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讲座:魏正中: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
69394

讲座:魏正中: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33:450

本文为“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的纪要,主讲人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魏正中教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主持。

图1:讲座现场

1979年,宿白先生考察克孜尔石窟,随后委托晁华山教授去往德国搜集新疆石窟的早期调查资料。魏正中教授认为,利用老照片研究新疆石窟的思路从宿先生开始,因此,我们现在的工作也是在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本次讲座主要利用老照片展现龟兹石窟寺院遗址已消逝的历史痕迹,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石窟寺院。

一、大型洞窟坍塌后新开龛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大部分的龟兹石窟寺院改变了原有面貌,而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已经缺失的信息。如库木吐喇第25-33窟现被填土掩埋,老照片记录下了这一窟群的完整立面;早期照片中的第27-30窟前有建筑遗迹,说明在前室崩毁后,僧众又修造建筑在此生活;根据第10、11窟的老照片,两窟共用一条阶道,再结合洞窟的平面类型,可以判断二者的关系为组合窟;第12、13、14窟,老照片中第12窟与第13、14窟窟口的高度不同,且第13、14窟前有建筑遗迹,根据一中心柱窟、一方形窟为一组合窟的类型学规律,判断第13、14窟为一组合窟。在库木吐喇、森木赛姆、克孜尔等龟兹石窟中,当洞窟前部岩体坍塌后,存在较多在窟外继续开凿小龛的现象,反映了洞窟的重修和改造。

如今,许多这样的小龛已不可见,我们可以从老照片中了解到这些现象,以此更好地分析遗址发展历程。虽然老照片中的信息十分重要,但魏正中教授仍然强调,应该将老照片与现场调查相结合。

图2:库木吐喇第12、13、14窟老照片

二、崖面下方的石窟

老照片记录库木吐喇石窟群崖面地处并无洞窟。相反,克孜尔石窟外崖面坍塌形成厚厚的堆积层。如第27、34、38、43、138等窟均可在老照片中看见窟前的岩体堆积。很多照片中,都可以发现窟前堆积中遮覆的洞窟,可知现状底层洞窟之下还有不少洞窟,且有洞窟上下的通道等遗迹。自德国探险队至今,仅清理发掘其中部分洞窟,仍有洞窟埋于地下,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三、其它现象

此外,老照片还展现了众多已消失的洞窟内部场景。如:

克孜尔第37窟的老照片明确了其内部阶梯的位置及结构;

放大第12、13窟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德国人切割下的壁画,壁画现藏大都会博物馆,并将其位置描述为第13窟主室前壁门道右端壁上部,但是从老照片来看,德国人在克孜尔工作时,前壁就已坍塌,说明壁画的准确位置仍有待考证;

德国人在考察第76窟时,窟前保留有古代的木制品,包括木桌、箱子、门框等,正是该窟前室的老照片将这些遗物记录下来。

尽管老照片提供的内容丰富,但是同样存在问题,不可尽信,如部分照片可能在冲洗过程中导致图片镜像翻转,对于理解室内空间和陈设造成误导。魏正中教授认为,根据前人的文字描述及草纸,并结合现状调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图3:克孜尔第12、13窟老照片
图4:克孜尔第76窟前室的木家具

最后,魏正中教授总结到,龟兹洞窟的早期影像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现状尚未得到重视与利用,特别是有些照片记录了寺院现已无存的遗迹现象,这对于今日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是不可替代的一手资料。将这些宝贵影像资料与寺院遗迹结合考察,或许会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石窟寺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