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4岁被父亲送人 46岁被毒打致死 31年后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64784

4岁被父亲送人 46岁被毒打致死 31年后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8:36:290

(说历史的女人——第1312期)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向来是一个难题。如果父母发现不了孩子的长处,往往会耽误子女的前途,不仅会给个人,甚至会给一个民族带来重大损失。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个典型,他4岁被父亲送人,后来又回到父亲的家后,父亲还不支持他上学,为阻止他上学,父亲曾说要打断他的腿,可以说差点毁了他;但他违背父命,拼命读书,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挫折重重,期间为了凑足学费,他曾摆地摊卖袜子,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后来取得了非常杰出的科技成就,而且为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遗憾的是在46岁被毒打致死,直到31年后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那么他究竟谁?有何传奇故事,怎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本期解读。

姚桐斌.jpg

(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叫姚桐斌,1922年9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镇的一个贫民的家庭里。其父姚士晋年轻时当过长工,家里一穷二白。母亲钱文芝也是不识字的农村人,整天操劳家务。他们家里养蚕,蚕宝宝需要不断地添加新鲜桑叶,母亲就掂着一双小脚不分昼夜地忙活,以至于她的两条腿经常严重肿胀。

姚桐斌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三男五女。他在男孩中排行第二,四个姐姐中有两个幼年时夭折。大姐在18岁那年因为白天采桑叶,晚上喂蚕宝宝,过于劳累而死。因为家贫孩子多,姚桐斌在4岁时被父亲送给一个没有孩子的本家兄弟。那家也不富裕,除了几间旧房外,没有其他房地产。不幸的是,不久,姚桐斌的养父母相继去世,于是,姚桐斌重新回到生父母身边。

实际上是姚家搬进了养父的旧屋里。后来,姚桐斌的父亲将他母亲陪嫁时的一点首饰卖了,做点小本生意,即开了一个小粮铺。但由于家中又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生活仍然十分拮据。

靠着这个小粮铺的收入,姚桐斌和大哥都上了小学。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十分优秀。可小学毕业后,他父亲便不想再让他上学了。除了上学的费用问题外,当然还是其父在教育上的短视,在那个年月,他以为儿子上几天学能识文断字即可,没必要有多深的学问。他想让儿子到铺子里给自己当帮手。但学校的校长听说后,就劝姚父,说这样的好学生,不上中学实在太可惜了。父亲才勉强同意,让姚桐斌继续上学。

姚桐斌当然很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无锡县中学。但他初中三年上得也不那么顺利。家里的生活实在艰难,中间还是出现了学费问题。为此,姚桐斌还在暑假期间自力更生,勤工俭学。他还曾摆过地摊,卖些袜子、火柴,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除此之外,他还打过零工,做过家教,一点点攒钱。即便如此,中间还是一度辍学,他初中三年是断断续续地熬过去的。

初中毕业后,父亲再次让他辍学回来到铺子当帮手。可此时,求知欲很强的姚桐斌还想继续读书,父子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无锡县当时还没有高中,在哥哥帮助下,他只身前往上海,考取了私立高中。父亲勃然大怒,断了他的经济来源,还让姚桐斌的大哥写信告诉他,“要是敢回家,就打断你的腿!”

但我意已决,既然选择了读书,姚桐斌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在学校,他交不起住宿费,干脆就睡在教室里的书桌上;买不起课本,他就借同学的书抄写下来读,想尽一切办法来学习。生活上,他更是勒紧裤袋,咬着牙,挺下去。

他始终记着那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艰难而顺利的求学历程

生活上的艰苦,不算什么,只要你想办法,有决心,总能解决的,但时代的灾难你无法回避。1937年,当姚桐斌15岁的时候,抗战爆发。上海已经容不下一张课桌了。

姚桐斌只有另觅他图。他决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和四个同学一起,走出了上海。后来他们幸运地绕过日军封锁线,跨越重重困难,于1939年抵达江西吉安。在那里,姚桐斌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立十三中的高中部。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学校还发放了助学贷款,这一下他的学费也有了。此后他一心扑在了学习上。他的学习一如既往地出色,1941年,高中毕业会考,他考了江西全省第一名,并得到了一笔十三中发的奖金。

高中毕业后,他靠校长的资助赴湖南衡阳、长沙参加各大学的入学考试(在考完后的两个月内,他靠在衡阳湘桂铁路局修理厂做小工维持生活)。结果他以优秀成绩同时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湘雅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等7所大学录取。出于对矿冶专业的酷爱,姚桐斌最后选择了迁到贵州平越的全国工矿重点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即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出色的天赋和勤奋的努力,使姚桐斌的学习成绩继续名列前茅。他凭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维持着自己的学业。4年之后,他再次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然后他从事了一年的短暂的工作,任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46年,姚桐斌参加了公费留学考试,在激烈的竞争中,他再次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

