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曾有朝代开辟新税种,征嫁妆税、财礼税,不缴算偷漏税,怎么收?
69469

曾有朝代开辟新税种,征嫁妆税、财礼税,不缴算偷漏税,怎么收?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34:590

古代皇家的嫁妆与财礼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古代几样特殊嫁妆(见《古代嫁女除有压箱底,富家还陪丫环,还有一样大家现在都想不到》一文),其实古代嫁妆趣事不少,这里文章,就来说说这方面事情。

(嫁妆)

嫁女陪嫁妆,在春秋时期兴起以后,已成不变婚俗。

到了西汉,陪送钱财已成当时男女结婚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男方家要准备聘礼,女方家要准备嫁妆,即便嫁给皇帝,或是皇帝娶老婆),都得给老丈人家丰厚嫁妆和聘礼。

《晋书·礼志下》记载,西汉初年的刘姓皇家有这么一个规矩:“聘后黄金二百金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

汉代200斤黄金,相当于现代49600克,以每克360元的较低价来算,这笔聘礼近1785.6万元人民币。这已很多了,但实际开支多大大超过此标准,如汉惠帝刘盈娶鲁元公主时,“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

对应的,女子嫁给皇帝,即当皇后也会要置办一套嫁妆,但置办的花费全由皇帝家来“埋单”。

(黄金鞋)

如清朝同治皇帝载淳娶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忒氏时,阿鲁忒氏的嫁妆便是宫里置办的,当时由慈安、慈禧这两宫皇太后主持,安排内务府、礼部大臣集体具体商议拟定。

这套嫁妆多达572项,各项都是复数,如冠帽多达28顶,其中朝冠8顶、其他冠12顶、帽8顶,每顶冠帽上都镶嵌了宝石。这在《清同治大婚红档》中,均有详细的记载。

光绪皇帝载湉与慈禧太后侄女静芬结婚时,静芬的嫁妆也是宫里花钱置办的,多达六七百抬,仅抬嫁妆进皇宫便花了六七天时间。

(驸马与公主)

光绪大婚共花了黄金6900余两、白银550万两,其中用于给皇后办嫁妆占了很大比重,如黄金的花费中有3800余两是用来办嫁妆的。

明清时期,“厚嫁”之风未见减弱,嫁妆的档次却更为明显。

当时流行的叫法叫“X抬”,那时没有现代的汽车运输,嫁妆都是人工抬到婆家的,故有此说,这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结婚流行“48条腿”、“三转一响”是一个意思。

(洞房)

在明清时期的京城,比较富裕的人家给女儿置办的嫁妆,一般是二十四抬、三十六抬、四十八抬,而富豪家则多至百余抬;普通人家多在十六抬、二十抬,至于穷人家便没“抬”了,雇人用肩扛过去即行。

因为“厚嫁”和重聘礼,古代好多穷人家的女儿因此无法及时出嫁,儿子娶不起老婆的现象也很常见。如在清代,即便在“康乾盛世”,都有不少女子因为置办不起嫁妆而无法出嫁,甚至一些皇族宗室女也这样。

(满族女子)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年,有奏折反映,有41位宗室女因贫不能出嫁。康熙皇帝看到后,便恩赐每人银百两,供其置办嫁妆。乾隆皇帝也曾就此下旨,赐给家境贫穷的宗室女“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

因为嫁资、聘礼不菲,动辄多得惊人,这让当权者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有的朝代开辟新税种,征收“嫁妆税”、“财礼税”。如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公元934-965年)便曾收“嫁妆税”,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所谓“五代后蜀遣嫁妆奁有税”,就是这个意思。

(清朝税票)

“财礼税”出现于元朝。《元典章·户部八》上“聘财依例投税案”条,专门解释此税种的细则。

忽必烈(元世祖)当皇帝的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曾有人家收到婚嫁财礼绢匹未上税,被当作偷漏税对象拘了起来。此案例上报中央财税主管部门后,遂作出统一规定,以后财礼要“验价收税,遍行各路照会”。

看来,古人结婚也不易!

(清朝皇帝娶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