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坐牢生病咋办?河南偃师曾考古发现522座东汉囚徒墓
古代如何对待坐牢犯病犯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一个问题,古代坐牢如果生病了怎么办?医疗费谁出?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接着上一篇坐牢话题(见《古代专设高级监狱,给犯罪官员坐牢,唐朝时夏天还发钱发饮料》一文),再来说说这些事儿。
与现代相比,古代因为医疗条件差,犯人坐牢生病、死亡现象较现代更为普遍。特别在早期,这种情况尤其突出。特别是在秦朝时,很多犯人被罚去劳役,帮修长城、建宫殿、造陵墓,犯人生病和死亡都很高。
在今天陕西境内的秦陵附近,考古发现了大片的刑徒墓地,这说明其时的囚犯的生存状态是很差的。
汉代从秦朝暴政灭亡的教训中得到启发,放宽刑法,对坐牢的犯人生命权较为尊重。如果犯人生病了,会叫狱医给犯人治病,死了还实行“官葬”,所的丧葬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
《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汉桓帝刘志当皇帝的建和三年(公元149年)曾批示,囚犯“疾病致医药,死亡厚埋葬”,意思是犯人生病了给予医治,如果死了给予厚葬。
1964年,在河南偃师大郊村附近,曾考古发现了522座东汉囚徒墓,这些都是“官葬”。
古代对囚犯健康权、生命权的保护,在晋代以后开始变得规范起来,并呈制度化。晋代特别要求,对坐牢的犯人“寒者与衣,疾者给医药”。所以,有的犯人出狱后生活无着落,想想还不如坐,有吃有喝有住的,想方设法二次犯罪,进去坐年。
唐代对坐牢生病的犯人,态度也积极。在报告上级主管后,犯人会到积极的医治,此即唐书上所谓:“囚有疾病,主司陈牒,请给医药治疗。”
古代坐牢没有“保外就医”一说,但可以“保内就医”。如果犯人生病了,除了给医给药外,还允许家属进监狱内来照顾犯人,这一制度现代都没有。
五代时期出现了专门为犯人看病的“监狱医院”,这是现代监狱医院的源头。
设监狱医院这一做法,始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当皇帝的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李嗣源下了一道红头文件(敕令)——
“诸道州府各置病囚院,仍委随处长吏,专切经心,或有病囚,当时差人诊侯,疗理后据所犯罪轻重决断。”
这里的“病囚院”就是监狱医院,这是中国监狱史上为犯人首设医院,首次由政府作出规定,此后遂成一种监狱制度。
这以后,古代坐牢似乎越来越“舒服”了。
以宋代来说,无论是朝廷的中央监狱,还是地方监狱,一律“置楼牖,设浆,铺席,时具沐浴,食令温暖,寒则给薪炭衣物,暑则五天一洗枷X(木 丑)”。
元朝对犯人看病问题也做了规定,设置有专职的狱医。
元成宗铁穆耳当皇帝的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始专置官部医一人,掌调视病囚。”所用的药品,与当时的社会慈善扶贫一样,由当地公设的药局发给,药费在药局的“营利利息钱内通行准除相应”。
看了上述文字,或许有网友会认为,古代坐牢很潇洒嘛,实际并不那么人性,应该说绝大多数时候都很糟糕,都坐牢了,能有什么好事?制度与实际做的毕竟是两回事情!
如在汉代,虽然有大官坐的高级监狱,但普通牢房条件很差的。有一种牢房叫“虎穴”,是挖了很深、下大上小的地牢,上面出口处用一块大石覆盖住,犯人别想逃出来。这地牢里往往要关进几百人,卫生状态极糟糕,生病的犯人怎么办?
对“虎穴”的情况,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一发现,(囚犯)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犯人成堆死,太多了,要用车子往外拖!
- 0001
- 0003
- 0001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