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虢国墓地考!
63280

虢国墓地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9:08:150

1

据研究,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均受分封,建邦立国。虢仲封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叔封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后来,随着西虢的东迁,世人对虢国史迹的认识日趋模糊,遂在汉代以来的史籍中出现了五个虢国,致使史学家煞费苦心,无所适从。

问题主要在于东汉大儒马融“虢仲封下阳,虢叔封上阳”的注文,给后世学者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然据《左传》、《国语》、《史记》诸史所载,周初虢仲、虢叔各封一国,当无疑问。降及春秋,郑灭一虢,晋灭一虢,诸史载之甚详。南、北二虢本系一国,系西周晚期宣王初年由西虢东迁而来。西虢东迁后遗留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所灭。这样,诸虢的脉络源流,大体已梳理清晰。因此,于豪亮先生下面的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虢仲、虢叔都是文王之弟,虢仲封于东虢,虢叔封于西虢。北虢在平陆,在黄河北岸;南虢在三门峡,在黄河南岸。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实只是一个虢国,这是虢叔的后代随平王东迁后建立的国家”。就西虢而言,其历朝国君如下:

虢叔(周文王之弟,始封西虢君主)——中间世系失考——虢城公(周穆王同期君主)——中间世系失考——虢公(周夷王同期君主)——虢厉公(虢公长父、虢仲)周厉王三年 虢国讨伐淮夷。厉、宣之际,始东迁三门峡立国——虢宣公(虢季子白)周宣王时征伐猃狁,大获全胜——虢文公(虢季) 周宣王时谏不籍千亩——虢公石父(虢石甫、虢公鼓)周幽王时败坏朝政——虢公翰在携拥立周携王——虢公忌父 周平王晚年,重新起用为王室卿士——虢公林父(虢仲)周桓王时一同讨伐郑庄公——虢公丑(虢叔) 在前655年为晋国用假途伐虢之计所灭。

虢国曾是历史上一个显赫一时的诸侯邦国,虽然人们一直想了解它,接近它,但由于资料缺乏,文献中的记载过于简略,后世注家又各持一词,所以它的真实情况尤如雾中之花,始终清晰不明。

震惊中外的三门峡虢国墓地的发现和发掘,给破解虢国之谜提供了契机,对研究虢国历史及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也使三门峡人有了虢国墓地及其出土的珍贵文物这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虢国2.jpg

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是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整个墓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类贵族墓234座,车马坑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贵的一级文物,如有“华夏第一剑”之称的玉菱铜芯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世纪50年代,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由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和安志敏先生带队,对三门峡库区上村岭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从此,拉开了虢国墓地发掘和研究的序幕。经过两年的发掘,共清理墓葬230多座、车马坑3座、马坑1座,出土文物9179件。

为进一步搞清虢国墓地的整体布局和地下遗迹埋葬情况,从1990年初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上村岭北部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找到了虢国墓地的国君中心区域,此区内埋葬着西虢东迁的历代国君和众多的高级贵族,以及他们的陪葬车马坑、祭礼坑等。其中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墓的发现引人注目,墓中陪葬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其中包括一大批稀世珍宝。

虢国贵族墓葬群总面积58万平方米,在经文物部门钻探的14万平方米内,共有各种贵族墓葬142座。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车马坑12座,其它种类的祭祀坑50余座。在已发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国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车马坑2座。共出土铜、铁、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文物17000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铜礼器200余件,大部分铸有铭文。缀玉面罩被确认为春秋战国“瞑目”的祖型。玉组串饰为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钟是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组成的黄金带饰为周代考古中所罕见。大量珍贵兵器,尤其是玉柄铜芯铁剑的出土,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的发现将中国冶铁的年代上溯了—个多世纪,堪称“中华第一剑”。虢国贵族墓地的重大发现,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虢国墓地规模之大、等级之齐全、保存之完好、出土文物之精美,在我国两周考古中极为罕见。它的发现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墓葬制度,以及虢国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填补了虢国历史研究的空白。为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虢国墓地丰富的墓葬文化和出土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物,有关部门在虢国墓地遗址上建起虢国博物馆和车马坑博物馆,并对游人开放。

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此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

