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53年刘思齐得知毛岸英牺牲大哭,毛主席站起来,给了她3颗安眠药
65570

53年刘思齐得知毛岸英牺牲大哭,毛主席站起来,给了她3颗安眠药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1:45:340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这场历时三年的新中国立国之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当战争结束的消息传到北京之时,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异常激动,战争结束了,他的爱人也要回国了!

然而她左等右等,仍是没有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那个人,渐渐地,不安的感觉涌上了她的心头,她决定前往中南海问个究竟。

见到刘思齐后,主席明白纸终究包不住火,只好长叹一声,告诉儿媳岸英已经牺牲的消息。

刘思齐先是一怔,意识到自己爱的那个青年再也不能陪她一起漫步在城市的街头的时候,泪水顿时冲出了眼眶,她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看着悲痛欲绝的儿媳,主席也是心如刀绞,三年前的丧子之痛,至今仍是萦绕在他心口上的一道难坎,但他是国家领导人,新中国还在发展,他不能因此乱了分寸!

想到这里,主席站起身来,从抽屉里拿出了3颗安眠药交到了刘思齐的手里。刘思齐明白这是主席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嘱咐她不要因悲伤哭坏了身体,人生之路还很长。

主席的关心给了刘思齐继续生活的勇气,一个人勇敢地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么刘思齐与毛岸英之间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1930年3月2日,刘思齐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革命家庭。

她的父亲刘谦初曾是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宣传科社会股股长,是革命宣传领域的一把好手,也是大革命期间毛主席身边的得力战友之一。

母亲张文秋曾组织多起农民运动,是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

然而在刘思齐出生一年后,刘谦初就被反动派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尚在襁褓中的刘思齐就此失去了父亲,成为烈士之子。

此后,年幼的刘思齐就跟在母亲张文秋身边,辗转上海、江苏等地,并在抗战爆发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剧院观看了革命话剧《弃儿》,当他得知扮演小主角的女孩正是老战友刘谦初的女儿时,心中感慨万分。

于是对旁人说道:“刘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无论如何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培养她。”于是,刘思齐被主席收为了干女儿。

后来,由于母亲张文秋的工作变动,刘思齐跟着她前往新疆,然而因反动军阀盛世才的背信弃义,在新疆掀起了针对共产党人的恐怖活动。

张文秋和女儿也因此被逮捕入狱,直到1946年才重回自由,返回延安。

回到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刘思齐和早年一样,经常去主席居住的窑洞里玩,在那里她遇到了秘密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

那时刘思齐16岁,岸英24岁。虽然毛岸英在苏联生活多年,但中国话依旧讲得很好。在与刘思齐的交流中,两个心怀理想的年轻人彼此都产生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懵懂!

没多久内战爆发,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率领部队进逼延安,为了能保住革命的火种,党中央决定放弃这座革命之都,辗转来到了西柏坡,刘思齐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这里。

1948年5月,刘思齐像往常一样去毛泽东的住所看望主席时,第二次见到了毛岸英。

晚饭后,毛岸英和刘思齐一起聊天,从《实践论》讲到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刘思齐第一次探寻到了这位大哥哥的内心世界。

很快,爱情的种子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萌发了,两人开始通信,讨论革命理念并互诉衷肠。

当时,主席对刘思齐的学习作出了规划,认为她应该再从中学读起,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懂得循序渐进。

毛岸英也在信中劝她回去读中学,起码要将基本文化学好,便与以后更好地工作!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刘思齐踏上了不一样的求学之路。

读书期间,刘思齐一直和毛岸英保持着书信往来。在一般的男女恋爱中,男方都比较擅长“包装”自己,掩盖自己的缺点。

但毛岸英不一样,他会在信中屡屡提到自己的缺点,再三要求刘思齐慎重考虑两人之间的关系。

而岸英的这份大气与坦诚让他在刘思齐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日益浓厚。

后来,刘思齐所读的中学迁到了阜平县城,这里离西柏坡很近,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恋爱关系也从地下转向了公开。

两位年轻人恋爱的消息一公开很快就成了西柏坡的“头号新闻”,一众老前辈对此事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邓颖超和康克清得知此事后,认为要趁热打铁,得赶紧把婚事定下来,于是她们结伴到了主席的居所。

毛主席热情接待了这两位老战友,用期待的目光等着她们讲话。

康克清则给邓颖超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先说,于是邓颖超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主席呀,岸英已经二十五六了,该找对象喽!”

