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时期佛造像的繁盛
接上文2020年游学——山东古代佛教造像概述,山东佛教艺术遗存主要有三种:石窟、摩崖石刻和单体佛造像。这些佛造像以现在的青州为中心分布,那里是北朝和唐宋时期山东地区的佛教艺术中心,所以造像风格也最为精美。
从时间角度来讲,首先是北朝时期的佛造像。北朝包括了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
北魏时期,山东地区佛造像以一佛二菩萨的背屏式三尊像最为典型,佛像上的衣着开始有本土化的趋势,流行汉人的宽衣大袍,宽衣带,衣服厚重,衣摆飞扬,形体沉稳但也不失飘逸之感,佛像目光清秀,也不是西部地区严峻的形象,这些形象的改变反映了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文化崇尚和学习的进程。
东魏时期,背屏式三尊造像依然十分流行,佛像的衣着和装饰品逐渐更加精细化,对作为佛教护法形象的龙纹,雕琢也十分精细,这样的风格也是青州地区佛造像的突出特征。纵观当时全国,以青州地区对龙纹刻划的造诣最高。同时,菩萨像更加侧重肌肤的美感,多见华丽的璎珞的装饰。此时佛教造像的风格展现进一步汉化的趋势。
北齐时期,山东佛造像达到繁盛的时期,以单体圆雕像为主,佛像穿着圆领和袒露右臂的衣着,身体肌肉线条更为凸显,衣服轻薄贴身,有“曹衣出水”的说法,成为当时佛造像艺术的一时风尚。
背屏式造像,是山东地区北朝时期最为流行的佛造像样式。这类造像通常有圭形、矩形或莲瓣形的背屏,然后在背屏前用高浮雕、浅浮雕或线刻的手法,雕刻出主佛、菩萨、弟子、供养人或飞天等佛教场景,多为一佛二菩萨的三尊像,当然也有单尊或多尊的情况。早期的背屏式造像屏和座多为一体,屏部较厚,侧、、背多雕刻千佛等内容,体量大、气势恢宏。但是,后期屏和座分离多为榫卯结构,风格也逐渐飘逸,这和上文对各时期佛造像风格的变化相吻合。在众多背屏式佛造像中以青州龙兴寺出土的背屏三尊像艺术水平最高。所以,又有“青州风格”的说法。
青州风格,主要体现在北朝时期背屏三尊造像和单体圆雕造像上。背屏三尊像一般中间为主佛像,两侧各立一位菩萨,造像神态安祥,面露微笑,呈俯视众生状。一般在主佛像两侧雕刻双龙,龙口衔莲花,托举菩萨。龙和莲花雕刻得十分精美,是青州风格的标志性特征。背屏上部正中多为一单层塔,两侧对称雕刻飞天,其他部位装饰火焰纹。青州风格另外一大特征便是单体圆雕佛像和菩萨像多为薄衣透体,这些造像体态修长健美,服饰轻薄,表现出比例准确,身体匀称的造型之美。可参考相由心生:中古山东龙华寺出土佛教造像精品
北朝时期虽然是我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但是由于佛教太过于兴盛便会威胁到皇权和国家的经济命脉。比如,有些王朝佛教十分兴盛,很多皇帝干没几年就会出现,像同时期南朝的梁武帝,还有之后大理段氏多有出家去天龙寺。另一方面,古代土地税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寺院是不用纳税的。如果太多的寺院和人去出家的话,土地都被寺院吞并,国家土地就减少,人一有困难就出家,纳税人就变少了。所以历史上便有几次灭佛运动。北魏和北周时期发动过两次,佛教造像遭到了重大破坏。比如,我们在一些古代佛像上看到一些后人修补或装饰的痕迹,如造像残躯面上保留的小孔或铁条等,都是佛像多次被修复的证据。
扩展阅读: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佛造像、经卷和唐卡
2020年游学:西安碑林博物馆佛教造像
2020年游学:甘肃省博的佛教造像与壁画
日享一书BGg01《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
日享一书TLs01《圣境印象 印度佛教艺术 》
- 0004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