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考古发掘一古代贵族大墓中棺材时出现反常天气,雨雪不止
69431

考古发掘一古代贵族大墓中棺材时出现反常天气,雨雪不止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10:450

老子太清宫考古发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河南鹿邑太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在当年是一件轰动的事情(见上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文章《10年前河南寻找老子遗迹,意外挖出一西周贵族大墓》。这里是传说中的道家鼻祖老子出生地,在圣地上动土还是引发关注的。

(太清宫遗址)

考古从1997年5月开始,先期打了探方,由于遗址上早被民房、学校等占着,在不能拆房子的情况下,只能“见空插针”,在房屋之间的空地上开挖。国内考古界流行打5米×5米的正方形探方,因为没有空间,有的只能挖沟。从后来出版的厚厚的《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考古报告中,可以知道,当年太清宫遗址上被挖得这一块那一块。

这次本为寻找“老子遗迹”的考古收获相当大,虽然没有几件与老子相关的,但从上到下,战国、春秋、西周、商代、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等时期的文化地层相互叠压,还发现了西周马坑2个,每个坑殉马4匹,两两相向,头向东南。

(西周殉马坑,与本文无关)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1997年9月。当时在遗址中心南侧供销社院内开探方2个,发现有墓葬迹象,经过向南、东、西二个方向扩方,找出了东西两侧的墓边,但南北两侧继续伸延,根据形状判断确定是一个墓葬。当时上面的房屋,经动员交涉,作了相应经济补偿后,才将房子拆除,方便了全面发掘。

这座墓葬埋的很深,还在地下水位之下,新挖的坑很快就积满了水,从水面到墓底有3.2米深。怎么办?据考古报告,专家想出了在周边打井,降低地下水位的办法。共在四周打了7口井,用了7台抽水机,昼夜不停往外抽水,才把地下水位降下去,椁室得到全面暴露出来。

(抽水机抽水,与本文无关)

这种“抽水降水”方式,在考古工作中时常使用,盗墓者也常常如此,史料中记载的盗墓事迹多有类似说法。

如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他在盗挖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墓时,便出现了这一幕。据《晋书·石季龙载记》:“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但石季龙的盗墓计划,最后并没有能成功实施,为什么就是因为地下水太丰富。

当时,石季派了很多士兵,从墓上封土层往下硬挖。不久即挖到春秋大墓中常见的“积炭层”,各炭层有1丈多厚度。再往下挖,全是巨型大石板,有8尺多厚。将石板弄开以后,已很深了,但还没有见到棺椁,地下泉水大量上涌,水质清澈,冰凉冰凉。

(现代考古现场,棺椁积于水中)

盗坑内很快就积满了水,无从下铲。石季龙便派人找来绞水车,用北方特有的牛皮囊,往外抽水。但抽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办法将水弄干,边抽边涌,眼睁睁赵简子的棺椁就在下面,却无法盗掘。最后,石季龙只得放弃盗墓。

考古工作是相当辛苦的,无论寒暑,只要需要就得干。在正式发掘棺椁(棺材)和随葬品时,正值隆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几天的天气有点反常,雨雪不止,虽然北方中原地区这个时候有雨雪很正常,但这么下总让人感到怪怪的,如果在过去,这又是迷信了。

这种天气对考古最为不利,对考古人员的安全也是一大威胁。为了防止塌方,避免被“活埋”,更是为了保护棺椁和随葬器物,赶紧在墓室上面搭起了帐篷。

(现代考古,建盖大棚,防雨雪)

从揭露出椁室到发掘结束,共花了20天时间,到当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1998年1月26日),就要过年了,整个大墓的考古方宣告结束。

这是一座西周时期的贵族墓,为一椁重棺,皆为木质。椁为“亚”字形,椁板已朽,仅留少量灰痕。据考古报告,由于墓内填土为灰土,与木灰颜色相近,大部分已无迹可寻,惟墓室四角与木灰颜色差别较大,仍有清晰的灰痕。

遗憾的是,由于墓内积水较多,填土松软,清理时仅见棺底,棺的高度已不详。在棺室东西两侧的东椁室和西椁室内,各有殉人一具,南北向,头向北。

(长子口墓考古发掘现场)

这是谁的墓?肯定不是老子的。长子口墓出土青铜礼器54件,其中有铭文的39器件,上面多有“长子口”3字铭文,另有“子”与“子口”,主持这次考古发掘的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志清,据此推断其墓主人叫“长子口”,这座贵族墓也因此被考古界称为“长子口墓”。

要提一下的是,因为那一年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太多了,有重要价值的长子口墓未能评上“1998年十大考古发现”,最后给了“1998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也算一个安慰吧。

(长子口墓出土铜簋形觥,上有“长子口”铭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