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里根为竞选总统大放厥词,邓小平:我们穷,但也有自己的分量
中美关系无论在中国外交关系中,还是世界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而中美关系是否能够正常化,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1979年1月1日,在邓小平同志的不懈努力下,美方终于在台湾问题方面妥协,双方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再进一步。
中国一直在台湾问题上一向立场坚定、决不迁就,而美国因几任总统的换届,在处理台湾的问题上,总是曲折迂回、麻烦不断。
最为严重的,莫过于1980年美国大选前后。
当时,里根几番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试图触碰、挑战中国底线,并多次制造麻烦,差点使双方好不容易建立的关系破裂。
那么,里根究竟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了哪些言论,制造了什么麻烦?邓小平又是如何回应的?
这要从中美建交,美国言而无信、三番四次试探中国底线开始说起...
尼克松就职后,先是试探性地与中国官方接触,随后便宣布取消在华的某些贸易管制措施,并放宽了到中国旅游的限制,不久后,尼克松停止了在台湾地区的巡逻。
随后,他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前无仅有地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
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些迹象,并迅速做出决断:尝试与美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应对苏联修正主义...
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处于对峙状态,苏修在中苏边境部署兵力百万,随着中苏冲突的不断加剧,中国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开始调整外交策略。
与此同时,美国因美苏争霸处于弱势,便想通过与中国建交,拉拢中国一同对抗苏联。
于是,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此次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
尼克松保证,美国将不再支持任何“台湾独立”活动,并对一直以来存在的台湾争议问题进行了回应,并确认了从台湾地区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终极目标。
除此之外,公报中还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尼克松在访华时,还曾承诺:如果他能继续做下去,必将在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毫无疑问,尼克松此次访华,促使了中美两国走上了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然而,世事无常,1976年,周恩来、毛主席相继逝世,而尼克松也因“水门事件”于1974年被迫辞去总统一职。
随后上台的卡特在竞选总统时,曾公开表示,他势必会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但他的这些言论遭到了美国部分人士的不满,但在竞选结束后,他顶住美国内部压力,一直寻找时机,以改变这种局面。
卡特认为,中美建交,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方面,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复出,卡特知道,时机已到。
于是,在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于1978年12月签署《中美建交公报》,并公开发表了此公报。
公报中,再次针对台湾问题进行了强调。美国承认: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卡特表示,台湾问题,始终是谈判中对为重要的问题,他们认识到,台湾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此外,中国还向美国提出了三个原则,并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提:
与台湾方面绝交;第二,将军队与设施从台湾抽离;第三,废除与台湾当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因急于与中国建交,以共同抵御苏联,便当即同意,接收了中国所提原则。
1979年1月1日,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这标志着,中美双方的关系正常化进程正式开始。
中美之间建交过程虽然曲折,但台湾问题已达成一致,那么,为何后来中美还会因台湾问题而发生分歧呢?
这便是问题的所在之处,中美之间的博弈,再次开始...
1979年的4月份,中美建交仅3个月的时间,美国部分“亲台”议员就以“不能牺牲台湾向中国示好”为由,鼓动美国国会,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
此以立法的形式混淆视听,实则是保持并维护了美国与台湾当局的官方关系。
此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建交时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
此法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我方认为,此法实质上是继续干涉中国内政,蓄意将台湾当做国家对待,试图将美台关系变为官方性质。
面对中国的反应,美方也只是表示:美国政府将设法影响美国国会,但不能完全保证控制它。
《与台湾关系法》的确立,严重破坏了双方好不容易修建好的政治基础,对双方关系影响巨大,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不仅如此,1980年,美国大选之年。
众所周知,大选时,其党派之争便会呈愈演愈烈之势,对华策略更是竞争的热点话题。
而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当时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发表了大量“亲台”、破坏中美关系的言论,他的这些言论及做法,更是将中美双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推到了悬崖边上...
里根作为一名作风强硬的美国牛仔,在中美建交第二年,也就是美国大选期间,几番提及台湾问题。
他称,如果他当选总统,将立即与台湾当局保持友好联系。即,会在台湾设立官方联络处,尽快恢复彼此的“官方关系”。
此外,他还表示,将继续称台湾为“中华民国”。
里根的言论,严重违反了建交原则,引起了中方的强烈谴责。
《人民日报》接连发表《倒车开不得》、《不要打错算盘》等内容,对里根的对台言论进行了公开驳斥。
人民日报评价:如果美国同台湾恢复所谓的“官方关系”,那么这实际上就是意图支持“两个中国”言论,严重违反了建交原则!
里根见中方态度坚决,为避免影响其当选总统,他随即派出竞选搭档——副总统布什访华,希望他能够摆平中国的怒火。
8月,布什访华,邓小平同志接见他时,直言不讳地对台湾问题进行了严肃驳斥:
中美关系是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里根近期发表的言论,涉及到了中美关系前进或者后退的问题!
邓小平还表示,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并列举了中国的四点立场,希望布什向里根传达:
第一 ,中国认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停滞不前的,更不应该一直处于后退的状态;
第二,中美关系是全球战略问题,不是单一的,是局部性的问题;
第三 ,如果里根近期的相关言论,美国势必会加以行动的话,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中美关系后退;
第四,如果美国认为中国有求于美国,一再试探中国底线,中国只能吞下,那是痴心妄想。
邓小平的四点立场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阻止里根“两个中国”言论影响双方关系,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特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批评里根相关的言论及对台政策。
同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表示,里根的言论将双方关系变得杂乱了。
11月,里根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一职,邓小平认为,不能让对方太膨胀,应该给美国打个“针”,提醒一下。
邓小平接见美国报纸编辑,并直击要害:
听闻美国方面认为,中美两方关系的改善是因为中国有求于美国,这种逻辑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还是希望,中美关系继续前进,不要走后退路线。
一个月后,邓小平再次针对里根的相关言论进行了驳斥:不否认,我们是穷,但我们有自己的分量!
