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聚焦江西的汉代考古
小瓜按:前些日子陕西发掘调查确认了汉文帝的霸陵一时刷屏无数。但要说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汉代考古发现,还要数江西的海昏侯墓,毕竟这个是真正挖了,而且方法非常科学,出土各类文物数不胜数,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使得在南方地区本没多少存在感的江西成为汉代考古的焦点。今晚央视一的《中国考古大会》也要播出海昏侯这一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横扫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国祚短暂,像一颗流星,在星空中光华耀目,随及瞬间即逝。汉——真正建立起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权国家,创建了中国历史辉煌。
一
汉代,从社会形态上已是古代高度文明的发展阶段,“这种高级形态往往表现为:人群划分方面,国家、民族及其观念完全确立,并形成长期而复杂的相互关系;社会组织方面,政府、官僚体制的系统运行,也形成了无所不在的主动性和强制性社会规范,整体社会千头万绪而秩序井然;社会生产方面,各主要领域持续发展,总体上处于前现代阶段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范围广大并影响深远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和宗教传统等……整个中国的主要地区都在统一文化之下”。
总之,汉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上承先秦,下启隋唐,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它开启了中国2000多年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的统治时期;汉代又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政权控制范围的扩大,各地的物质文化遗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一致性;汉代还是缔造和形成汉文化圈的时期,先进的汉文化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东至朝鲜半岛和日本,西至昆仑山以东,北至长城以北,南至东南沿海及越南等地,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汉代又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时代,西汉中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交通开辟之后,中西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汉文化中的外来因素也随之增加。概而言之,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创新,并汲取外来文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汉代文化,奠定了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持续发展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因此,对汉代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汉代考古属于历史时期考古学范畴。从历史年代看,上起西汉建立(公元前206年),下至东汉灭亡(220年),历经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约四百多年。它基本是以现今的中国版图对接,包括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汉文化区域和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区域。
汉代考古学的前身是传统的地理方志学和金石学。早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时期,许多的地理、方志、文学著作中就有大量关于汉代遗迹、遗物的记载。传统金石学对汉代古物的著录与考证,迄今仍是汉代考古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20世纪前半叶,由中国西北探险考察及其简牍研究肇其端,稍后东北等地汉墓的零星发掘,标志着近代考古学意义上的汉代考古的开始。
20世纪50—70年代考古调查、发掘全面铺开,考古资料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汉代考古断代分支学科框架基本建立。
1950年代末《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对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汉代考古所取得成果作了初步的总结;70年代初,俞伟超执笔编写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战国秦汉考古》讲义,对汉代考古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标志着中国考古学中汉代考古断代学科框架的基本建立。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末,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考古资料积累日益丰富,综合研究逐步深化,汉代考古形成若干专门化研究分野。
汉长安城未央宫、汉景帝阳陵、南越王墓以及数十座诸侯王、列侯墓葬的发掘,使我们领略到汉代文明的灿烂辉煌;各地发掘的中小型汉墓累计数万座又为认识汉代区域文化特征奠定了基础。
21世纪以海昏侯刘贺墓为代表的汉代重要考古发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于汉代文明的认知。
二
江西,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历史悠久。汉起为“南方昌盛之地”设置豫章郡。西汉初年江西境内设立的豫章郡,辖18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到东汉末年江西境内已设有3郡35县,奠定了今江西省行政区域范围。今天的江西范围与两汉时期相比,除西面的萍乡、吉安西部和上饶东北部外,其范围基本相同,可谓开创了现今江西的世纪版图。
