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忌讳孩子8岁入学,“八岁八糊涂”,古代一般几岁上学?
学中国古代的小学怎么上
本文作者 倪方六
9月1日,秋季入学时——新的一年级小学生诞生了。
好多已到学龄的孩子将从这天起,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成为一名小学生。如果穿越到古代,怎么上小学?
在过去,孩子入学时间与学期的长短并不像现代这么统一,各个朝代也不一样,与现代统一的“秋季入学”有较大差别。
我曾在《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这介绍过这方面的情况,现在网上能查到,不少媒体转发过。
现代一般规定孩子7岁入学,古代是几岁?从史料来看,古代小学生的入学年龄相差很大,晚于现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
其中,为一些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8岁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都是8岁入学。
《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从中可以看出,先秦时代是8岁入学。但《尚书大传·略说》则称“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是13岁入学;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的记载,是15岁入学。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对入学年龄并无明确统一的规定,只要在8-15岁之间,都可读小学。
一直明清时期,这种“大龄入学”传统都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岁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
相对来说,唐代孩子入学年龄与现代差不多,要比之前和之后的朝代提前1至2岁,即6岁、7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
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他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致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时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所谓“圣童”即现代所说的神童。
在古代,甚至20岁读小学都是正常的。明魏校《庄渠遗书·谕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
古代还有人30多岁读小学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在现代,入学时间统一的秋天,在古代有所不同的。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小学教育亦然。入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
在汉代,这三个入学时间都流行。
据汉崔寔《四民月令》,具体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种开学时间,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到了南北朝,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
后来,冬季入学成为古代乡村小学较为普遍的选择,但具体时间与汉代有所不同,农历十月份开学。宋陆游 《冬日郊居》一诗中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即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
(欢迎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专栏,内容更多更精彩)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