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台只是因为贪腐吗?嘉庆皇帝为什么要杀他
在长盛不衰的清宫戏和通俗读物中,清代高官和珅的贪官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扮演者王刚到各地演出时,受到过基层官员不怀好意的崇拜和欢迎。
电视剧中的和珅,最终也是在宠爱他的乾隆皇帝驾崩后,因经济问题而彻底倒台,涉案金额极为惊人,以至于和珅在地摊读物中常有「中国古今第一贪」的传奇头衔。
和珅真的是大贪官吗?嘉庆皇帝真是为了反腐才杀掉他吗?
1、和珅的快速死亡
和珅的贪官形象,早在清代就已出现。
清代笔记汇编《清稗类钞》称,和珅被嘉庆处死后,抄家所得多达八亿两,这笔钱全被嘉庆收入腰包,以致民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流行。
根据这种说法,和珅无疑是千古巨贪,也是因贪腐问题栽在了嘉庆手里,堪称大快人心。
然而,就清宫档案《清仁宗实录》的相关记载看来,此案的整个经过都疑点重重,几乎每个环节都大有问题。
最引人注目的疑点,就是嘉庆杀和珅的时机。
和珅被杀距乾隆病死仅有十五天。嘉庆四年(1799 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病死于故宫养心殿,四天后,嘉庆便将和珅下狱,并在正月十五公布其二十条大罪,正月十八赐其自尽。
这种高效率并不正常。清朝入关后,历代皇帝极力宣扬孝道,康熙死后,雍正戴孝 27 日,斋居素服三年;雍正死后,乾隆守棺 27 日,行三年之丧。而嘉庆在先帝尸骨未寒时,就突然诛杀深受乾隆宠信、且受命主持其丧礼的重臣,手段堪称离奇。
更蹊跷的,是此案的办理过程。
和珅位高权重,案情复杂,理应逮捕后细细查办,务求罪证详尽。然而从和珅被捕,到嘉庆公布罪行,总共只花了 7 天,从逮捕到处死,只用了 10 天。相比之下,抄家工作倒是足足用了近四个月。
嘉庆的行动如此仓促,显然不合常理。
而且,和珅下狱后,审理并不顺利。与之同时下狱的军机大臣福长安,始终招不出和珅的谋逆行为。最终公布的和珅罪行,也多是鸡毛蒜皮,完全谈不上大奸大恶。
然而,嘉庆却以罪大恶极为由,剥夺了和珅作为皇族亲贵的减罪权利,务求置其于死地。
最令人诧异的是,则是和珅的罪名。
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日公布的「二十大罪」,今天看来绝大多数荒诞不经。
如第一条大罪,说乾隆册立太子时,和珅曾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提前透底,这分明是和珅讨好嘉庆。
第二、三、四、六、七条,例举和珅骑马乘轿入禁宫、嫌乾隆朱笔字迹模糊而另行誊写等事。但这分明是和珅极得乾隆宠信,关系实在太好,却被说成和珅对乾隆大不敬。
大罪里涉及政治的内容,主要是说和珅把持吏部、刑部工作,影响人事任免,但也大都是乾隆的授意。
唯一还算靠谱的,是说和珅对乾隆报喜不报忧,导致镇压白莲教久战不能取胜。而和珅的房屋违规、持有巨额财产等项,到最后才被提起。
然而,正是这些罪状,最终给和珅安上了「大逆」的罪名。在《大清律例》里,「大逆」的恶性仅次于「谋反」,是指「不利于君」,涵盖从谋害君主到侵犯皇家尊严的所有罪行。
这意味着,给和珅定罪最主要的依据,恰恰就是那些琐碎荒唐、将乾隆的宠信硬说成和珅大不敬的罪名。至于结党营私、巨额财产等,并不属于「不利于君」,不过是为了论证其十恶不赦、罪该万死的随赠品。
嘉庆对和珅的突然袭击,虽然大获全胜,但如此草率荒唐的定案,显然无法服众。甚至在嘉庆还在位时,就已引起争议。
2、和珅有多少钱
嘉庆十九年五月,国史馆进呈奉命编写的《国史·和珅列传》。没想到,嘉庆阅后大发雷霆,将编写者革职治罪。
嘉庆的理由是,这篇传记对和珅的罪恶交代不清,简要排列历任官职后,就大段罗列被捕后的谕旨,根本看不出和珅之前错在哪里。经查,原稿里曾有罪状4条,结果在编辑过程中被逐一删除。
可见,在当时的史官看来,嘉庆加之于和珅的罪名已很难成立了。
官方罪名既然不能服人,流言就难免滋生。
从道光年间开始,野史笔记中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所谓和珅抄家清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嘉庆治和珅是为了以其家产填补国库之说。
在目前能见到的野史笔记里,和珅被超没的家产有多个版本,数额均极为巨大。
除了徐珂《清稗类钞》提到的八亿两,还有史梦兰《止园笔谈》里的「银九千四百余万,金五千八百余万,玉器作价七千万,珊瑚等作价一百三十万」,《殛珅志略》里的「五千四百余万两」等。
在现代知名度最高的,则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一本《和珅犯罪全案档》。其中仅已估价的金银、人参、玉器等,便值两亿多两白银。
考虑到乾隆晚年,清政府每年收入约为白银 7000 万两左右,这些数字只要有一个是真的,这笔抄家巨款就能显著改善清政府财政状况,「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便可以成立。
只可惜,这些数据全都是靠不住的。
早在 1986 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佐哲就发现,《和珅犯罪全案档》根本不是正规档案,而是晚清太监从宫外抄来的。
和珅家的真实财产并不难查考,早已清楚记录在《清仁宗实录》中嘉庆四年三月二十八日负责抄家工作的绵恩、淳颖等人的奏章里。
依照这份奏章,和珅的家产除难以计价的珠宝、书画之外,有现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现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房屋、土地、当铺、车辆等折价数十万两。统一折算成库平银,共计 355 万两。
