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淑:因长相太丑新婚夜吓跑新郎张恨水,独守空房45年,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都说琼瑶是中国言情小说之鼻祖,其实还有一位比她更鼻祖。
1938年春,当琼瑶在浪漫的巴蜀之地四川成都呱呱落地之时,其旁边的另一座氤氲之都重庆,一个风华正茂的浪漫才子,已在构思着他浪漫的《八十一梦》……
他就是张恨水。此时43岁的他,已经稳稳坐上了中国言情文学第一把交椅之位,成了中国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代表。16岁出道的张恨水,纵横文坛20多年,早已红透半边天,其惊世之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已经奠定了他在中国通俗文坛不可撼动之地位。
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金粉世家》剧照
后来人们谈言情小说必称琼瑶,是因为她的作品主题太过单一,非爱情不写;而相对而言,张恨水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厚,还有爱情之外的元素,比如他的长篇小说《虎贲万岁》,就是描写抗日战争中的常德保卫战的,被誉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张恨水作品
张恨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才子,他几乎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尤善小说。他一生创作了数十部长篇小说,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他的创作过程有许多传说,比如说他写作从来不打草稿,每每下笔数万言,一挥而就,不用修改,直接在报刊上连载;并且他能够同时写作多部小说,最高纪录是七部长篇同时进行,简直神笔。那么他为何能有如此神奇的发挥?笔者认为,这跟他多彩多姿、坎坷曲折的爱情经历有关。本文就来叙说一下张恨水的爱情:
她是张恨水原配夫人,长相奇丑,新婚夜吓跑新郎;独守空房,却抚养情敌儿子10年;她任劳任怨,把张恨水一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给张恨水的二房夫人当保姆,临死前还把自己的两枚金戒指送给她的两位“情敌”,堪称世上最低调长房夫人……
(一)丑女“骗婚”
她的爱情从“骗婚”开始。
不说才华有多出众,仅从张恨水留下的不多的照片来看,年轻时的他即便不是风流倜傥,也至少是比较英俊的,再加上不错的家世背景,他也不会娶一个,也不可能看上一个丑女当老婆。然而,事实则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丑女子。有多丑?能把男人吓跑那种。
1913年,张恨水18岁。不论男女,这个年龄绝对是花季。那一年,花季少年张恨水被母亲逼着娶媳妇。18岁并不大,母亲着什么急呢?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人。他有很厉害的出身,不仅是书香门第,而且是武将世家,其祖父曾经做过参将,其父张钰也有相当的武功,文武皆备。张恨水自小读书非常优秀,10岁便阅读了《三国演义》等名著,开始学写作,11岁便开始发表作品,妥妥的一个才子。
但后来张家渐趋没落,张恨水17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因此,作为家中的长子,母亲便开始给他张罗婚事。还有就是,1913年9月,张恨水就读的垦殖苏州蒙藏学校解散了,他正辍学在家,于是母亲想趁机把儿子的婚事办了,省得以后儿子“飞了”就不好办了。旧时,失去丈夫的女子,基本就靠儿子了,其心情可以理解。
当然,张家还是有门槛的,母亲也不会随便给儿子定亲。她托媒人给张恨水选定的对象也是出自书香门第,即一私塾先生家的女儿,名叫徐大毛。一听这名字,就感觉有点不妙。既是教书先生的女儿,怎么也得弄个文绉绉的名字啊。但母亲并不介意,人好就行,甚至不识字都没关系,那时候的女人有几个认字的。当然,媒人也保证,人品、长相都绝对没问题。
但张恨水毕竟是受过新学教育的,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无奈自己是个孝子,况且父亲已经过世,他实在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这跟当初的鲁迅有点像。但他向母亲提出一个条件,我可以接受,可我必须事先看看对方长啥样。按他的心思,见了对方,不管他长啥样,我直接一票否决!开玩笑,本公子一大才子,岂能娶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女人当媳妇?
