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古代为需要帮助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一种特别服务,值得老龄社会借鉴
69368

古代为需要帮助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一种特别服务,值得老龄社会借鉴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55:440

古代的“人民医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代人,特别是老人面临好多问题,突出之一就是“看不起病”、“老有所‘医’太难”,虽然药品进口关税减了。

在古代,也面临这类问题。

(古代看病蜡像)

那么,古代是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养老,“老有所医”问题的?我曾在报纸专栏中专门谈过此问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这事。

建立免费或廉价的公众医疗机构,应该是最理想的医疗模式,古人最早就此进行了尝试。

这种免费医疗,首先是在权贵阶层进行的。至少在西周时期,已有专门的医疗机构为他们免费服务,但由政府成立的面向社会、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古代老人)

当时,不论是南朝,还是北朝都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这一机构出现的历史大背景是,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为了获得“民心”,朝廷都想法子讨好老百姓,稳定社会。

南朝建立了最早的慈善服务机构“六疾馆”,时间在公元五世纪后期,地点在今天江苏南京,时称“建康”的京城。

南朝有宋、齐、梁、陈四朝,建立六疾馆的是“齐”。齐的建立者叫萧道成,他是有一位有想法、有雄心、有作为的皇帝。戒于刘宋灭亡之弊,他在位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 “六疾馆”是萧道成十分疼爱的孙子、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的。

(古代中医诊堂)

《南史·齐文惠太子传》记载:“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 “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以救济、收养穷人为主,相当今天的福利院。进入六疾馆后,都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

“六疾馆”的出现,并不偶然。之前的刘宋朝,已颇重视社会救济工作了。据《宋书·明帝纪》,泰始元年(公元465年),明帝刘彧刚当上皇帝即下诏:“鳏寡孤独,癃残六疾,不能自存者,郡县优量赈给。”

(古代老人瓷像)

北朝呢则建立了“别坊”,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政府医院,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设立的。

当时的皇帝叫元宏,史称“孝文帝”。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皇帝之一,虚5岁继位,年号“太和”。在冯太后助推下,北魏在“深水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连姓都改了,易“拓跋”为“元”,史称“太和改制”。

在医政体制改革领域,北魏大胆创新,十分重视解决民间看病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看病问题。

(中医问诊)

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民众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

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的特别医疗服务。有学者称,“别坊”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人民医院”,但比现代的“人民医院”更受欢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费用全免。

(清朝太医院)

《北史·魏本纪三》记载,当年九月丙申日(阴历9月12日,阳历10月24日),元宏下了一道诏令,为年满70岁无子孙和60岁以上不在服丧期内、养活不了自己的老人,免费提供衣食;与60岁以下的残疾人、看不起病穷人一起,集中安置,住进“别坊”。

元宏先是派专门的医师去救护他们,后又安排4名太医,预备药物,给别坊里的老人、穷人提供免费治疗。这些老人、穷人就是今天所说的“低收入人群”,对于朝廷的这种做法,现代不少人恐怕都想不到古代会这么好。

(古代民营医院)

对于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如何对待,今人正在努力的古代北魏人早想到了,并且做了。北魏亦因此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一度有统一中国的能力和趋势!

次子元格(魏宣武帝)继承皇位后,也贯彻了这一开办“人民医院”制度。永平三年(公元501年)十一月丙申(阴历11月6日,阳历12月3日),元格“诏太常立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旧时抓药蜡像)

同时,皇帝严令北魏的卫生部(医署),分派专业的医务人员进馆,救治病人。为了防止医生不负责任,政府还对医生进行了分类考核,按诊治水平的高低给予不同的奖励,这在中国古代医疗史上同样是一大创新。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北魏这套面向特定人群的“免费医改方案”,是古代中国医改史的一大亮点和成功典范,开创性的,现代卫生专家对之赞赏有加,称之是“划进代的进步”,后来的不少朝代都仿效北魏的做法,甚至影响到了现代医保制度的设计。

不论是南朝的“六疾馆”,还是北朝的“别坊”,都值得即将到来的中国老龄社会借鉴!

(现代农村老人)

(注,部分图源网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