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山海关考察——天下第一雄关的过往
71223

山海关考察——天下第一雄关的过往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9:280

山海关,又称榆关、临渝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部,是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之间交通咽喉,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甘肃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因建于山海之间而闻名。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战争都曾发生在山海关,其中以李自成与吴三桂的战斗最为激烈。

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名为临榆县,县下实行里甲制,里亦称社、屯,当地民编为社,迁来者编为屯。清代,沿用明制,属直隶省永平府,辖卢龙、抚宁、昌黎县。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关增设临榆县。《大清一统志·永平府·临榆县》中记载:“秦皇岛,在临榆县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传秦始皇尝驻跸于此。”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古迹》中记载:“秦王岛,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对秦皇岛的描述见多且详:“秦王岛,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脉由东转西,插入海中,横压水面,远望形如卧蚕,海阳镇之水口山也,上有观音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山海关沦陷日本人之手,这里成为所谓“满洲国”的国境线,人们称它雁过拔毛的“鬼门关”。1948年11月27日山海关解放,曾划入辽西省,设山海关市,1952年底划归河北秦皇岛市,改为山海关区。

冬季的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二十六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十多公里处,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出关八百里,可到达古称“盛京”的沈阳,进关七百里,便是明清二代的帝都北京。这里正是地势险要,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四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其中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关口即山海关城的镇东门。它分城台和城楼两部分:城台高十三米,长四十四米,宽三十米,台下中央有拱形门洞。城楼坐东朝西,高十二米,坐落城台之上,东西宽十米,南北长十九点七米。楼壁北、东、南三面有红板箭窗六十八个,平时关闭,用时开启,可以开弓放箭。城楼上层正中高悬一块白底黑字、长六米宽两米的巨幅横匾,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行楷大字,是明代成化八年的进士,著名书法家萧显的真迹,笔锋苍劲,端庄有力,更增添了雄关虎踞的气势。如此一座雄关,历史上也曾有多位军事将领镇守此地,如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明末清初风云人物袁崇焕、吴三桂等。

山海关的城楼

在这样的一个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必然有无数经典的战役曾经在此发生,其中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战斗最为激烈也最为有名,故称该战役为“山海关战役”。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当年的激烈场面及过程大体如下。

1644年三月明灭亡时,吴三桂等撤入关内的辽东官员却很快地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但是三月二十六日左右,吴军行至河北玉田县,离北京已不远了,吴三桂突然改变主意,由投降大顺转持敌对态度,其原因众说纷纭,没有固定说法。

山海之间的山海关

他决定回师夺取山海关实际上意味着他在同大顺政权决裂之时已经把投靠清廷作为出路。为了给自己增添一些本钱,他不是率部出关以丧家之犬的形象向清方投降,而是玩弄手腕,一面“遣人东乞王师”,以京东要塞山海关城为见面礼;一面“遣人绐贼缓师”,“以待本朝大兵”。李自成获悉吴三桂叛变占领山海关的消息后,经过紧张的商议,决定一面安抚吴襄,以吴襄的名义写信规劝吴三桂,希望借父子之情使他幡然变计;一面作好武力解决的准备,出兵平叛。四月十三日晨,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不过李自成依然没有放弃招降吴三桂的想法。但由于吴三桂同清方勾结已成定局,招降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了。四月十三日晨,大顺军由北京向山海关进发。行至三河县遇到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谎称吴三桂仍愿意投诚,请求缓师。在这关键时刻,李自成又一次受骗了,他派明朝降官密云巡抚王则尧以兵部尚书的官衔去山海关同吴三桂谈判,随即放慢了进军速度。从北京到山海关大约五天可达,大顺军却在八天之后即四月二十日才进抵关西。这时,才知道王则尧已被拘押,吴三桂和高第的军队在关内沿石河一线做好了作战准备,除了武力解决,没有招降余地了。

四月二十一日上午辰时,山海关战役开始。李自成为了全歼关辽兵,防止吴三桂部被击败后引残部出关降清,作出用兵部署:把主力放在石河西,另外派遣部分军队包抄至关内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双方激战一昼夜,到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已有不支之势,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向大顺军投降。吴 三桂见情况危急,亲自带领部分兵马和当地乡绅冲出关门,请清军立即参战。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二十一日晚驻营距关城十里,二十二日晨进至离关城仅二里的威远台(在名叫欢喜岭的小丘陵上,今名威远城,实误)观战。经过一番谈判后,让吴三桂立即回关准备接应,同时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采取重点突破战术。这时正值大风扬尘,能见度很低,清军得以从容布阵。少顷,风止,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强弱易形,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阵容大乱,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李自成立马于小岗阜上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著名的山海关战役就以大顺军的战败而结束,大清朝开始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历史。

如今,这座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以其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诗人陈志岁游山海关,在其《山海关》诗中发出如下感慨:“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即使到了今天,山海关依然不失战时的军事重镇,和平年代的交通要道和研究古代军事要塞的重要地点和旅游胜地。

附记:本文为2012年4月写的一篇习作,回看当年写的文字不忍直视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