此言一出,毛泽东立刻明白二人的来意,不由会心一笑,说道:“两位老战友是来给岸英当媒人啊,不过咱们共产党人讲究的是自由恋爱,成不成还要看年轻人的意思啊!”

康克清听罢,知道此事有戏,立马补充道:“听说岸英在和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谈恋爱,刘思齐又是您的干女儿,主席难道没看出来吗?”

一听康克清的话,主席顿时就乐了,风趣地说:“好像耳边确实装了那么一点风。”

两人听罢,就势提出了建议:“他们俩郎才女貌,可是般配的一对,既然主席知道,那就赶紧表个态嘛?把关系定下来,别让两位新人等太久。”

于是,在康克清和邓颖超的安排下,主席向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谈起了两位年轻人的婚事。

张文秋说道:“既然两个年轻人真诚相爱,我非常高兴,没有什么不赞成的,不过我怕思齐不懂事,年轻幼稚,配不上岸英。”

“唉!文秋同志这话可就有失偏颇了,思齐虽然年轻,但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她是在反动军阀的监狱里长大的,知道什么叫做艰难困苦,哪有什么配不配一说。”

听到主席的话后,张文秋激动地点了点头,说道:“将来思齐和岸英结合到一起,做主席的儿媳妇,一定能有所成就,而我有了岸英这样的好女婿,也是自己修来的福分啊。”

就这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在西柏坡定了下来。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迎接两位新人的必将是光芒璀璨的美好未来。

但实际上,上苍对这二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949年开国大典过后,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也开始紧张地筹备起来。

新房是岸英工作单位分配的员工宿舍,床铺、桌子等家具都是从公家那里借来的,小夫妻的共同财产只有刘思齐从家里带来的一床薄被。

一切准备就绪后,当月15日,在一片祝福声中,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的丰泽园举行,简单的仪式过后,两人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婚后,刘思齐继续在学校读书,而毛岸英先后在中宣部等单位工作。后来毛岸英申请到北京机器总厂接受基层锻炼,学习工业生产,积累相关经验。

当时的毛岸英和刘思齐虽然不能时常在一起,但日子依旧过得甜蜜且舒心!然而一年后,一场攸关国家命运的变故打乱了小夫妻的安定生活。

1950年10月19日,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总司令彭德怀的指挥下,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心中也满怀杀敌报国的理想,于是他瞒着新婚妻子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朝鲜前线,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出一份力。

临行前,不知情的刘思齐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因为阑尾手术的刘思齐一直以为自己的爱人只是因公要出差一趟!

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依然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刘思齐怎么也不会想到,丈夫此去与自己竟成此生永别!

1950年11月25日,美国空军对志愿军指挥部发动空袭,毛岸英不幸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此时距毛岸英入朝参战只有一个月零三天。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毛岸英牺牲的那一天,一向身体强壮的毛主席竟然感冒了。

出于对主席身体的担忧,最先得知消息的周总理将彭总的电报压了一个多月,直待到主席痊愈后,才将岸英牺牲的噩耗告诉了他。

在新六所办公室,主席一只手拿着电报,一支手拿着香烟,电报上的文字如锋利的刀刃一般,一刀一刀划在自己的心口。

革命了这么多年,主席虽然一手缔造了新中国,却也在这个过程中接二连三失去了多位至亲!

如今岸英也离他而去,这对于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而言,丧子之痛对他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但主席的坚强也非常人所能及,心中纵然悲痛万分,但他仅仅是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打仗嘛,总要死人的!”

话虽这么说,但此时作为一名父亲,毛主席内心的伤痛无人可以感同身受!

但不久之后毛主席就想到,岸英已经不仅是自己的儿子了,他成家了,除了自己之外,作为妻子的刘思齐也在无时无刻地牵挂着他啊!

岸英在临行之前,曾嘱托刘思齐要多来看看自己。可如今岸英已经不在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向这个只有20岁的儿媳交代。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伤痛深深压在心底,对于儿媳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思齐也感到了不对劲儿!毛岸英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寄来一封信。

为此,她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中央摄影组组长侯波。而不知道内情的侯波送给刘思齐一张毛岸英的照片。

照片上的岸英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此时的刘思齐才意识到,毛岸英去了朝鲜战场。

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她明白,军事行动需要保密,但她难以想象到底是怎样的工作能让自己的丈夫与自己彻底失联?