至此,姚桐斌离家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了,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成了一个20出头,学业有成的青年人了。回想起自己当初离家时的决绝,当初断了自己经济来源,声称要打断自己腿的父亲,他唏嘘不已!如今全家人过得如何?我的老父亲是否还在生自己的气啊?他决定在出国之前先回家看看。

当姚桐斌感慨万千,小心翼翼地回到久别的家乡时,他见到的却是父亲满脸皱纹中的一丝笑意。

是啊,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老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此时家里的日子也好了许多,盖起了新房,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还请人写下“耕读家风”的匾额,挂在门前,仿佛在向乡人骄傲地叙说着黄土塘第一个留洋学生的荣光!

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姚桐斌一路走来可谓充满艰辛,这里指的是生活;但他又是顺利的,当然指的是学习。然而,还有更长的路在后面。

1947年,姚桐斌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师从冶金领域著名教授弗·康德西,开启了他的另一段求学生涯。

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他当然十分兴奋。但这也给姚桐斌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国民政府给他提供的公费也中断了,所以他不得不用2年的学费打发4年的学业!他再次陷入生活的困境。

他在海外的艰苦生活可想而知。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一方面勤工俭学,一方面就着茶水吞下粗糙的面包,一方面投入到更加艰深的学业中。学霸就是学霸,他的学业一贯地优秀。四年后,他以一篇《对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动性的研究》的论文通过了毕业答辩,获得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

导师弗·康德西教授兴奋异常,认为姚桐斌是自己教过最好的学生之一。不敢怠慢,29岁的姚桐斌再接再厉,于1952年1月,到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继续深造。仅一年后,他以《对于液态金属在铸模中流动时的垂直运动研究》的论文获得帝国学院文凭。他撰写了关于冶金、铸造方面的8篇科技论文,分别发表在英国的《金属工业》、《金属学会会刊》,法国的《冶金文汇》,联邦德国的《铸工》、《工业通讯》等科技刊物上。

在英国期间,姚桐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激动万分。他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也在满腔热情地为祖国奔走宣传。他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作演讲,背着背包跑遍了英伦三岛,成为了新中国的“红色信使”。因为对新中国的宣传,他还因此被英国政府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

在旁人引荐下,姚桐斌于1954年2月,赴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在此,姚桐斌专注于金属粘性及流动性的研究,成为学校的知名专家。除了理论研究,姚桐斌还深入冶金工厂实习,实地考察德国的先进制造工艺。

姚桐斌3.jpg

(三)火箭专家,国家栋梁

此时的姚桐斌,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叛逆的青涩少年了,35岁的他已是满腹学识,他早已按捺不住年少时便植根于心底的报效祖国的愿望,期盼着能够早日归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于是他谢绝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于1957年9月回到离别了10年的祖国。

同钱三强、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一样,此后的姚桐斌在我国的原子弹和导弹研制领域立下了赫赫功勋。当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导弹研究院成立后,任命了刚刚回国的姚桐斌为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七室主任。

1958年初。那时的新中国真的还很穷,当时分配给姚桐斌主任的,只有12个大学生和1台显微镜。这与国外良好的研究条件形成极大反差,有人问他为什么回来,姚桐斌回答:“我回国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建设。我愿意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火箭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现代技术工程,中国当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少,制造火箭的材料和工艺,在当时的中国也几乎是零。

本来苏联专家曾经说帮助中国的,要卖给中国用于研制火箭的关键材料钎焊合金,但1960年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我们陷入困境。

中国人只有靠自己了。姚桐斌的任务是,1960年底必须研制出这种钎焊合金,,否则会影响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姚桐斌并无火箭研究基础,只能从头学起。经过无数次研究实验,他终于确定了钎焊合金的成分,但又遇到了新的困难。

将这种新型材料装备到火箭上,姚桐斌发现火箭的燃料燃烧后会产生高温,烧坏很多零部件。所以他又提出一种新型材料设想,这种材料能吸收大量热能,从而让火箭“发汗降温”,因此被称为“发汗材料”。他的课题建立后,却遭到一些人的嘲笑质疑,他们断言这是不可能研究出来的。

但姚桐斌迎难而上,他的团队们经过钻研,很快取得了成效。他们将新研制的材料和工艺用在火箭上,不仅成功降温,而且还增加了火箭的射程,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在姚桐斌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又做出了像“新型不锈钢、高强铝合金、难熔金属以及焊接新工艺、化学铣切工艺”等一系列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新型材料和工艺全部应用在我国运载火箭和卫星上,中国第一枚火箭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在先后的数年间,姚桐斌开展的研究课题达500多项,主持了锰基钎料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解决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等问题,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姚桐斌工作作风极为严谨,奖惩分明;他对工作要求十分细致周到,甚至对电机及电气控制盘的打扫、电梯变速箱的润滑油,他都用便笺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姚桐斌和他的团队赢得了尊重。他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两个重要理念,直今仍体现在中国航天人身上。