那时候父母包办婚姻,子女在结婚前是不准见面的,是好是坏,听天由命。鲁迅就是这样吃的亏,媒人把对方夸得一朵花似的,结果一拜堂露馅了,自认倒霉。张恨水母亲也开通,再说这是张家的大公子,也不能胡乱找个媳妇不是。于是就答应儿子去偷偷见下徐大毛。
必须是偷偷地见,不能光明正大。于是张恨水就跟着媒婆去相媳妇了。选定的地点在一个戏院里。
两个人站在戏院二楼的走廊,看着下面陆续进场的观众。少顷,媒婆突然指着楼下说:“看,那就是徐家小姐。”
顺着媒婆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姑娘在戏台前站着,似乎在等着自己的同伴。但见她面目清秀,身材婀娜,整个儿就像个小仙女,在偌大的戏园子里显得卓尔不群。此时18岁的少年心中悸动了。张恨水忘记了自己“管她长啥样直接否定”的初衷,而是如怀揣一个兔子一样,脸上红扑扑的……
于是这事就定了。母亲也很欢喜,看来这媒人靠谱。
这年秋天,秋高气爽,张恨水心里也爽。在一阵阵鞭炮声和欢声笑语中,张恨水和新娘徐大毛拜了堂。
当华灯初上,客人散尽之时,张恨水便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他的新娘。他想,幸好我事先坚持了原则,不然说不定还会走鲁迅的老路,嘿嘿。
可当张恨水按捺着心中的激动,故作庄重地挑开新娘盖头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
这哪是当初那个小仙女啊?整个一黄脸婆!但见她面黄肌不瘦,不仅身胖,个子也矮,关键鼻梁塌陷,嘴大唇厚,还露着大门牙……
这、这,这是怎么回事?小伙被新娘的模样吓得直接夺门而逃!
小张一边跑,一边还对母亲喊道:“娘!娘!你快过来看看……”
张恨水旧居
(二)离家出走
母亲听到儿子吆喝后,赶忙来到洞房,一看新娘的模样,也是吃惊不小。
唉,我儿子被骗了啊!
老太太也伤心,但也没法。在那个时候,只要你拜过堂,生米就已做成熟饭,你是不能反悔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婚姻已经构成。
可张恨水是真的不愿意啊。他一怒之下,直接窜了出去。这时候你恐怕就能体会当时鲁迅的心情,他被母亲和媒人合伙给骗了,找了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小脚女人朱安,他是一辈子都没有接受对方。
那天夜里,还是一个堂叔带着族人,举着火把找了大半夜,才找到张恨水。那时他独自一人坐在一个山坡下发呆。
回到家后,母亲也对着儿子哭。但她也只有劝儿子认命。那时,你若不是真的有钱有势,这事只有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后来才知,那天张恨水见到的漂亮女孩是徐大毛的表妹。他被媒人妥妥地骗了。
最后母亲只得劝慰儿子,既然拜了堂,咱就认了;如果你执意退婚,会毁了人家姑娘一辈子的,她以后就没有人敢要了。“儿啊,”母亲说:“你要是真觉得委屈,那你就努力,以后有条件了,就娶个二房,到时候我不干涉,你想找啥样的就找啥样的……”
张恨水答应了母亲。可他还是不愿意入洞房。新婚之夜,他把新娘子一个人冷在新房内,自己独坐在窗口的桂树下叹息。
张恨水性格执拗,既然受骗,就坚决不跟妻子同房,他每天夜里一个人睡在书房里。后来他曾写过一篇散文《桂窗之夜》,回忆他与徐文淑的新婚生活,他在文中写到:“月圆之夕,清光从桂隙中射上纸窗,家人尽睡,予常灭灯独坐窗下至深夜。”
不过这下可苦了徐大毛这个女子了。当时一个男人都没法抵抗世俗的压力,何况她一个年仅15岁的弱女子。她也只有认命,自此开始了她独守空房45年的凄苦人生……
(三)两度生子
不过徐大毛也不是像鲁迅夫人朱安那样绝对的独守空房,张恨水在母亲的压力下,也曾同结发妻有过同房的经历。
徐大毛是个坚韧的,隐忍的,善良的,勤快的女子。她自知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就争取最好的结果,绝不自暴自弃。她自进入张家后,就开始承担起一个媳妇的责任,做家务,照顾婆婆,照顾张恨水的一大堆年幼的弟妹(张恨水有三个弟弟,两个个妹妹),她样样精心,让婆婆挑不出任何毛病。因此她很快便获得了张家所有人的认可,除了丈夫张恨水。
徐大毛的贤惠善良使张恨水的妹妹非常喜欢,小姑子就给嫂子改了个很漂亮的名字叫徐文淑,自此她再不用那个讨人嫌的名字徐大毛了。