此后她经常被噩梦惊醒,渐渐地她开始抗拒睡眠。她只是急切得想要得知毛岸英的消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战争的形势也愈加明朗,志愿军也开始按批次回国,但毛岸英依旧没有回来。难道自己的丈夫真的在朝鲜战场上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不敢往深处想,也害怕往深处想。

但时间是撕碎一切的利器,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战争结束了。

看到其他战士披红挂彩的分批回国,刘思齐心中不安的情绪不断积累,终于有一天她再也忍不住了,他要去找毛主席问问清楚!

一周后,刘思齐带着疑惑来中南海看望主席。见到毛主席时,他正坐在沙发上。刘思齐思夫心切,也顾不得其他,面对主席直截了当地询问:“岸英在哪里?”

再次听到“岸英”这两个字,毛主席恍如隔世!他明显失神地楞了一下,然后情绪瞬间变得低沉起来。

面对眼前的刘思齐,他多想说“岸英很快就能回来”,可他不能。空气凝固了几秒后,毛主席缓缓地说:“岸英已经牺牲了!”

听到这话,刘思齐如遭雷击,那一瞬间她甚至忘记了悲伤。尽管她不愿意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甚至希望这是个假消息。但理智告诉她,除了自己,最不愿相信的恐怕就是眼前这个老人了!

回过神后,巨大的悲痛在刘思齐的心中肆虐汹涌。想到年轻的爱人永远不会再回来后,她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一哭,悲伤的情绪就彻底失控了。

此刻,毛主席石像一般瘫坐在沙发上面目凄凉,而刘思齐则蹲在地上嚎啕痛哭!

良久,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走到刘思齐身边安抚了一下她的肩膀,然后附在耳边说道:“思齐,你要节哀,主席的手都冰凉啦!”

想到自己只顾难过,竟然忽略了主席的感受。刘思齐挣扎着站了起来,泪眼朦胧地看着主席,那苍老、悲凉的脸上分明有两行清泪滑过!

此刻悲伤再度袭来,但刘思齐明白自己不能在主席面前哭了,她想向主席告辞,回到母亲家中宣泄剩余的悲痛。

可她刚要离开,主席就在旁人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他步履蹒跚地走到刘思齐面前,缓缓伸出手,见状刘思齐也赶忙伸手去握!

两手触碰的那一刻,刘思齐感到了冰凉。她犹记得,以前与主席握手的时候,主席的手都是温暖、柔软且有力的。

直至此刻刘思齐才明白,岸英的牺牲对主席的打击是致命的,眼前这个老人内心的悲痛一点儿也不逊色于自己。

想及此,她有些微微失神,就在这时,主席拿出了3粒安眠药,让工作人员递给了刘思齐!原来,刘思齐的黑眼圈暴露了几天来睡眠不足的事实。

主席深知刘思齐心里的悲痛,但不管怎么说岸英已经牺牲,若因难过哭坏了身体,又怎么对得起已经离去的岸英呢?

后来在主席的开导下,刘思齐渐渐走出了丧夫的阴影。在主席眼里,刘思齐就和她的女儿一样,岸英虽然不在了,但依然以父亲的身份给予她关怀和帮助。

刘思齐也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的学业。

回国之后一心扑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上,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科研资料和文献的相关工作。

1961年年底,在主席的撮合下,刘思齐结识了在空军学院担任教员的杨茂之,两人都曾在苏联一起工作,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决定携手共度余生,于次年2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看着“女儿”刘思齐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归宿,毛主席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在刘思齐和杨茂之结婚的当天,毛主席给这对新人送来了一份独特的礼物,是他自己刚刚创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写寒冬之梅的词,一扫过去文人哀怨、颓唐之气,谱写了一曲坚韧不拔的革命赞歌。

刘思齐就好比词中的寒梅一般,在经历了失去挚爱的痛楚后,在严寒的摧残之下不屈不挠,终于又绽放了香气扑鼻的傲然之花,给刘思齐和毛岸英之间的伟大爱情,划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