虢国墓地车马坑.jpg

虢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的上村岭,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贵族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占地150亩,其基本陈列《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虢宝撷英一一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部分。这里展示的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有上古国君第一陵墓、有“中华第一铁剑”、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国宝重器。简介如下:

首先是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随葬的多少,反映墓主人身份的等级。9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仅礼乐器就达120多件,其中用以标志墓主人身份的鼎达29件之多。有44件的铭文均言明为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出土的两套编钟,一套为八件甬钟;一套为八件纽钟,铭文最长的60多字,从其内容可知此套纽钟为虢仲自作器。且自铭为“宝铃钟”。从铭文可知,墓主人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并“受天子禄”,其地位、权势与富有明显高于1990年发掘的2001号墓主人虢季。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两套编钟。该墓出土的4件铜器,均铸有“虢仲作虢妃宝盨,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器形大,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同类器中最大的青铜器。

其次是玉器——

九号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是罕见的。724件(组)玉器,经专家鉴定,分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大部分为新疆和阗玉。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如一件龙纹玉璧,是由和阗白玉精制而成,双面饰抽象变形云龙纹,整器圆度规整,纹饰流畅大方,富有动感。在玉质工具中,如青色饕餮纹玉斧,羊脂白玉钻等,也均采用和阗玉制成,无任何使用痕迹,可见这些玉质工具只是作为一种标志礼玉使用于某种特定场合。在葬玉类中,该墓出土的两件玉握最为典型:左手握为和阗青白玉,呈圆角方管状,周身饰8周弦纹,两端分别饰4只蝉纹,为商代遗物;右手握为和阗青玉,呈圆管状,周身饰旋转龙纹,是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

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仿生动物玉雕。有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飞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造型各异的玉鹿以及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蜘蛛、玉蜻蜓等。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温带地区所有常见动物品类。

此外,九号墓出土的玉遣册,上有用毛笔所写的“南仲”字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写字,对研究我国的书法起源有重要价值。

第三是铜器——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4件铁刃铜器,兵器两件:一为铜内铁援戈,一为铜铁叶矛;工具两件,分别为铜銎铁锛和铜柄铁削。在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数件铁刃铜器实属罕见。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室鉴定,一件为人工冶铁,三件为陨铁制品。在西周晚期墓葬中,人工冶铁制品与陨铁制品共出,对于中国考古学和冶金史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实物证据。这表明,中国古代工匠选用陨铁作器具至迟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公元前9—8世纪在虢国仍在使用,延续500年以上。与之前2001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又称中华第一剑)合并来看,说明此时期并未单纯依赖人工冶铁作为制作兵器的唯一来源。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纳托利亚等也有同类发现,陨铁与人工冶铁同时使用数百年以上是世界各地区文明古国的共性,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理应如此,只是以前尚缺实证。这4件铁刃铜器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

此外,九号墓中,还出土有陶、木、竹、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麻织品衣物,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中仅见的。

虢国墓地出土文物.jpg

据考证,位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东南两公里的李家窑遗址,为周代虢国都城。2000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虢国墓地东南二公里的李家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垣、城壕、建筑遗址等,取得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李家窑遗址由城垣、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等组成。其中,南墙已被青龙涧河冲毁,现存城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一千至一千零五十米,南北残宽五百六十至六百一十米,周长约三千二百米;城垣外平行环绕两道城壕,内城壕宽十三米左右,外城壕宽十五至二十二米,深四点三至六米。宫城和城垣之间分布着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其中,制骨作坊发现数以千计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等,并有制骨工具铜锯、砺石等;在冶铜作坊发现大量的炼渣和陶范;制陶作坊发现的陶窑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出土有陶器成品和半成品等珍贵文物;在粮食窑西藏,发现一处排列整齐有序的窑穴,这些窑穴均经过加工处理,应是储藏粮食的粮库。

专家认为,虢国都城上阳城的发现对研究和了解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不仅虢国贵族墓葬区得以确定,而且虢国都城也已确认,城内布局轮廓清晰,加之丰富而精美的文物接连不断地大量出土,为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虢国这一西周时期的重要方国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西周考古学研究树立了一个有明确纪年的断代标志.(文:高旷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