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始祖显真容
9月2日,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红陶人像。
这座陶像形体完整,神态生动,头上盘发,口部圆张,双手相交。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陶人竟然酷似歌神张学友,尤其是张口呼叫的造型,让网友们推测,这座陶人恐怕是那个时代的歌神。
人像出土于赤峰市敖汉旗的红山文化遗存——兴隆沟遗址,经过抢救性发掘与复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这座地处偏远的博物馆因为集中展示红山文化遗存,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却因为“张学友”而在公众视野中意外走红。
什么是红山文化?由于分布地域与遗址年代的不同,各处文化遗址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根据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考古学家将各地的遗址归类总结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共同体,称之为“XX文化”,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来自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或红山文化的文物,它们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国史前文明。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们致力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苏秉琦先生曾经提出著名的“满天星斗说”,即从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在中国的大地上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不同类型的文明,散布在四面八方,犹如天空中的群星。
他将各类型的史前文明归纳为六大区系:以燕山南北和长城地带为重心、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北方;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大溪文化为代表的西南;以山东为中心、北辛-大汶口-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良渚文化为代表的东南;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石峡文化为代表的南方。各区系的文化充满了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
在满天星斗的史前文明时期,红山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度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1908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就已在今天的赤峰市一带进行文物考察,并注意到这一区域在史前时代的重要性。此后这一地区所出土的彩陶陶片,得到了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的重视。他对东北地区的考古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并致力于寻找南北接触地区的文化遗存,但却因侵华战争的爆发而搁置。
建国之后,对这一区域的深入考古研究逐渐展开。梁思永、尹达先生的研究认为,此地的文化遗存既含有长城以北细石器文化在陶器上的特点,又含有长城以南仰韶文化中着色陶器的特点,是一种长城南北两种新时期文化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新型文化。因此,他们建议根据最早的文物出土地的所在的赤峰红山,将其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的主要遗存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地区,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为中心,距今六千至五千年。七十年代以来,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引发世人关注;尤其是辽西地区牛河梁遗址群的发现,最终掀起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大讨论。
从1983年开始,考古队正式进驻牛河梁,试图确定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地点。根据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回忆,“在寻找居住遗址时,竟然在牛河梁的主梁顶发现了一座庙址。这一个比一个重大的意外发现在提醒我们,这里的工作已经远不是确定一个玉器出土地点的问题了,我们面对的是5000年前的一个神秘王国留下的历史宝库。”
一年后的秋天,一尊女神头像在遗址中出土,“她仰面朝天,微笑欲语,似流露着经漫长等待后又见天日的喜悦。”这一跨越五千年的历史会面被摄影师恰到好处地抓拍下来,牛河梁遗址“坛-庙-冢”结合的建筑群也逐渐揭开面纱。
在女神庙的遗址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人物塑像、动物塑像和各种陶祭器,展现出了先民们浓厚的宗教祭祀文化。有学者认为,女神庙的所祭祀对象正是神化了的部族祖先,牛河梁则是红山文化共同体崇拜共同祖先的圣地。
不仅如此,牛河梁遗址中祭坛的设置,反映出红山文化的先民对天文学已有深入的了解。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圆坛和三重方坛相组合,反映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识,与后世的天坛、地坛已基本接近。冯时先生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其中圆坛的外环直径为22米,内环直径为11米,中环为15.6米,恰好构成等比数列,与《周髀算经》中七衡图的内、外衡关系相一致。牛河梁的三重圆坛,反映了分至日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以此作为对天的祭祀场所,是现存最早的中国早期天文学的确凿物证。
红山文化遗存的陆续发现,确切无误地证明了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具有宗教祭祀性的大规模礼仪建筑群,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将中华文明起源的具体时间从四千多年前提前了一千多年。牛河梁祭坛遗址所反映出先民对宇宙的认识水平,更令世人惊叹。
在如此发达的文明背景下,内蒙古敖汉旗所出土的这件“张学友”,更不能等闲视之。根据冯时先生的研究,目前所见的早期立像或跽坐人像,男像皆双手垂直或抚于双膝,而女性则以双手交握为常态。这座陶人的生理特征与造型姿态表明,“张学友”的实际性别当为女性,而她的真实身份则是一名巫师。
古代的巫祝常常需要呼叫以祈祷。“张学友”张口呼叫的有趣造型,并非如歌神一样演唱,而恰好透露出她所担任的职业。冯时先生指出,“敖汉陶人塑像当可认定为红山文化的女祝形象,其造型特征呈现为女祝作法的姿态,其综合巫祝生前作法的特点,故呈呼叫裸身之形。”出土这座陶塑像的房屋遗址,则是用于奉祀的神祠。
一座看似欢乐的普通陶人,背后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信息,让人感慨于五千年前就已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