若将按当时汇率折换,这 355 万库平两总计约 118 万英镑。按英格兰银行的历史通胀换算,约合 2016 年的 1.2 亿英镑,10.2 亿元人民币。
因此,和珅家族的资产虽然堪称丰厚,但换算起来,却只有 2016 年福布斯中国 400 富豪榜末位的约六分之一。相较和珅在官本位社会里取得的地位,这实在不能算多。
和珅的财产,甚至不如清代从事外贸的富豪伍秉鉴、胡雪岩,他们的家产有千万两之巨。在清廷每年 7000 万两的收入面前,和珅的355万库平两也无法让「嘉庆吃饱」。
事实上,嘉庆在查办和珅案之初,就明确表示过,和珅的贪腐问题并不重要:「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而种种贪黩营私,犹其罪之小者」,「至其营私骫法,原所不计」。
和珅抄家结束后,内阁学士萨彬图多次上奏要追查和珅的「隐产」,结果遭到严厉训斥。可见,嘉庆对和珅的贪污罪行及其财产多少并无兴趣。
那么,嘉庆急匆匆的诛杀和珅,又是为了什么?
3、和珅的真正罪名
嘉庆的真正动机,在和珅死后曾有所流露。
嘉庆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嘉庆在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的批复里写道: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实出于万不得已。
二十七日,他又在广东巡抚陈大文奏折的批复里写道:
天下至大,兆民至众,近年皆为和珅所蒙蔽,诸务废弛。若不速办,几不可问矣。不得已之苦衷,惟上苍昭鉴耳。
嘉庆处置和珅的真正原因,正是这句「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
要理解这句话,就要从乾隆末年到嘉庆初年的政局说起。
乾隆六十年(1795年),85岁的乾隆宣布禅位,把皇位传给儿子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新皇帝为嘉庆。
乾隆虽然退位,大权却不肯放手。他在传位诏书里就明确表示:「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
据朝鲜使臣记载,乾隆甚至让和珅向各国使臣说明:「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新登基的嘉庆其实只是摆设,实权仍在乾隆手里。
然而,85 岁的乾隆毕竟年迈力衰,无力处理繁重的政务。为了驾驭庞大的帝国,乾隆将大多数日常工作交给了其宠臣和珅,从而形成了内有乾隆,外有和珅的格局。
乾隆成为太上皇后,和珅的权势达到顶峰。不仅兼任军机大臣、御前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要职,还把持吏部、户部、理藩院尚书的工作,将大部分政事、人事、财权揽于一身。
乾隆专宠和珅,并不仅仅因为和珅善于逢迎上意。和珅的确是满族贵族中少有的能臣,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曾处理过六世班禅来京、马戛尔尼访华等重大外交事件。与汉族士大夫相比,尤其还善于处理财政问题。
但不论和珅有多大的才华,在嘉庆初年的政治格局中,他都势必会得罪嘉庆帝。因为大事由乾隆拿主意,小事由乾隆授权和珅拿主意,在官僚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中心只会是乾隆与和珅,而不是大权旁落的正牌皇帝嘉庆。
和珅执政时所享有的特权,也都被嘉庆视作对自己的威胁记在了心里。
清朝的军机处,本来是方便皇帝独揽大权的秘书机构。然而到嘉庆二年,和珅成为首席军机大臣时,精力衰竭的乾隆竟授权其制定所有治国方案,并可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下达谕旨。
从嘉庆的角度看,这几乎是授权和珅分享皇帝的权力。
由于军机大臣取得了政治决策权,和珅也就改变了外朝奏折直送御前、皇帝亲自拆阅的传统做法,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如此一来,皇帝与外朝的信息渠道,都被和珅把持的军机处掐在了手里。
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和珅还模仿军机处,建立了一套「影子军机处」,凌驾于百官之上,为自己服务。
可想而知,在初掌大权的嘉庆眼中,和珅是比历代任何奸臣都更可怕的威胁,嘉庆必须先下手为强,除恶务尽。
嘉庆扳倒和珅期间的一系列举措,也能揭示出和珅真正错在哪里。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就在和珅刚刚被逮捕时,嘉庆就宣布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抚藩臬奏事时应直达自己,严禁再关会军机处,随后又在全国大范围撤换官员。
此后终其一生,嘉庆都竭力压制军机处的权势,以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
为了彰显嘉庆新政的开明,反衬和珅擅权时堵塞言路的做法,嘉庆帝特地发布谕旨,令全国官员建言献策。不过,嘉庆四年九月,翰林院编修洪吉亮只是对时政稍有贬损,就被扣上「大不敬」之罪,流放伊犁。
- 0000
- 0003
- 0000
- 0000
-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