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凌家滩,五千年前的宗教圣地
70942

凌家滩,五千年前的宗教圣地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1:26:430

2月20号晚,2022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总共327枚奖牌各有归属。而这些奖牌背面的设计灵感正是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滩文化中的玉双联璧。这份穿越古今的超级链接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个双联璧,它是外面一个圈里面一个圈,我们叫重环璧,从它的形态上来看,在全国独一的,凌家滩遗址也就这一件,它是出自87年张敬国教授‌‌的第一次发掘,在这个地层里面就出土了这件玉器,这是它的形态,它是有一种这个美学的思想在里面。

凌家滩遗址全景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领队‬张小雷说:‌‌是1985年在当地的村民在‌‌挖墓穴的时候发现的一些玉石器,我们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现场进行了调查,‌‌觉得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大型遗址,然后是从1987年开始,‌‌我们安徽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30余年的‌‌不间断的考古的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

张小雷如今是凌家滩遗址考古的现任领队,他介绍,1985年,这座埋藏在地下5300年之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凌家滩这个小山村重见天日。大量玉器从远古墓穴中发掘出土,玉人、玉龙、玉鹰、玉璜、玉龟和玉版,一件件玉器充满了神秘色彩。张小雷说:‌‌凌家滩的玉人呢,那种站姿的玉人,坐姿的玉人,‌‌一共是六件,‌‌分别出自两个墓,一个是87年的1号墓,一个是98年的29号墓地,‌‌而且每个墓各是3件。‌‌它这个玉人是呈长方脸,‌‌大眼,浓眉‌‌,蒜头鼻,耳坠穿孔,头上带有纵梁冠,‌‌冠后刻4条横线,‌‌两臂弯曲,十指张开,置于胸前,‌‌就像在祈祷一样。

凌家滩出土蹲踞玉人
凌家滩出土玉龟
凌家滩出土玉龙
凌家滩出土玉鹰

凌家滩的玉器目前已经发现了1000多件,在制玉工艺方面,凌家滩玉器制造已经形成了切割、琢磨、管钻技术。掏膛、减地、浅浮雕等技术都已经娴熟。凌家滩的玉器不仅数量丰富、工艺先进,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包含着大量的社会信息,通过这些玉器可以研究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当时社会的分层。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副主任张小雷说:‌‌靠在墓地的南侧最南端的一排,‌‌出土的玉器比较多,随葬品比较多,可以推测,南边这一排墓主人是当时聚落的统治者或者叫权贵阶层,‌‌在北侧呢是一些随葬品非常少的一些墓葬,‌‌这可能就说明他墓主是一些平民,这就是他们当时的一些居民的一些情况。

2008年,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重心从墓地转到聚落方面,经过钻探,专家们发现:原来,凌家滩遗址是一个有着内外两道环壕的超大型聚落。张小雷说:从聚落方面讲,‌‌它是当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同时期最大的超大型聚落,就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吧,‌‌然后它又有着明显的规划和布局,‌‌又有大型的防卫工程,‌‌它彰显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凌家滩遗址宛如一尊卧佛

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遗址可能已经达到了初级的“城市”规划水平。在这座远古时期的城市里,5000多年前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张小雷说:吃的什么呀,当时的气候环境是什么情况呀?有没有种庄稼一类的。把‌‌这个发掘的土壤进行再过水、补选,‌‌里面出现一些碳化的种子‌‌,植物考古鉴定是当时已经种植了这个水稻,然后又通过动物考古,对出土的一些残碎‌‌骨骼进行鉴定‌‌,有猪有鹿有虎,而且这个猪是家猪,‌‌证明了‌‌当时的人们已经饲养了家猪,‌‌这是他们的生活状况。

由此看来,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副主任张小雷说:从09年开始以来,‌‌我们国家进行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然后凌家滩就作为区域核心性遗址先后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中。‌‌由于它的年代比较早‌‌和内涵丰富,成为促进中国文明诞生的先行者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墓葬祭祀区保护展示情况

凌家滩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多年来也在持续不断推进。2013年,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立项,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遗址公园已基本建成。目前,遗址公园保护展示项目正在持续推进。张小雷说:第一要求我们考古要把遗址搞清楚,把遗址的形态搞清楚;第二是把这个遗址的内壕和外壕大致找到了。现在我们重要的、重点的工作,就是把它的真面目给揭示出来,‌‌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最大的任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