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荐书:方向明、陈明辉主编:“世界古文明译丛”
70082

荐书:方向明、陈明辉主编:“世界古文明译丛”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26:372

《复活的权杖:古埃及早期的国王与王后》

在残破的所谓蝎王权杖头上,雕刻有身着整套礼仪性服饰的国王,他背面的腰带上悬挂着仪式性的公牛尾巴,头上戴着象征上埃及的高大白冠,手握着锄或鹤嘴锄,可能是在主持掘开堤坝引水灌溉的仪式,也可能是为神庙或者城市奠基。国王脸部前方是一只蝎子,蝎子上方是一朵七瓣的花,想必是表示他的名字。权杖头残存顶部的装饰带上,可见几组直立的旗杆,其上各有一只被绑住脖子悬挂在旗杆上的田凫,这种小鸟在象形文字中表示“老百姓”,似乎表明他们已经被胜利者蝎子王征服。

《复活的权杖:古埃及早期的国王与王后》 [英]乔伊斯·泰德斯利、[英]皮特·A.克莱顿著,陈明辉等译 2022年8月

内容简介

人们对古埃及文明最直接的印象是吉萨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巨大的神庙,以及保存在干旱沙漠中精美的文物。但那些创造这些辉煌的人呢?古埃及法老是神王(god-kings),而王后作为半神性君主制的一部分,对古埃及国王的生存至关重要。古埃及文明中不仅有第一批国王和王后的名字记录,人们还从考古学上找到了埃及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许多国王和王后的墓葬、纪念性建筑等伟大遗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曾经站在古埃及社会顶端的人物,确实做到了不朽。本书主要全面介绍了古埃及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这些国王和王后的相关成就和历史遗迹。

作者简介

乔伊斯·泰德斯利(Joyce Tyldesley):古埃及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拥有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获英国波尔顿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名誉研究员”的称号。曾于埃及和欧洲地区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她还是英国享有盛名的作家和电台主播。

皮特·A. 克莱顿:英国著名的古埃及学者,著有The Valley of the Kings(《帝王谷》)、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古代世界七大奇迹》)、Guide to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Britain(《英国考古遗址指南》)等书。

译者简介

陈明辉:2010年和2013年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2013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任史前考古室副主任和良渚工作站站长。长期在良渚古城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具体负责发掘了海盐杨家甸、桐乡顾家门和石山头、云和门前山和马鞍山等遗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等国家级课题及子课题多项。研究兴趣包括史前考古、城市考古、文明对比、玉器研究、陶器研究等,已出版《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著作、译著五部,发表论文、简报等六十余篇,并参与编写多部报告和图录。2021年被评为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卓越贡献个人并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国王篇

第1章 尼罗河的神王

第2章 古埃及年代学

古埃及年表:来自铭文的证据

古埃及年表:都灵王表(the Royal Canon of Turin)

第3章 最早的法老:早王朝时期

第1王朝

第2王朝

第4章 金字塔时期的法老:古王国时期

第3王朝

第4王朝

第5王朝

第6王朝

王后篇

第5章 尼罗河的女王

第6章 王室伴侣和女王

第7章 最早的王后:早王朝时期

第1王朝

第2王朝

第8章 金字塔时期的女王:古王国时期

第4王朝

第5王朝

第6王朝

附录一:古埃及年表

附录二:古埃及早期的国王和王后对照表

译后记

自参加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后,逐渐萌生了了解与良渚同时代和同等发展阶段古文明的浓厚兴趣。在购买了大量中文著作之后,发现如今可以购买到的相关著作多为通识性的、概论性的文本,翻译的国外著作也多为通俗读物,对深入了解古文明的一些内涵和细节方面作用有限。遂产生了直接阅读外文文献的想法,古埃及作为同时代物质文化发展的巅峰代表,成为首要的目标。本书的翻译最初是一种自发的兴趣,因为某种偶然的因缘,认识了修读古埃及研究方向的于振洋。他提出了翻译相关书籍以飨读者的倡议,得到了我们的积极响应。

