然有协议,但续建得以顺利进行,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民国政府国务总理赵秉钧。

当时,民国政府大总统袁世凯派赵秉钧全权负责崇陵的工程续建。赵秉钧相当尽责,非常操劳,奔波往来于北京和西陵之间,协调关系,保证物资钱款,使得崇陵能最后完工。

赵秉也因此对金龙峪这块风水宝地产生了感情,也格外钟恋,死后葬在了梁各庄行宫对面的龟山南山坡上,墓地至今尚存。

隆恩门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赵秉钧也应该对清朝皇室负责。为什么?他是袁世凯的马前卒,被袁当枪使,清帝退位,是他最先挑事的。

当时,袁世凯欲逼溥仪退位,却不好公开表露,以免遭骂,当婊子还想立牌坊,于是暗中找了最信任的赵秉钧等人出面逼宫,清帝只得退位。

袁世凯照片

当时,赵秉钧很卖力,直接向代6岁小皇帝溥仪临朝称制的隆裕太后,提出皇帝逊位要求。见没什么动静,最后直接威胁隆裕太后,称如能主动退位,将保证优待皇室,否者革命党催命,“将有不可测之事”。

此时大清名存实亡,朝廷内外均为袁世凯所把控。见大势已去,隆裕太后只好认命。宣统三年(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由张謇起草的《清帝逊位诏书》,让隆裕太后过目同意,隆裕太后未看完,便泪如雨下……随后盖上御宝生效,大清王朝遂成历史,翻篇了。

隆恩殿

这里有一问题,为什么要由赵秉钧来负责崇陵的续建?这里有一个原因。

清末,朝廷改革官制,奋发图强,引进了西方的一套制度。袁世凯调任军机大臣后,赵秉钧在北京创设巡警部,升任右侍郎官职。后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工部、礼部、太常寺、鸿胪寺等归并在内。这样陵墓建设自然就是赵秉钧负责的条口了。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春,袁世凯根据《优待清室条件》特派赵秉钧与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协商,之后立即拨款赶修崇陵。

这以后,崇陵营建加快。经过半年时间,到年底地宫、宝顶等核心工程完工。

陵区建筑,中部是碑亭

据当年驻守西陵的禁卫军连长、奉安光绪皇帝的仪仗队员杜如松回忆,溥仪退位时,崇陵的“基础工程尚未及半”。民国政府接下这项工程,开始时仅有架子工和壮工数百名,至工程紧张时,每日上工人数总在六千名左右。

由于施工人员庞杂,来历不明,审核不严,虽然有军警看护,但还是为日后崇陵被盗埋下祸根,这是后话了。

1913年底,崇陵地宫和宝顶建成后,暂厝梁格庄行宫的光绪梓宫(椁棺),于当年11月和隆裕太后一起,葬入地宫。

此时,距光绪皇帝去世刚好5周年。

隆恩殿

这里需要交代两件事。

一是光绪的暂厝。

光绪死后换了多个地方。光绪死于瀛台涵元殿,在此小殓后,灵驾奉安乾清宫西次间。大殓毕,奉安梓宫于乾清宫正殿,行殓奠礼。之后,光绪梓宫又奉安于景山观德殿。宣统元年三月十二,移至梁各庄行宫暂安。

奉安梁各庄行宫场面隆重,这是光绪真正的葬礼,规格很高,中外嘉宾参加葬礼、记者参与报道,现在存世的大量光绪葬礼照片,都是其时记者拍的。

光绪梓宫

二是隆裕之死。

隆裕太后于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在西六宫的长春宫病逝,时年46岁,死后上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由于她在主持清帝逊位上,有功于国家和民族,被称“女中尧舜”,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她的丧事,国旗降半致哀。

实际上隆裕太后并不甘心。下诏逊位后,隆裕太后心结不解,郁郁寡欢。1913年她的“万寿日”(生日)到了,王公大臣大都回避,只有几人前来祝贺。抚今追昔,人走茶凉,隆裕太后悲痛不已,最终染病不起——隆裕太后实是气死的!

隆裕太后

光绪与皇后下葬地宫后,崇陵的地面工程并没有完工,一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才算全面完成。从1908年算起,整个工期前后长达7年时间。

崇陵建筑基本上沿袭了明清两朝的帝陵的规制,整个陵园有琉璃牌坊、下马碑、圣德神功碑、宰牲亭、五孔桥、朝房、值房、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城、黄琉璃影壁、地宫等建筑,东侧有珍、瑾二妃园寝。但规模上较清西陵其它陵墓均小,而且没有大碑楼、石象生等建筑,神道也没有与西陵总神道相连。

明楼

不过,中国最后一座帝陵还是可圈可点的。营建时,在采用同治皇帝惠陵的建筑风格同时,又集纳了清朝各帝陵的建筑经验,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用料考究。如崇陵的隆恩殿,所用均是上好木料,质地坚硬,有“铜梁铁柱”之称。

崇陵建成了,光绪也安葬了,但同时留下了一大遗憾——这里从没有举行过以前帝陵必举行的盛大隆重祭奠仪式。

因为,江山换主,大清王朝已成“前清”!

神道,两边无常见的石像生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