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嬴族”:始于五帝时代,传承于夏商周,终于二世之手
距今8500年前后,在苍茫起伏的齐鲁大地上,形成了东夷族群。在此后数千年,东夷纵横南北,尤其大汶口文化时,东夷势力急速扩张,东至海滨、北达渤海、西至中原、南至江淮,成为上古中国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在东夷族群之中,史书记载最多、传承时间悠久的是“嬴族”。根据文献记载,嬴族始于五帝时期,传承于夏商周三代,终于秦二世之手,至少明确传承了2000余年,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嬴族与夏族争权:夏族棋高一着
帝舜时期,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简而言之大概伯益善于驯养鸟兽,于是被帝舜赐予嬴氏。当然,宋代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记载:“以所居于嬴,故因生以姓。”不管是赐姓,还是因地得姓,总之此时嬴族正式出现,第一任族长为伯益。
伯益得姓之后,担任重要官职,成了帝舜重臣,此后辅佐大禹成功治水。帝舜时期,还有一件攻打三苗的大事,现代考古在安徽蚌埠发现“禹会村遗址”,高度疑似史书上的“涂山之会”(又称禹会诸侯),之所以在此召开誓师大会,原因或是在此与伯益率领的东夷军队会师,然后一起出兵攻打位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三苗势力。若是如此,大禹与伯益就可能结成了政治联盟,共同对抗帝舜,故而大禹才能继承帝位,这里面就有了阴谋论的空间,暂且不表。
大禹继位之后,先是选择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又选择了伯益为继承人。大禹去世后,禅位于伯益。由此可见,上述大禹与伯益结盟未必没有道理,大禹禅位伯益可能是一种政治利益的交换。
但夏启为代表的夏族,并不乐意伯益称帝,最终夏启驱逐了伯益,由此开启了夏朝。夏启与伯益的权力交替,真相到底如何,战国策记载了一个阴谋论,即“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不管真相如何,夏族抢了嬴族帝位,由此导致后羿代夏(又称太康失国)的政变,接着寒浞称帝,导致夏朝中断半个世纪,最终由少康中兴夏朝。
此后,嬴族与夏族关系不详,大概率是夏朝无法灭掉嬴族,嬴族难以抵挡夏朝,于是嬴族臣服于夏朝。
商朝晚期的嬴族:商朝铁杆盟友
现代考古表明,商族源于北方,此后逐步南下,距今4000年时在石家庄一带,通过漳河型文化、辉卫型文化来看,后来商族逐步南下,最终逼近夏都二里头。因此,商族不是出自东夷,而是一个南下的北方族群。
在商汤伐夏时,商族有没有取得东夷帮助,缺乏相关文献记载,但在商朝中期,东夷与商族矛盾重重,甲骨文记载武丁妃子妇好就曾攻打过东夷,纣王时更是因为攻打东夷而让周人崛起,即《左传》记载的“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
然而,商族与东夷关系时好时坏,但与嬴族关系却不错,尤其是商朝晚期时,嬴族更是商朝的铁杆盟友。
《甲骨文合集》记载:“乙丑:王命垦田于京,于嬴垦田”,“己巳卜,在嬴贞……”等。显然,商朝与嬴族关系不错,否则不会如此记载。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武王去世后,武庚(纣王之子)发动叛乱,嬴族参与叛乱,周公东征杀了武庚,“飞廉(秦始皇祖先)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此后周人将嬴族西迁,由此形成了西边的秦国。毋庸置疑,嬴族必是商朝铁杆盟友,所以才会参与叛乱,并被周人西迁。
尤为重要的是,西周金文中“京夷”和“秦夷”等并称,比如师酉簋铭文中就有“秦夷、京夷”的记录,因此西迁的嬴族,除了秦国一脉之外,还有京国一脉。不久前考古发现,京国位于陕西韩城一带,都城被称为“京师”,也即“陶渠遗址”。由此可见,周人对于“顽敌”,采取的是分而化之,将其迁离故土,并分化成几部,进而削弱其力量。
纵横周朝的嬴族:秦国一统华夏
根据史记记载,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分化出10几个姓氏,比如徐氏、郯氏、莒氏、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其中,名气最大的有两个:
首先是赵国。上文谈到的嬴氏飞廉,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恶来,次子叫季胜。其中,武王伐纣时,恶来为商朝血洒疆场,季胜没有上战场,他的后代为周王室驾车,后来被封在赵城,最终三家分晋后建立赵国。战国晚期,赵国是唯一能够与秦国争锋的国家。
其次是秦国。恶来后代被迁到西部,季胜后代发迹后,恶来后代与有荣焉,于是也自称“赵氏”。后来,恶来后代秦非子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不是诸侯)。在东西周之交时,因为秦襄公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就被封为诸侯。秦国建立之后,一直在西部称王称霸,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有了争锋天下的本钱,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天下。
周朝时期,嬴氏建立的国家,除了赵国、秦国之外,还有京国、江国、徐国、梁国、黄国等等。在整个周朝,除了姬姓诸侯之外,可能就是嬴姓诸侯最多,但多数集中在东部,春秋战国时这些国家基本都被灭亡。
总之,嬴族后裔在周代取得了大发展,最终秦国灭亡了周代,这似乎也是一种轮回,为商朝与飞廉、恶来成功复仇,并首次建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惜的是,秦朝二世而亡,嬴族随之烟消云散。
秦朝灭亡之后,纵横中国至少2000年的嬴族,也就随之消亡,彻底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至于嬴姓,由于六国贵族都痛恨秦国,秦国嬴姓之人四散逃亡,为躲避追杀,嬴姓之人普遍改为他姓隐居,这就是后世嬴姓稀少的原因。如今,全国嬴姓大约只有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四川、贵州等省份。
虽说嬴姓式微,但其派生出的姓氏却不少,文献上说是嬴姓十四氏,即廉、徐、江、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换言之,嬴族灭亡、嬴姓式微,但其实也还在传承,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