然,即便换了名字,也不能改变张恨水对妻子的态度,两人仍是分居状态。结婚半年后,张恨水干脆一走了之,到汉口的一家报社工作了。在汉口,他开始使用张恨水这个笔名,它取自唐后主李煜的一句诗:“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感叹自己的人生无奈。
他这一走就是4年。在这4年里,徐文淑在张家依然辛劳,一如既往地为全家人服务着,没有半点怨言。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她让人带口信给儿子,让他回来,与妻子圆房。母亲说:“文淑既然嫁到我们张家,这一辈子不能让她没有念想,至少让她有个孩子,有个依靠吧。”
听了母亲的话,张恨水顿觉心中惭愧,于是就依了母亲,回家同徐文淑补上了洞房之夜(这一点他表现得跟鲁迅迥异)。
然而也只是补上了洞房之夜而已,张恨水没有从此就改变了对徐文淑的冷落。尽管他们夫妻分别四年之间,徐文淑跟着小姑子也学了文化,能读书写字了,但这没有丝毫打动张恨水。他在家短暂停留之后,再度离家远游了。
徐文淑还真的生下了一个女孩,自此她的脸上有了阳光。然而不幸很快就来了,孩子没多久就夭折了。徐文淑再次陷入人生之暗夜……
而在外闯荡的张恨水却渐渐迎来了他人生的辉煌期。1918年,他到安徽,担任《皖江日报》总编;1919年,他受“五四运动”的感召来到北京;1920年,张恨水担任天津《益世报》和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同时还兼任世界通讯社总编辑,事业渐入佳境。在文学上,他也发表了数部小说,有了一定名气。
此时,张恨水的母亲再次提出,让他给徐文淑一个念想。于是张恨水再次妥协,动了“恻隐之心”,回去和妻子短暂“团聚”。徐文淑果然再次怀孕,这次又生下一个儿子。这让徐文淑和婆婆均大喜过望,从此徐文淑的脸上真的放晴了,尽管丈夫仍同她冰冷如初。
可命运再次给徐文淑开了个玩笑,儿子两岁时,因肺病又不幸夭折!这下彻底把徐文淑击垮了。既然天不想成全,她就对张恨水彻底绝了念想。
张恨水在外面风生水起,徐文淑依旧在家里青灯黄昏……
张恨水三任妻子,右下为张恨水与全家人合照
(四)保姆生涯
在家长期寡居的徐文淑对婚姻已经心如死灰,除了忙家务照顾老人外,她开始用读书来打发光阴。期间她阅读了不少佛学方面的书,也开始念诵佛经,自此开始斩断男女情丝。
到北京后的张恨水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1924年,他以长达90万字的《春明外史》震撼文坛;1925年,30岁的他担任《世界日报》副刊主笔,又开始在日报上连载他百万言的皇皇巨著《金粉世家》,自此张恨水红透文坛半边天,至少在通俗文坛无人比肩。
1926年,张恨水便在北京买了一处大宅院。当时的他可谓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于是便把母亲和家人全部接到北京居住,当然也包括结发妻徐文淑。
随婆婆到京的徐文淑没有一丝激动是不可能的,尽管她不抱什么希望,但毕竟夫妻一场,妻凭夫贵的意念还是有的。然而到北京后,她便彻底心凉了。
张恨水在北京已经再次结婚了。对方叫胡秋霞,当然长得很漂亮,并且已经生下了一个女孩。徐文淑看在眼里,只是心静如水。
徐文淑丝毫没有怨恨丈夫,也丝毫没有嫉恨胡秋霞。因为她看出张恨水是真的喜欢对方。其实胡秋霞的身世也很苦,年幼时被人拐卖,因不堪对方虐待,偷偷逃了出来,遇到了张恨水。作家感慨其身世,教她读书识字,并爱上了对方,便娶她为妻。在张恨水看来,胡秋霞并非“妾”的身份,是真正的妻子。他还以胡秋霞的经历为素材写了部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后来还拍成了电影,由当红女星胡蝶主演。
因此徐文淑即便想同胡秋霞争宠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她只有把自己降低到尘埃。好在胡秋霞也是苦命人出身,对徐文淑没有任何歧视。徐文淑也很知足,把这个本来应是情敌的女人视为姐妹。
1928年,胡秋霞生下儿子张晓水。因为是早产,儿子生下时浑身冰凉,连哭都不会,看看性命难保。张恨水和胡秋霞已经准备放弃时,徐文淑一把抱过孩子,在自己的怀里暖了大半天,直到孩子发出一声漂亮的哭声,终于保住了这个小生命。
这让胡秋霞极为感动,她干脆把孩子直接让徐文淑养了:“姐,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以后这个孩子归你!”
