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遗体下葬南京中山陵前,在北京险遭焚尸,尸藏山洞100多天
孙中山险遭焚尸真相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南京中山陵的营造,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见《中山陵原想参照法国拿破仑墓风格设计,为何放弃?设计师这么回应》一文)。孙中山的遗体一直到去世四年以后才安葬南京中山陵内,这比古代帝王下葬还要迟。为什么会这样,与时代有关,孙中山病世前后,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本来答应的国葬,也因北洋政府人事变动而未能落实。
实际上,孙中山遗体最后能安全运回南京安葬,还是很幸运的,在北京时,差点遭焚尸。
这是怎么回事?
孙中山病逝后,中国政坛又开始大动荡。
1925年12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关内的势力、直隶(今河北省)军务督办李景林之间,发生了一场激战,史称“冯奉战争”,或“国奉战争”。
“冯奉战争”爆发后,吴佩孚乘机勾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形成奉直联合对付国民军的不利局面。国民军战事节节受阻,1926年后整个华北都被奉直军阀割据统治,张作霖入主北京。
孙中山当时遗体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张作霖军队入京后,士兵在北京借游山玩水之际,乱抢乱夺搞钱财,常有士兵到西山恣意捣乱。一次奉军士兵到碧云寺闲游,看见灵堂中悬陸着孙中山遗像,便问守灵的卫士,“这是什么人?”
卫士回答说是民国首任总统孙中山先生,这个奉军士兵竟然张口大骂:“什么总统!”拔出手枪就想对孙中山遗像开枪,幸好守灵卫士好言相劝,奉军中一些明白事理的士兵也力加制止,才作罢,免除了更大的意外。
当时负责守护西山灵堂的副官黄惠龙见此情形,估计到奉军可能会有不利于孙中山遗体的行为,便命令将灵堂铁门关闭,守灵人员都穿着便服守候在碧云寺金刚塔内,暗中护卫监视。
1926年12月9日,奉军第五十团团长带全团士兵来山游逛,见灵堂铁门紧闭,一定要守灵人员打开看看。守灵处主任李荣婉言谢绝,但奉军横蛮要开,只得让他们进去,后来发现少了一些杂物用具,幸好孙中山遗体没被动过。
1927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西山守灵人员举行纪念典礼。不料第二天竟有本处密探希图邀功,报告警厅,说他们高挂党旗,秘密集会。警厅得知后,立即派第五分署巡长前来调查。
这位巡长了解情况后,据实回报说守灵人员不过是纪念孙中山而已,并非谋反,竟被警察厅革职查处。
此时,南方国民革命军气势大盛,北方军阀纷纷落败。
1927年9月18日,奉系军阀张宗昌到北京开会时,竟声称:“孙中山停灵柩地方风水大好,是以南军屡次告捷,不如将遗体毀灭以绝后患。”
奉军针对孙中山遗体的“焚尸计划”,由此由来。
张宗昌认为,作为南方革命军的过世领袖,孙中山魂灵未死,阴间也在“帮助”革命军。此言显然是百分之本的无稽之谈,但东北绿林中出来的张作霖迷信风水,竟然相信了张宗昌的一番鬼话,立即同意其“焚尸计划”坏主意。
张作霖似乎是孙中山的“克星”,生前生后都被张作霖折磨。孙中山发病,当初是让张作霖气出来的,现在又想焚尸,令人发指。
张作霖的军师杨宇霆闻讯后,竭力劝阻,张作霖这才暂时将“焚尸计划”暂时搁下,但一直没有死心。
不多久,张作霖又想实施“焚尸计划”。他的大儿子、后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听说后,觉得十分不妥。如果真的焚毁了孙中山的尸体,奉军的行为将为国人所不容所不齿。但他又不能公然违抗父命,张学良只得“曲线求尸”,让尸体先离开北京再说。
张学良赶紧暗中致电南京政府,请求南方派人到北京,将孙中山遗体运回南京,并表示他可以负责将孙中山遗体护送到天津。但张学良的善意,却没有得到南方的明确答复。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张宗昌真的要对孙中山尸体采取行动了。幸好有人从张作霖的卫队长赵锡福那里提前得到了消息,赶紧劝护灵人员把孙中山遗体藏起来。
当时,张作霖要焚毁孙中山尸体一事,在北京传得沸沸扬扬,媒体都报道了。
据民国档案资料,西山守灵处主任李荣对此深感不安,他和守灵处全体职员商量,觉得北京处于张作霖统治之下,即使报告南京政府,也无力阻止张作霖的行动。
怎么办?转移!
李荣首先想的办法是将遗体送到协和医院保藏,他亲自去医院,请医生设法诡称孙中山遗体腐变,须运回医院治理防腐。不料,时院长刘瑞恒害怕,不敢负这一重大责任,李荣只得另想办法。
正好碧云寺附近有一个水泉山洞,决定将孙中山遗体放那里暂时藏一下。
一直到1928年6月7日,西山守灵处人员才将孙中山在山洞中外藏了100多天的遗体,移回碧云寺灵堂。这才有后来顺利奉回南京,安葬于中山陵的事。
- 0000
- 0002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