《古埃及法老编年史》(Chronicle of the Pharaohs)这本书成为首选。该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水平,难易程度又比较适中,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入门者。由陈明辉组织了夏勇、朱叶菲、武欣、姬翔、宋姝、王正、梁颖琪等人,形成了翻译团队,每周分工一次,工作日完成各自分工任务,每周五晚统一交给陈明辉、梁颖琪统稿。经过若干时间,完成了《古埃及法老编年史》(早王朝至古王国时期)一书的翻译。翻译后的部分内容在“辉煌古埃及”“良渚古城考古”等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该书的出版和完善也提上日程。陈明辉独立完成了《古埃及王后编年史》(Chronicle of the Queens of Egypt)(早王朝至古王国时期)一书的翻译,并对之前的译稿进行了最后的统稿。两部翻译稿整合为最终的《复活的权杖:古埃及早期的国王与王后》一书。两本英文原著均未全部翻译,仅翻译了与良渚同时代的早王朝至古王国时期的相关内容。

由于学力有限,本书的翻译难免会有错漏,敬请读者谅解。

陈明辉

2021年10月15日

《神庙、象形文字与失落的文明:古玛雅世界》

[美]海瑟·麦基洛普著,时萧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预计2022年11月

《失落的神秘之地:古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文明最令早期研究人员震惊的特征之一是其明显的统一性。在整个印度河流域的遗址中发现的遗物似乎完全一致,没有地区或年代上的变化。后来我们对印度河遗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对哈拉帕等几处遗址的分析建立了文化发展序列,从而消除了这种完全不变的印象。时间的变化和区域的差异是存在的。尽管如此,在整个印度河流域发现的遗物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反映了此文明是一个有着非常发达的内部分配网的一体化政治组织。

《失落的神秘之地:古印度河文明》 [英]简·R.麦金托什著,陈明辉、林森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内容简介

印度河文明在繁荣之后,神秘地衰落,被人们遗忘。直到20世纪20年代,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的发掘,印度河文明才重新得以发现。城市布局合理的街道和带有浴室的考究房屋建筑给考古学家和社会公众惊喜和震撼,镌刻了神秘图符的印章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进一步考古工作,大大提升了人们对印度河文明的认识,但由于无法释读其文字,许多问题还有待学者破解。本书基于学界现有认识,对存疑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不同方面得出可能的解释。

作者简介

简•R.麦金托什: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并在剑桥大学执教多年,研究方向为南印度铁器时代。麦金托什博士拥有丰富的考古田野调查工作经验,曾参与伊拉克、塞浦路斯、印度和英国的考古发掘工作。自1995年起,成为一名考古学领域专职图书、文章和多媒体创作者。代表著作有The Practical Archaeologist : How We Know What We Know About the Past(《实际的考古学家: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对过去的了解》,1999)、A Peaceful Realm: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Indus Civilization(《和平的国度:古印度河文明的兴衰》,2001)、Civilizations: Ten Thousand Years of Ancient History(《文明:万年古代史》,2001)等。

译者简介

陈明辉:2010年和2013年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2013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任史前考古室副主任和良渚工作站站长。长期在良渚古城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另具体负责发掘了海盐杨家甸、桐乡顾家门和石山头、云和门前山和马鞍山等遗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等国家级课题及子课题多项。研究兴趣包括史前考古、城市考古、文明对比、玉器研究、陶器研究等,已出版《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著作、译著五部,发表论文、简报等六十余篇,并参与编写多部报告和图录。2021年被评为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卓越贡献个人并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林森:201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先后入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参与发掘义乌桥头、杭州余杭跳头、杭州滨江傅家峙等遗址。研究兴趣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等。

目录

第一部分 印度河文明

第1章 印度河文明的地理位置及所处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不断变化的景观

环境退化

第2章 历史与年代

南亚考古史

学习印度河文明

第3章 印度河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南亚早期(公元前200万—前100万年至公元前7000年)

南亚西北部的早期农民(公元前7000—前4300年)

晚期聚落(公元前4300-前3200年)

早印度河(早哈拉帕)时期(公元前3200-前2600年)

过渡期(公元前2600至公元前2500—前2450年)

成熟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600至公元前1900—前1800年)