中美双方关系策略,是全球战略,中国有求于美国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如果美国认为,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会一味忍气吞声,这个观点也是非常危险的!
而在里根就任前夕,邓小平特意会见了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美国总统出口委员会副主席,陈香梅。
陈香梅女士向里根传达邓小平的意见:
1979年中美两国之所以能够建交,是因为解决了台湾的问题,以后,双方是否能向前发展,不走退路,也还是要看这个问题美国方面的态度。
邓小平直言,如果美国依旧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中国不会吞下去,肯定会作出反应。
虽是如此,但里根再次采取了激怒中国的行动。
里根就职前夕,特派外交顾问造访台湾,期间,在台湾大放厥词,声称中国军队力量薄弱,不至于牵制苏联,是以,美国无需求助中国,更不必忌惮中国。
不仅如此,此次台湾之行,里根还特意邀请台湾国民党秘书长蒋彦士参加他的总统就职仪式。
针对里根这一有意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中方严正声明,如若蒋彦士参加就职仪式,那么中国只能缺席,届时,美国将颜面扫地。
美国见中国态度强硬,里根不得不让步,随即表示不会邀请蒋彦士参加仪式。
而此时,蒋彦士已经抵达美国。
但迫于压力,他不得不宣布“因病住院”,表示无法出席盛典,此事便也了结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里根仍旧不知悔改,他始终未放弃台湾,并三番两次试探、触碰中国底线,为双方关系制造了诸多麻烦...
里根就职期间,虽未让蒋彦士参加典礼,但也没有闲着。
期间,美国的“亲台”势力开始接触台湾,不断加强与台湾当局的联系,并决定向台湾出售战机。
而在此时的中美双方关系中,突然冒出来一个“第三者”——荷兰。
1981年1月,荷兰决定向台湾出潜艇。
邓小平认为,此刻也是个杀鸡儆猴的好时机,为此,中国决定惩戒荷兰,以此警告美国。
2月,中国驻荷兰大使被从荷兰召回,荷兰方则被撤销大使;随后,中国将荷兰降为代办级,并告诫美国,莫要步荷兰的后尘。
6月,邓小平再次表明立场,我们不怕中美关系倒退,也不怕停滞,如若美国不顾我国反对,一再坚持向台湾贩卖武器,那么中国势必会作出系列强硬反应!
里根担心中美关系恶化,便派出国务卿黑格访华。
邓小平接见黑格后,态度强硬地表示,如若美国继续干扰中国的战略目标,且如果干扰太过严重,我们势必会作出相关反应,届时,势必会导致中美关系再次停滞,甚至后退!
谁料,美国依旧一意孤行,于8月派出访问团到达台湾,就贩卖武器及《与台湾关系法》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商讨。
此外,美国还向记者大肆宣扬,将于明年年初开始向台湾售卖武器。
为了让美国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中方采取强制措施,并下达最后“通牒”。
中国先是推迟了刘清华的访美计划,后在系列报纸上发表了相关言论,表明中国坚决态度的同时,还表示,中国已经做好了让双方关系倒退的准备。
随即,美国国务卿黑格向里根谏言,暂停向台湾售卖武器。
10月开始,中美两国就向台湾出售武器一事进行了多次谈判。
中方态度依旧坚决,引起美方重视。
当月29日,黄华外长应邀到访美国,与里根进行了会谈。
黄华表示,中国因荷兰对台售卖舰艇一事,已经作出相关反应,中方在此事上不会有双重标准。
里根则表示,他仍要执行《与台湾关系法》内容,并会向台湾出售武器。
黄华则严肃忠告里根,在双方谈判过程中,不得对台出售武器,否则中方将采取强制措施,届时,两国关系倒退在所难免。
此次会面中美双方两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
1982年1月,美方做出让步,派出国务卿访华,并告知中国,将不再对台湾出售武器,但将提供原有的战机,希望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共同对抗苏联。
同年5月,里根再次派布什访华,邓小平接见。
邓小平要求,美方应给出准确的时间节点,不能够无限制向台湾供应武器,应逐步减少,直至终止供应,并且应该达成协议。
布什返回美国后,同里根商议后,两人权衡利弊,最终在向台湾出售武器方面进行了妥协。
8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并共同发表《八一七公报》。
美国在公报中公开承诺,将逐步减少对台的武器供应,直至最后解决。
此外,中国再次强调,“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美国也对此表示“赞同”。
《八一七公报》的达成,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里根言论导致的在悬崖边上的中美关系得到缓解,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也空前提高,中美关系得到了较全面发展。
里根虽然对台湾依旧“情深”,但为形势逼迫,也不得不多加收敛。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两国关系的焦点,台湾问题演绎着中美之间较量。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始至终,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美国从来都无权干涉。
而在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战略性角度,从大局观出发,理性的处理中美双方关系,维护了我国核心利益,保障了我国领土完整。
如邓小平所言:我们有自己的分量!无论过去,还是将来。
- 0000
- 0000
- 0001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