第一是, 他提出“材料先行”的理念,无论是做火箭还是导弹,材料最关键;

第二是,他强调要按照科学程序办事, 树立和培养科学的态度作风。他还带领科研人员学习,培养出一大批航天骨干人才。

不过,为了工作,为了国家,姚桐斌对自己的家庭实在付出太少,这就苦了他的妻子彭洁清。那时姚桐斌的工作要严格保密,甚至办公室的电话都不能告诉妻子。妻子怀孕生子,姚桐斌都很难回来陪伴她。妻子要临产时,姚桐斌不在身边,彭洁清只有敲开邻居的门,邻居赶忙给她叫来一辆车,她自己一个人去了协和医院。

第二天一早,听说妻子生产后的姚桐斌才匆匆赶到医院,而他手里只是捧着一束鲜花。彭洁清还有什么埋怨的呢?千言万语已经在那浓艳欲滴的花朵中融化……

姚桐斌做为一名国家干部,他从不搞特殊化。在自然灾害时期,日子实在太苦,一天妻子好不容易从一个农民家里买来一只母鸡,想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姚桐斌得知后告诫妻子:“干部不能买私人的东西。”让妻子把鸡退了回去。亲戚从香港寄来家里孩子急需的奶粉,他又到海关将包裹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坚决不搞特殊化。

年轻有为的姚桐斌有着迷人而灿烂的笑容,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爱好广泛,善于打篮球,还能唱能演。在参加同事的一次婚礼时,他曾戴上头巾,表演了一曲《达坂城的姑娘》。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教授依·皮沃斯基曾这样评价姚桐斌:“桐斌有着阳光般的魅力,研究所的所有同事都喜欢他,钦佩他。”

然而,这位有着迷人魅力的科学家却走向了他人生不幸的深渊。

(四)早凋的花

不要怪罪笔者把姚桐斌比喻为一朵花。鲜花虽是女性的象征,但是,姚桐斌在风华正茂之年的早逝实在太令人惋惜了,故笔者仍然固执地把姚桐斌做此一比。

正当姚桐斌在祖国的火箭、卫星、导弹领域努力拼搏,呕心沥血地战斗之时,他的生命之花突然凋落。

1966年,中国进入特殊历史时期。姚桐斌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他的工作受到很大冲击,但他不畏艰险坚持上班,因为在他看来,科研是他生命中的唯一,而且他认为“不上班拿工资,于心不忍”。

1968年6月8日,对于妻子彭洁清来讲,是个灾难的日子。那天中午,姚桐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一伙暴徒的猛烈袭击,他吃了无数拳头,终于在一根钢管的砸击下倒下了。

当妻子彭洁清发现距离家门200米处的那一滩鲜血时,她肝肠寸断!她跟邻居一起连忙把昏迷中的丈夫送到医院。但由于他的身份原因,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于当天下午3点,姚桐斌不幸去世。是年,他还不到46岁。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还风华正茂,如花一样的年龄啊……

顷刻间,妻子失去了丈夫,三个未成年的女儿失去了父亲,中国失去了一根栋梁。

多年以后,彭洁清还无限伤感地回忆道,“他被害的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时钟都停止了跳动,他永远是45岁。”

姚桐斌6.jpg

据说当年,姚桐斌被害的消息传到中央时,正在开会的周总理手中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他不仅伤心而且愤怒,他要求立即查明这个案子,并拟定一张对我国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名单,要求对他们加以保护。

1976年10月,在彭洁清的奔波努力下,姚桐斌终于被伸冤昭雪,两个害死他的犯罪分子分别被判了15年和12年徒刑。姚桐斌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姚桐斌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因为发动机材料不行,曾造成火箭发射失败,科研人员找到一篇法语论文才解决了问题,后来查明论文作者正是那朵早凋的科研之花——姚桐斌。

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会堂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共有23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姚桐斌是其中之一。

姚桐斌4.jpg

但他不能上去领奖了,此刻,距离姚桐斌去世已经31年。拿到奖章的彭洁清泪奔如潮,随后她做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她把奖章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姚桐斌的精忠报国精神。在远离姚桐斌的日子里,彭洁清经常想到姚桐斌那句话:“不要怨这怪那,应该多想想自己为祖国做了些什么。”

姚桐斌用自己短暂的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爱国,真正的报国。

做为中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奠基者,优秀的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姚桐斌当被我们永远纪念。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姚桐斌传》《火箭人物:两弹一星功勋姚桐斌》《永远的眷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姚桐斌》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