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讷时常发生摩擦,毛主席从不问谁对谁错,一招处理很高明
毛主席一生波澜壮阔,不仅完成了组建新中国的宏伟目标,还为中国共产党打下了结实的发展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国家领导人。
但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饱经风霜洗礼的伟大民族英雄,也有难断的家务事。
毛主席身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自然也会有家长里短,但是他对于家人的关怀和对子女的疼爱一直都是为人所乐道的。
毛主席一生有过数次坎坷婚姻,同父异母的女儿之间有时也会有冲突产生,素来雷厉风行的毛主席在面对这些小摩擦时,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是在这一年,毛主席女儿李敏和李讷第一次见面,
12岁的李敏和9岁的李讷虽然是姐妹,但是在她们幼小的心里,都渴望父亲的关注,如何让两人相处成为了一个困扰毛主席的难题。
李敏和李讷早期并没有什么感情,因为在李敏年幼的时候就前往苏联与母亲贺子珍共同生活。
但是对于毛主席而言,李敏就是自己的宝贝女儿,听闻她回国也是非常高兴,想方设法接她回到了北京。
实际上在李敏刚刚回国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毛主席,
一次有人指着毛主席的照片对她说:“这是你爸爸,你知道吗?”李敏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年幼的李敏回到家后才偷偷问自己的母亲,在得到母亲的肯定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情,写了一份信寄给了毛主席。
信中写着:“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爸爸,我是您的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告诉我。”
在信的结尾,她写上了自己的小名——娇娇。
毛主席很快回了电报,同时希望能够接她到北平去,贺子珍虽然心里非常难过,但还是尊重了小李敏想见爸爸的愿望,让警卫员带着李敏去见毛主席。
李敏和毛岸青一路辗转来到了香山双清别墅,在看到毛主席的瞬间,李敏就扑到了他的怀里,喊出了一直想喊的那句“爸爸”,这句“爸爸”,毛主席等了九年。
毛主席看到李敏也是非常激动,嘴里喊着她的小名娇娇,场面感动了所有人。
从那天起,李敏就和毛主席一起住在了香山别墅,同时也遇见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李讷。
李讷是江青唯一的女儿,在1940年出生,虽然1940年尚未完成解放,但是她的出生在当时依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甚至有人称这个小女孩为“红色公主”,象征毛主席红色革命成功。
但是对于毛泽东而言,李讷是少有的心灵慰藉,和她在一起可以暂时忘却领袖的重担,享受身为父亲的天伦之乐。
在两人相处的时候,毛主席不仅带她散步还抽空教她读书,给她讲故事,亲昵地叫她“大娃娃”,李讷则是称呼毛主席为“小爸爸”。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李敏一直都很羡慕李讷,她后来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写道:
“有时候我心里想,她李讷是我们兄妹中最幸福的一个,得到的父爱比我们几个都多,她是在爸爸的膝下长大的,爸爸的言传身教对她的影响会更大更深,她受到的教益也更多,我真的有些羡慕她。”
李敏和李讷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也造就了两人不同的脾气性格,李敏从小就口齿伶俐,并且充满活力,但是李讷却比较安静,属于话比较少的那类。
两个脾气性格不同的小女孩因为毛主席这个纽带而走到了一起,这一段时间一直都被两人铭记在心底,并且在以后几十年里,都是两个人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李敏和李讷的关系在一天天的相处中逐渐变好,其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成为了两人关系更进一步的契机,其中一项就是完成叔叔们下达的“秘密任务”。
自毛主席一家搬家到中南海之后,首长们也纷纷入住,这让此前没什么玩伴的两姐妹有了更多的伙伴,比如叶子龙的两位女儿。
由于当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毛主席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多,每天都会工作到非常晚,有时候李敏两姐妹都已经入睡,毛主席的台灯还在发光发热。
看到毛主席的辛苦身姿,李敏非常懂事,经常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父亲稍微放松一下头脑。
而首长们由于担心毛主席身体扛不住,就让李敏两姐妹拉着他去参加跳舞活动,
为了让两个小女孩更有动力,叶子龙甚至假装严肃地和她们说:“主席如果不跳舞,就会越来越胖。肚子大,就走不动路了!你们要是真的关心主席,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让他去跳舞,活动活动身体。8点钟,就看你们的啦!”
