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唐代加彩俑
唐代加彩俑属于陶胎加彩之类,常被纳入广义的「彩绘陶」中,这个传统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陶胎加彩器可以分为二类,其一是在瓶、罐、壶、盆、尊等器皿上绘画几何纹样或象生图案,其二是在象生俑类表面涂敷色块,以突显象生器物的造型。唐代加彩俑沿袭此一传统基础,运用娴熟的工艺技术表现自体性的特色,本文选介人物、动物、坐骑骆驼、天王及乐伎五类,说明唐代加彩俑的特色。
1.加彩人物俑
女子头挽双髻,身穿低胸内搭衣与宽袖长衫,表面涂绘各种颜料,突显衣着和发式。
人物俑是唐代加彩俑的主要品类之一,题材有文官、武士、仕女、仆役、胡人…等等,造型讲究生动写实,因此依照身分而有不同的特色,其中以仕女俑最能体现唐人的审美观。例如图一为唐代的加彩仕女俑,女子脸庞丰圆,眉眼细长,樱桃小口,头上挽着双髻,两侧头发朝前梳拢,并微向外展,烘托圆润的面容,身上穿着宽袖长衫,右衽开襟式的上衣,里面穿着V领内搭,腰带系于髋部,长裙曳地,裙摆露出尖头靴。女子左手上举于胸前,右手前伸,身体和头部微微侧倾,体态丰腴饱满,呈现「以胖为美」的审美观,表面配合发式、五官及衣着,分别施以黑色、红色及白色等彩料,更显仕女雍容华贵之美。
2.加彩动物俑
狮子睁眉怒目,注视前方,前肢竖直,后腿屈膝,蹲坐于台座上,姿态挺拔威猛。
动物俑也是唐代加彩俑的常见品类,题材有马、牛、羊、猪、狗、鸡、鸭、鹅、骆驼、狮子及镇墓兽等等,前面所述的禽畜多为墓主人的身家财产,后二者则是具有宗教信仰的守护神兽。例如图二为唐代的加彩狮子俑,头上双耳竖立,脸上横眉怒目,注视前方,嘴巴张口,露出獠牙,作咆哮状,前肢打直并立,肩肘处附加羽翼,后腿屈膝蹲坐,表面原有黑、红、白、褐等彩绘,可惜大多已经剥落。狮子是佛教信仰里守护庄严道场的神兽,唐三彩的狮子俑时常出土于地宫之中,大多采蹲坐姿态,表情动作十分丰富。此件加彩狮子俑虽然没有华丽的釉彩装饰,但是表情威猛、姿态挺拔,在原来的彩绘衬托下,应该也有震慑人心的气势。
3. 加彩坐骑骆驼俑
骆驼跪伏在地,背上驮负胡人,表面彩绘斑驳,颇能反映丝路行旅的风尘与辛劳。
骆驼俑是唐三彩的常见品类,也是加彩陶的题材之一,二者造型类似,但因装饰技法不同而有相异的风格。例如图三为唐代的加彩坐骑骆驼俑,骆驼匍匐在地上,昂首张口,朝上嘶鸣,前腿对折收蹄,跪伏在地,后腿半撑于后,臀部微微抬起,彷佛即将站起来的样子。骆驼背上隆起二个驼峰,双峰之间跨坐一个胡人,此人长得浓眉大眼、深目高鼻,头上蓄着微卷的短发,额间系带环绕脑后,身上穿着窄袖上衣和窄管裤,脚上套着翘头长筒靴,双手向前作拉绳状。骆驼和胡人表面原本施有红、黑、褐、白等彩绘,如今大多已经脱落,残留的彩料和附着的泥土构成斑驳的器面,更能体现丝路行旅的风尘与辛劳,别有一番韵味。
4.加彩天王俑
此对天王为胡人五官和武士造型的结合,表面施以彩绘,突显威猛刚劲的形象。(图四)唐代.加彩天王俑 此对天王为胡人五官和武士造型的结合,表面施以彩绘,突显威猛刚劲的形象。
天王俑是唐代墓葬的守护神俑,常以成对的形式和镇墓兽一起放置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除了有三彩器之外,也有陶胎加彩作品。例如图四为唐代天王俑一对,脸部为浓眉大眼的胡人相貌,头上戴着凤鸟造型的兜鍪,是武士必备的头盔,身上穿着铠甲,肩膀覆盖龙首披膊,腰间束带,下系护腹与垂膝裙,双腿套着护具,踩踏在小鬼身上。天王的神情坚毅,身材魁梧壮硕,双手握拳,屈膝站立的姿态雄健有力,与四肢朝天、表情痛苦不堪的小鬼形成强烈对比。虽然表面没有华丽的釉彩,但是表情、动作及衣着制作精细而不含糊,在原本彩绘的衬托下,更能突显刚强的气魄。
5.加彩乐伎俑
乐伎手持乐器,神情十分专注,表面原有彩绘呈现宫廷乐团的演奏盛况。
乐舞百戏俑在汉代已经十分成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仍然是随葬陶俑里盛行不辍的主题,除了世人熟知的三彩器之外,加彩陶器中也有许多精彩作品。例如图五为唐代的加彩乐伎俑,此组陶俑由六位乐伎女所组成,每个女子头上梳着各式各样的发髻,身穿宽袖上衣和窄管裤,披肩垂覆于膝上,手里拿着笙、箫、钹、琵琶、箜篌、腰鼓等乐器进行演奏。乐伎的面容饱满,神情专注,体态优雅自然,犹如唐代宫廷乐团的再现。乐俑表面施以红、黑、白、褐、金等彩绘,虽然大部分已经剥落,从残存的金红彩来看,原本的彩绘装饰颇为鲜艳,反映唐代音乐的兴盛与繁荣。唐代加彩俑在素烧完成的胎体上彩绘装饰,因为没有二次送烧而容易剥落,但是写实的造型紧扣人物和动物的样态,展现雕塑艺术的特殊魅力。下期将以长沙窑为主题,介绍此一唐代名窑的产品特色。
唐代加彩俑在素烧完成的胎体上彩绘装饰,因为没有二次送烧而容易剥落,但是写实的造型紧扣人物和动物的样态,展现雕塑艺术的特殊魅力。
- 0000
- 0004
- 0005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