后哈拉帕(晚哈拉帕)时期(公元前1900—前1800年至公元前1300年)

第4章 经济

生计类型

耕地农业

家畜饲养

水产资源

野生资源

第5章 资源、贸易和交换

内部贸易和交换

南亚的贸易和交换

横跨伊朗高原的陆路贸易

与海湾地区的贸易

本地和国际贸易的后续发展

第6章 聚落

聚落与聚落模式

城市、城镇和村庄

城市的特征

第7章 社会和政治组织

有关社会组织的线索

有关政治组织的线索

第8章 信仰和仪式

建筑

图像学

实践

对死者的处理

重建哈拉帕信仰

第9章 物质文化

手工业作坊

建筑

人工制品

艺术

第10章 知识成就

语言

印度河文字

第二部分 最新进展

第11章 印度河文明在今天

哈拉帕文明的出现

印度河国家社会政治学的理论

印度河文明的崩溃

译后记

译后记

哈拉帕文明年代与良渚文明相当或略晚,一向被认为是旧大陆四大古文明之一。而相对于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化的中文著作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我们对该文明的深入了解。犹记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迎检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派来的迎检专家便是来自印度的考古学家和申遗专家利玛·胡贾女士。在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良渚工作站)我们与利玛·胡贾女士有过一次座谈,我曾问起她对良渚文明和哈拉帕文明的社会发展的看法,在我问完这个问题后整个座谈的中心便围绕这个话题愉快地开展下去了。甚至在迎检结束后莉玛·胡贾女士还专门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哈拉帕文明的讲座。

《印度河文明》的作者简·麦金托什是苏格兰人。她在剑桥大学学习考古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并在剑桥大学担任教职多年。她参加过伊拉克、塞浦路斯、印度和英国等国的田野考古工作。自1995年以来,她一直从事考古相关的著作及文章撰写,以及多媒体方面的工作。该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又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哈拉帕文明的考古成果和相关认识。难易程度也比较适中,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入门者。本书由陈明辉和林森完成。陈明辉完成了第1-6章和11-12章的翻译,林森翻译了第7-10章,整个书稿由陈明辉整合和统稿。

由于学力有限,本书的翻译难免会有错漏,敬请读者谅解。

陈明辉、林森

2021年11月15日

《书写者、武士和国王:科潘城邦和古代玛雅》

建筑、雕像和彩绘,所有装饰生命的艺术形式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蓬勃发展;演说家、武士和政治家,美丽、抱负和荣耀都曾经于此鲜活而后消失,没人知晓凡此种种就是它们过去的实证或者能述说它们的往昔……它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漂浮在大海中破碎的船板,桅杆不见了,船名已隐没,船员也都消失了,没人知道它从何处来,属于谁,航行了多久,或者是什么导致了它的毁灭……

《书写者、武士和国王:科潘城邦和古代玛雅》 [美]威廉·L.费什著,孙瀚龙、张森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内容简介

在现代洪都拉斯境内的科潘曾经是古典期玛雅文化的伟大城邦之一。它在热带雨林里隐匿了将近一千年后,直到19世纪时才被重新发现。在这里,探险家们发现了被毁弃的神庙、广场和比新大陆任何一处遗址都要多的象形文字和雕塑纪念碑。但那些石头是沉默的,那些文字是未被释读的,究竟是谁统治着这个古代城邦?而它又繁盛了多久,最终又是何以灭亡?

基于在科潘遗址持续了一个世纪的研究,本书全面展示了玛雅文字是如何被释读的,并以最新的墓葬发现解开了科潘的历史之谜,其中主要描述了科潘从兴起到繁盛的国家之路、它的盛世与衰落,以及它最终的灭亡。本书将全面展示古代科潘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国王和他的人民与祖先建立沟通的放血仪式,城邦的统治者参加的神圣球赛,以及书写者留下来的如此详尽的关于他们时代的记录。科潘精美绝伦的建筑、雕塑和玉石制品在本书的插图和照片中得以充分地展示。