自此,徐文淑将张晓水视为己出,精心抚养了10年。这10年,也是徐文淑此生最温馨的十年,因为她有了爱的付出,有了天伦之乐,她的心不再孤单……
然而,张恨水的爱情没有止步。毕竟,胡秋霞没有什么文化,他并没有享受到他笔下的才子佳人式的情爱生活。终于到1931年,如他所愿,张恨水遇到了他此生的最佳姻缘。
她就是17岁的周淑云。她本是张恨水的学生,她十分崇拜她的老师,爱他的文采,爱他的一切。周淑云长得更加美丽,也有才学,是一位真正的佳人,张恨水对之极为倾心,两人终于成为一对佳偶。
当然,徐文淑对于丈夫的另有新欢,毫不在意,对于人间情事,她早已淡出其中。可胡秋霞不然,对于丈夫的“出轨”,颇有性格的她十分愤怒,她甚至表现出一个女人撒泼的一面,跑到周淑云家砸人家玻璃。结果导致了丈夫张恨水的厌弃,自此,她的命运开始与徐文淑等同。
但胡秋霞也没有离开张恨水。一是她离不开自己的几个孩子,可怜孩子;二是她受到了徐文淑的影响,是徐文淑劝她,这都是命,离了婚又能如何?看淡这一切都好了。
但胡秋霞毕竟是有个性的,她不想同周淑云共侍一夫。于是张恨水另辟新宅,同周淑云另过,并根据《诗经》里的一句诗,将周淑云重新起名“周南”,自此这对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相得益彰。抗战爆发后,张恨水到大后方重庆,周南千里寻夫,夫妻俩相遇后再不分离,直到终老,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可以说,也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爱情经历,让张恨水的文思汩汩滔滔,长流不绝。之后更是有了《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的辉煌。不过,这其中,有他的结发妻徐文淑的一大份功劳,因为是徐文淑在家里操劳,照顾了他的母亲和弟妹,之后又照顾了他的二房夫人胡秋霞和子女,这都让张恨水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说,为了张家,徐文淑简直成了一个保姆,根本没有享受过一天,根本没有一个长房夫人应该有的模样。
当张恨水和周南在重庆卿卿我我时,当张恨水在重庆做着他的“八十一梦”时,他的前两位夫人徐文淑和胡秋霞都在安徽老家熬日子,她们过得非常辛苦。不过徐文淑尽管劳累,她还是很充实的。因为她有张晓水这个“准”儿子的陪伴。他们母子的感情非常好。
直到后来,张恨水回到北京,胡秋霞带着长子张晓水等一众儿女也到北京居住,徐文淑的生活再次陷入孤苦之中。鉴于结发妻对于张家的付出,张恨水每月给徐文淑寄回50元生活费,这样她在农村老家不至于挨饿,生活还算过得去。
张恨水除了给徐文淑生活费外,其他什么也不管,只是在1955年回去看过她一次。
(五)最后的牵挂
徐文淑一生都在张家,她不惜独守空房,保持着自己的那份贞节。后来,婆婆去世了,小叔子都长大成家了,小姑子也都出嫁了,徐文淑真的成一个人了,真的是孤苦伶仃,然而,她仍在坚守……
其实徐文淑还是有一点慰藉的,因为张晓水,这个她抚养长大的孩子。因此在农村老家,徐文淑每隔一段日子,都会去邮局,给儿子寄一封信。每每收到张晓水的信后,徐文淑都会看上老半天。
唉,这辈子,还有一个人在牵挂,也没白活,我也知足了……
在对张晓水的无尽的牵念中,徐文淑渐渐老去。1958年,60岁的徐文淑像往常一样去邮局给儿子寄信,可在半路上,在上一个小坡时,她突然晕倒了。
徐文淑再没有起来。脑溢血夺去了她卑微的生命。她像一棵小草枯萎在黄土里,像一滴水消失在水中,像一粒尘埃消失在尘埃中。
徐文淑当时倒下后,被路人发现,送到了医院,可她已经无药可救。她临死前,留下遗言,把两枚金戒指分别送给张恨水的第二房夫人胡秋霞,以及第三房夫人周南,以作纪念。至死,她都没有怨恨丈夫张恨水,没有抱怨他娶二房、三房;至死,她都没有以长房夫人自居,没有对她的两位“情敌”有任何怨言。不知这是一种卑微,还是一种超脱……
当然,在徐文淑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想念这她的“儿子”张晓水。最后,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她只是艰难地举着一只手,指向自己的上衣口袋,口袋里是他给儿子写的信,口袋里有她对张晓水的永远的牵挂……
举办丧礼的时候,张晓水回来为母亲送了最后一程。而张恨水没有回来。张恨水在陪同他的第三位夫人周南。
徐文淑的墓碑是张晓水立的,上面只写了张晓水的名字。徐文淑付出了她卑微的一生,还有一个人记着她,此生足矣。
(六)尾声:人生长恨水长东
真是红颜薄命,或者命运弄人,徐文淑去世一年之后,1959年,张恨水的第三位夫人周南因乳腺癌去世,享年45岁。她是张恨水最爱的人,然而也寿命最短;张恨水的第二位夫人胡秋霞最为长寿,一直活到1982年。当然,她也是对张恨水最痴情的一位。
而徐文淑是张恨水三位夫人中最低调的一位,最被忽视的一位。她因张恨水而留名人间,也因张恨水而毁了一生……
做为民国第一写手,中国言情小说之鼻祖,张恨水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悲情的,其实,他自始至终只是阐释了那句诗: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