江西汉代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清江盆地的古遗址、古墓葬的调查中,发掘了第一批两汉时期的墓葬。至80年代,又陆续发掘了部分汉墓,数量不多。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汉代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逐渐丰富起来,相应的考古简报和研究文章也日渐增多。
目前发现的西汉墓葬,大部分集中于赣北地区。70年代,在南昌东郊发现了西汉竖穴土坑家族墓地,宜春发现了西汉早期的木椁墓等,其文化面貌与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相似。除此之外,在赣南与岭南的关隘附近,也发现了部分汉代城址及一些墓葬。随着汉代大一统局面的扩张,横前堂砖室墓在东汉时期沿赣江南下,取代了先秦以来传统的竖穴土坑墓,如80年代在永新和赣州发现的东汉画像砖墓等。具有江西地区特色的墓内设砖柱的做法,也在汉晋时期随着人口的移动,逐渐向湘中南、福建等地区扩展。随葬品由西汉早期随葬品组合的鼎、豆、壶等,发展为西汉晚期墓内随葬仓、井、灶等以及模型明器。这些都代表生死观文明史的发展和变化,即现实生活在墓葬中的延续。2011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在考古学史上第一次揭露出布局完整清晰的西汉列侯墓园,并通过对刘贺墓的发掘,搞清了西汉中期列侯墓的标准形制,填补了汉代考古学的一大空白”。
目前江西汉墓的年代序列已大致确立,我们对于这一地区汉墓的文化面貌有了基本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停留在单个汉墓或汉墓群的考古材料的简单整理和介绍,对于器物的论述也不多,研究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如其中关于江西汉墓的整体概述、综合性文章和墓葬、随葬品的分期、分区研究等文章更为少见。近年来随着海昏侯研究的热度,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于江西汉代考古文化的关注,但还需要在按朝代、类别进行整理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汉代是个大一统的帝国,但“汉制”的建立与实行也有一个从汉文化中心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过程,江西本地传统的一些墓葬文化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及传播到周边其他地区。江西地区的墓葬文化从东周到汉代的演变状况,和汉晋时期墓葬的演变趋势及原因等问题都值得更深入地探讨。
江西地区汉晋时期城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较少,在80年代文物普查时对鄡阳城、寻阳城、大余南野城、泰和白口城等进行了部分调查、勘探和试掘。目前鄡阳城仅剩数十米城墙且已陷入鄱阳湖包围中,泰和白口城城址面积达23万平方米,除北部因赣江涨水冲刷损毁外,从规模和保存状况看,在省内都是最大的一处汉城遗址。城市的研究是江西汉代考古要做的一项长期工作,对于研究江西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江西地区烧造陶瓷的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前就烧造原始陶器,史前时期还发现高质量的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研究表明,丰城洪州窑历史悠久,最迟在东汉晚期就能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历经三国吴积累,西晋的发展,东晋、南朝进入兴盛期,盛烧时间一直延续到盛唐,晚唐、五代时期逐渐衰落,最终被其南面丰城钳石窑、吉安吉州窑、赣州七里镇窑,北面景德镇窑所取代,前后延续烧造瓷器的时间长达800年之久,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辉煌成就。
三
江西的汉代文化在南方汉代文化中具有地方特色,为推进江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和打造国内外汉代文化研究的高地,2021年8月4日,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中心在江西师范大学揭牌成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江西汉代文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前发掘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莲花安成侯墓葬、丰城洪州窑遗址等,为汉代列侯制度、手工业、城址等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两汉时期的各类文献记载丰富,且具有连续性,给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背景材料。考古学中的墓葬、城址及手工业遗址等发掘的数量庞多,尤其是不少的高等级墓葬的发现,给考古学提供了不同的关注角度。
随着汉代考古新资料的的不断增加和研究理论、方法、思路以及视野的不断开拓、深化,重写汉代历史将是汉代考古追求的目标。此外将汉代考古置于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中来认识问题,或可开拓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
考古学是以物质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历史研究中,考古学通过“透物见人”的研究方法,可以起到“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作用。这样提炼出来的科学成果,更容易为大众理解和认同,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科学而通俗的阐释,“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因此,我们应树立以考古学为本位,全面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学术理念和学术追求,构建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过程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阐述,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 0001
- 0000
- 0003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