这是一本以丰富的一手材料和持续进展的考古新发现颠覆我们对于古代玛雅认知的好书,也是一本将消失的科潘带回现实世界的佳作。

作者简介

威廉·L.费什: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玛雅文明权威学者、著名考古学家,长期致力于中美洲和墨西哥考古学与民族学,曾担任哈佛大学中美洲和墨西哥考古学与民族学中心鲍迪奇教授、人类学系主任以及皮博迪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师从20世纪美国著名考古学家、聚落考古开创者戈登·威利。他长期致力于玛雅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与修复,在国际学术界颇具声望。因其卓越贡献,他曾被洪都拉斯总统授予何塞·塞西略·德尔巴列(José Cecilio del Valle)勋章,曾与芭芭拉•费什共同获得了洪都拉斯文化艺术部长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出版近10本著作,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等。

译者简介

孙瀚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在读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专业,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参与发掘十多处史前遗址的发掘,研究论作十余篇,同时有译作《偃师商城的仪式宴飨与权力获得》。

张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201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学专业,现主要从事浙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安吉古城遗址、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衢江孟姜土墩墓群,金衢地区先秦时期遗址调查等工作。

目录

第1章 科潘和古典期玛雅文明

玛雅的神秘

中美洲和玛雅

考古分期

科潘:一处古典期玛雅文明的中心

科潘河谷

拼合历史

第2章 科潘河谷及其环境

定居的动力

科潘河和它的功劳

地质的历史与耕地分布

河谷地带土地利用的历史

边界理论和农业

第3章 玛雅考古走向成熟

最早的中美洲考古和探险

莫斯莱、皮博迪博物馆,以及第一次科学的调查

卡耐基时代

最近的调查

第4章 玛雅河谷的前古典期到古典期

中美洲的前古典期

探寻科潘前古典期

9N-8号建筑的奥尔梅克式平面

前古典期晚期到古典期的转向

古典期的中期

第5章 走向国家之路

政治演进和玛雅的案例

科潘王国的崛起

雅什·库克·莫:科潘王朝的建立者

建国者的早期继承人

从河谷变迁的视角

王宫区发现的古典期中期墓葬

公元5世纪和6世纪的王朝历史

第12王的统治

18兔子——政治家和君王

第6章 科潘“马赛克”:重塑建筑、信仰和历史

科潘的建筑雕塑

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18兔子的纪念碑

卫城内命名过的建筑或房屋

最后几位科潘国王的政治策略

科潘的书写者和武士

第7章 伟大复兴:象形文字台阶

象形文字台阶项目

铭文和图像

考古学证据

从科潘和基里瓜的角度看古典期玛雅战争

第8章 雅什·帕克统治下的生活

雅什·帕克统治时期的聚落形态

古代城市的内部结构

城区内的经济专业化

科潘河谷的政治赞助

与内地的关系

雅什·帕克统治下的卫城

崩溃的序章

雅什·帕克的遗产

第9章 政治的崩溃及余波

关于科潘的“古典期玛雅崩溃”问题

贵族们的叛乱

王室的最后一块铭文碑

从河谷的角度看

城市化与古典期玛雅秩序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后记

前言

对于古代玛雅文明的学术理解正在快速增长。这一引人入胜的文明经常出现关于其发展历程的新见解和新的研究成果,且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单就最近的20年看,有关中美洲南部低地玛雅文化发展问题的传统观点经过重大修订,时下的观点通常与此前的观点只有极少的相似性。在所有关于玛雅的令人智识上兴奋和备受启发的成果中,也存在一些阻碍玛雅研究进程的若隐若现的“乌云”。其中最为不利的“乌云”之一就是关注古代玛雅贵族阶层和关注非贵族的农民、商人与手工业者的学者之间的持续分化。前一类学者受到近来玛雅象形文字释读工作大踏步迈进的激励,已经在阐释玛雅特别是古典期(公元250—900年)的政治模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后一类学者,受到对低地区域内古代玛雅聚落模式研究视野和复杂程度扩展的鼓舞,也已经获得关于众多玛雅城邦的功能和农业系统何以支撑它们的重要认识。这两类极为宽泛的研究理应相互补充,可实际上它们经常因为学者在学术兴趣上的分歧而被割裂。