最终两姐妹合作亲密无间,直接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秘密任务”,成为了一段佳话。
再亲密的家人也会有分歧,亲姐妹也不例外,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而国民党首脑蒋介石虽然败退,但是依然盘踞在台湾岛上虎视眈眈,两姐妹也是在谈话之间提及了蒋介石,并且就此展开了争论。
这场讨论的中心就是蒋介石到底算不算中国人。
要知道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蒋介石为解放军和全国百姓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蒋介石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根本不是善良勤劳的中国人。
但是李敏当时却认为,蒋介石也是中国人,不管他做了多少错事,他始终都流有中国人的血,这就和坚信中国人没有坏人的李讷产生了分歧。
实际上两个小姑娘当时都非常年幼,根本不明白政治上的事件,只能通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来判断事情,
最终谁都不能说服谁的两人决定找心目中最有学识的人来给出答案,那就是毛主席。
两个女儿一起找到正在藤椅上休息的毛主席,开始撒娇并且说明自己的看法,李讷年纪小,尚且还沉不住气,直接询问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着两个女儿,思考了一下给出了答案:“蒋介石是中国人。”
虽然仅仅是女儿随意的争论,很可能她们转头就忘记了。但是对于毛主席而言,这是树立一个正确观念的好机会。
蒋介石虽然大败退守台湾,但是总有一天台湾是要回归的,两岸之间的浓厚血脉联系不可能就此截断,身为主席的女儿,必须明白两岸都是中国人这个道理。
毛主席看着笑开了花的李敏和不太高兴的李讷,再度开口:“蒋介石确实很坏,但是他还是中国人,并且跑到了中国台湾省。而且别看蒋介石很坏,现在外国人想要他的人,我还不给哩。”
年幼的两人似懂非懂,但是这一幕却一直留在了两姐妹的心中,一刻不忘。
实际上这样的小冲突还有很多。
但是向来黑白分明的毛主席,在处理两人矛盾时却往往选择“冷处理”,不问对错也不批评,而是选择用亲情来糅合两人。
毛主席常对姐姐说,身为年长者要照顾妹妹;对妹妹则说,妹妹要虚心接受姐姐的意见,互相帮助。
在毛主席看来,都是自己的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有两人从心底里认可对方,才能在未来关系更加紧密。
正因为毛主席“冷处理”的方式,才让两姐妹的感情不会因为摩擦而断裂。这样做的好处在一次孔令华和李讷的矛盾中得以体现。
在李敏和孔令华结婚之后,两人住进了中南海,自然孔令华和李讷也就有了见面的机会。
在一次的家族聚餐上,李讷当众刺伤了孔令华的自尊心。丈夫气得站起身走了,李敏自然心里也不痛快,导致这顿饭不欢而散。
按照道理李讷完全是错误的一方,本应该由父亲指出并且改正。
但是一向黑白分明的毛主席这次没有轻易开口说话,而是“冷处理”,等待李讷自己发现错误,和孔令华以及李敏和解。
事实上李讷也的确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就和姐姐姐夫重归于好。李讷之所以能够迅速发现错误,毛主席的教育和处理方式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李讷自己思考个人所作所为带来的问题和责任,还有效保护了李讷的自尊心,让她能够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憋着一口气反而看不见自己的错误。
李敏和李讷虽然都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是却没有享受任何优待,无论是考试还是去医院,毛主席都不允许她们使用自己的身份去获得额外待遇,甚至因为这件事两人还多了一个“爸爸”。
当时李敏和李讷进入北京师大附属中学读书的时候,毛主席让王鹤滨带着两人去报名,由于报名需要填写家长的名字,他立刻找到毛主席请求指示,
对此毛主席则表示:“你带去的人,就填你的名字嘛!”
从此李敏和李讷就多了一个“王爸爸”,甚至到毕业都没人知道这是毛主席的两个女儿。
但是毛主席对两个女儿的感情是真挚的,他只是希望子女不要顶着国家领导人后代的身份去唬人,降低了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实际上毛主席也十分心疼女儿,但是他多次坚定表示,按照身份她们就是学生,不该享受的待遇就不能有,毛泽东的女儿就必须要恪守本分。
毛主席对待子女非常严格,也造就了她们坚韧的性格,面对困境也不会后退,而是用乐观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不过自从两个女儿长大之后,就和毛主席的交流变少了,李敏在1964年进入了国防科委工作,但是她的生活非常艰苦,住在北京兵马司胡同里的民居。
甚至自1972年毛主席生病到去世的5年里,李敏仅仅见过父亲三次。
最后一次见毛主席,已经是他弥留之际,这也成为了李敏心中永远的痛。
李敏永远记得,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他用颤抖的声音说到:“娇娇,你来看我啦?怎么不常常来看我呢?”
李敏当时就泪流满面,只能责怪自己。
实际上不仅仅是李敏,李讷在长大之后也和父亲见面的次数变少了。
尤其是李讷在报社工作,平时压力非常大,和母亲之间也常有争吵,甚至她还患有神经衰弱的疾病,本身状态并不好,自然不愿意让毛主席担心。
李讷不仅仅在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难,在感情方面也是一波三折,第一任丈夫因为一些家庭因素,在李讷怀孕的时候被分到远处的学校进行学习,最终双方感情破裂。
由于感情和身体上的双重疲倦,哪怕是身在孕期的李讷也要靠吃安眠药入睡。
最后李讷也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没能见到父亲毛泽东的最后一面。
纵观李敏和李讷的经历,只有小时候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光最多,也是最温馨的,大多数对父亲的印象都留在了这个阶段。
而毛主席在小时候对两个女儿的言传身教和冷静的教育方式,让女儿们感情更加紧密,更有能力抵抗外界的风雨。
身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从没有享受过特殊待遇,但正是这样的磨练和教育让她们拥有更好的韧性,闯过了无数艰苦风雨,过上了安静平和的生活。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