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诈尸”吓司马懿后退50里,更奇是下葬方式
69351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诈尸”吓司马懿后退50里,更奇是下葬方式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390

诸葛亮死后传奇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三国时期,传奇的人多事多,我前面老是说刘备(见《民间发现刘备真身葬地》一 文),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塑像)

刘备的葬事是丞相诸葛亮操办的,中规中矩,他自己的后事则是杨仪、姜维一班他身边的蜀臣办的。据说如何办,葬哪里,要注意什么,都是诸葛亮死前卜算好的,把老对手司马懿都骗过了。

据《三国大墓》,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驻军关中五丈原。时值盛夏,战事进展不大,诸葛亮烦闷焦虑,一说是忧愁愤恨,一天只能吃几两饭,身体遂出了问题,最后病倒军营。

蜀建兴十二年八月底,吐血而死,时年54年。

(五丈原)

诸葛亮是27岁出山,死于27年后,当了14年丞相,都与“7”有关,这不知是巧合,还是他人生的定数。

7是0-9十个数字中最神秘的数字,如代表帝王的星座北斗座有7颗星,创世纪神话中,是7天成人,每周7天,第7天最特别,中国人死后要做七,需过七七49天……有兴趣的网友可以仔细想想。

老话说人生逢7有好运。而在西方文化中也是这样,西方人普遍视7为幸运数字,有“ Lucky 7(幸运7)” 的说法,从诸葛亮的人生发展来,7确实给他带来了好运。

言归正传。

后主刘禅接到从前线传来的死讯,大吃一惊,痛哭流涕。据说他是亲自赶到葬地,为诸葛亮下葬。并谥之为“忠武侯”,后人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由此而来。

(刘禅塑像)

诸葛亮病死前,知道自己死后,蜀军不是司马懿所率魏军的对手,召集手下将领开会,对退军做了周密部署。杨仪、姜维等一班蜀将,按照诸葛亮的布署,死后秘不发丧,整顿兵马,向汉中撤退。

司马懿探听到蜀军撤走,率军追赶。杨仪命蜀军沿路布上铁蒺藜(扎马钉),以阻挡魏军。司马懿命令两千士兵脚穿平底软木鞋走在前边,让蒺藜扎在软木鞋底上,大队人马才得以顺利跟进。魏军快要迫近时,蜀军忽然调转旗帜,擂动战鼓,佯装反击。司马懿见状,立刻收军后退,不敢逼近,蜀军安然退人斜谷。

(三国·蜀)

聪明的司马懿为何不敢逼近少了灵魂人物的蜀军?当地有句谚语,叫“死诸葛走生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字,意思是,死去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谚语里透露出了历史秘密:诸葛亮预料,蜀军后退时魏军会追击,便想出“诈尸”绝招。《三国演义》对此作了文学化描写,叫“木雕像吓退司马懿”——

诸葛亮预先让人雕制了自己的木像,安放在车上,待司马懿追来时,让士兵将他的雕像推出军前,一下惊走了司马懿。据说当时司马懿丧魂落魄,一个死去的人怎么能活了呢?竟向后奔跑了五十余里。

(司马懿塑像)

诸葛亮给南京看风水,是他智慧人生中众多传奇里的一桩。他在安排自己葬地时,“故事性”也很强。

根据诸葛亮遗嘱,死后葬定军山。

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城南,系米仓山向西北伸入汉中盆地的支脉,因山上平坦,可驻万军,故名定军山;另一说是,诸葛亮在北伐时,在此山中推演八阵图,教兵演武,北伐曹魏,遂得名。

诸葛亮为何死后要葬在这里,而不是葬在死处,或葬回蜀国都城成都?原因一说“生而治蜀,死犹护蜀”;二说“北伐壮志未酬”;再是担心葬回成都,遭后主“报复”。这些原因都不能排除,但还应该有一个,就是诸葛亮看上了这里的风水。

(诸葛亮墓)
(诸葛亮墓保护碑)

定山军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是块风水宝地。现在诸葛亮的墓旁还有两颗高大的风水树,人称“护墓双桂”。

葬定军山是诸葛亮的遗嘱,这在《三国志》里也能找到记载。那墓址又是怎么定的?此址也是自己定的。诸葛亮生前点子多,死后“点穴”的方法也十分奇怪。

民间传说,诸葛亮临死前,就死后葬于定军山何处,说了这样的话:将尸体殓装入棺,士兵抬着棺材,从褒斜道随蜀军一起南撤,绳索哪里断,棺材就埋在哪,即传说中的“杠断绳烂”。

(民间抬棺下葬)
(民间棺就位下葬)

依嘱,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了好长时间,出了褒斜栈道。稍事休息后,继续抬着棺材往前走。怪了,当走到定军山时,抬棺材的绳索一下子断了,棺材落到了地址。士兵把棺材放好,想到附近寻找铲锹,打算在此开挖墓穴。

刚一走开,身后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急回头看时,只见定牢山的山头垮塌下来,正好把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面——“天葬”诸葛亮。

(欢迎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专栏,内容更多更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