幸运的是,对中美洲洪都拉斯伟大的玛雅城邦科潘的持续研究正连接起贵族阶层和非贵族阶层研究之间的鸿沟。这处以其引人瞩目的雕塑和建筑而闻名的美丽遗址,数十年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在这处遗址所做的田野考古工作历程,折射出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玛雅研究经历的一般变化。科潘最初进入公众视野是由于150年前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和弗雷德里克·凯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的传记和插图,而后是19世纪阿尔弗雷德·莫斯莱(Alfred Maudslay)的介绍。在玛雅低地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工作是由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100年前在科潘发起的。随后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实地研究和修复,其中就包括西尔韦纳斯·莫利(Sylvanus Morley)对象形文书开创性的研究。

直到最近,在科潘城内和河谷周边乡村的田野工作由一些知名学者主持,大体上沿着戈登·威利(Gordon Willey)、克劳德·鲍德兹(Claude Baudez)和威廉姆·桑德斯(William Sanders)的研究方向,而最近的工作则是由本书的作者威廉·费什(William Fash)所主导。这项新的研究,从费什及其同事正在工作的科潘仪式核心区扩展到城市数千米外的农人居住区,有助于细化当下对于玛雅古典期文化的整体认识,不仅涵盖了科潘的统治阶层,也包括受其劳役的农民。

在这本阐述清晰的书稿中,费什教授将综述最近在科潘的研究,特别是他指导的“科潘马赛克项目”的成果。他将非常卓识地展示科潘象形文字释读上实现的新突破、科潘建筑的新研究,以及基于对科潘河谷整体环境和聚落模式新的理解的对贵族阶层建筑的发掘工作,由此展现迄今为止所能获得的关于科潘城市发展和最终消亡的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图景。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读者们可以对科潘的新视角以及由此扩展的对古典期玛雅世界的新理解一探究竟。

杰里米·A. 萨布罗夫(Jeremy A. Sabloff)

科林·伦福儒(Colin Renfrew)

译后记

2018年初夏,我有幸到访洪都拉斯科潘遗址,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对玛雅文化以及科潘遗址有了最直观和最真切的感受。

《书写者、武士与国王:科潘城邦和古代玛雅》是我在科潘工作期间读的第一本有关玛雅文化的外文著作,在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赫赫有名的威廉·费什教授,他是享誉世界的玛雅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除此之外,此次科潘考古队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李新伟教授告诉我,“这本书是研究科潘考古必读的七八本书之一”,可见该书的分量和地位。

更幸运的是,在李新伟教授的引导和带领下,我对书中提到的大广场、鹦鹉球场、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王宫区建筑群等重要遗址点,以及遗址区和博物馆展示的各类石雕、神庙、祭坛、石碑等珍贵文物都有近距离的体验和观察。可能是有现场感的缘故,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费劲,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历。本书对科潘的研究历程、主要发现、文化特质、君主国王、兴衰过程等内容的叙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加上书中精美的插图和照片,能给每位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它带给我的感受就是“纯粹”,虽说是专业书籍,但也能面向公众,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科潘和玛雅最完整的故事。

正因为这样的深刻印象和经历,当我的同事陈明辉谈起“世界古文明译丛”的立项书目时,我毫不犹豫地向他推荐了这本书。李新伟先生也向费什教授转达了我们翻译的计划,并得到了他的支持和同意,在浙江大学出版社顺利拿下了翻译版权之后,我和张森便开始了本书的翻译工作。

经商议,本书由我翻译出版前言、致谢以及正文第一章到第五章,张森翻译第六章到第九章,文中的插图、脚注由两人共同翻译,最后由我统稿校对,存疑之处则请李新伟先生帮忙勘误,对此深表感谢。

最后,本书作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世界古文明译丛”书目之一,得到了浙江省省委宣传部“良渚文化宣传经费”、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和良渚博物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考虑到翻译水平有限,对于译文中可能出现的错漏,我们深表歉意,也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孙瀚龙

2022年6月6日

《诸神之城:特奥蒂华坎》

[英]乔治·L.考吉儿著,李默然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预计2022年12月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