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原子弹爆破成功,中国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连毛主席都深受困扰
65921

原子弹爆破成功,中国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连毛主席都深受困扰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1:29:541

1964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71岁的生日宴会上,众人举杯向主席献出最真诚的祝贺。

毛主席向在场来宾一一回敬之后,径直来到钱学森身边,并邀请他同桌吃饭。

毛主席向钱学森敬酒,并夸赞钱学森的贡献。

就在今年十月份中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其中,钱学森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功不可没。

正是“多喜临门”的日子,当然是可喜可贺了,不过,一个问题却在困扰着毛主席,那就是:怎么把原子弹发射出去?

其实,这个问题也正是钱学森的当下烦恼。

那么,钱学森会给毛主席一个怎样的答案,这个问题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在面对拥有核武器的帝国主义威胁的时候,不管是反对核战争和破除核威胁,还是保家卫国,中国就必须拥有核武器来保护自己。

1964年10月16日,在无数个科研工作者们的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平地而起,紧接着就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撕裂了天空,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

其实,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之前,也就是196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新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导弹!

不过,钱学森对“东风一号”的性能并不满足,他团队也趁着这个势头加把劲,继续推进“东风二号”的研究,

有了“东风一号”的经验,“东风二号”一定可以成功,钱学森对此信心满满。

“东风二号”的研究进展非常顺利,在两年之后就研制成功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给科研团队泼了一盆冷水。

1962年3月,在试射“东风二号”的时候,火箭在上升过程中不停地晃动,最后直接偏离了预定轨道掉了下来,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发生爆炸,地面上只留下一个几十米的大坑。

面对着满天飞的舆论,钱学森顶住压力,不去理会流言蜚语,而是继续投身研究当中,努力找出问题所在。

他与团队一起互相鼓励,结合世界各国对于导弹方面的所有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排查错误。

两年之后,也就是1964年的6月29号,钱学森和团队成员们不负众望,改良版的“东风二号”终于迎着朝阳腾空起飞,不仅没有故障的晃动,更是完美地落在了预定区域内。

成功的实验也让不少人对钱学森发出赞叹,中国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导弹了。

196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主席生日宴会上,毛主席特意邀请钱学森就坐在他旁边,一边夸赞钱学森,一边向钱学森敬酒。“想飞天,还得找钱学森!”这是毛主席对钱学森的评价。

然而对钱学森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掌握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相关技术了,但是怎么把二者结合才是最终的问题,

在1963年的时候聂荣臻也提出过这个问题,并强调必须重视两弹结合,因为事关重大,不仅是军事上的问题,更是政治上的问题。

毛主席也很关注这个现实问题,对此,毛主席也没有办法,但他知道钱学森一定有答案,所以,毛主席不止一次去请教钱学森,商讨解决办法。

导弹与原子弹,好比是一个人的拳头和手臂。

虽然单看二者非常厉害,但是再厉害的“拳头”,没有“手臂”的威力那也难以发挥出他的威力,这样的情况下只会造成两者都无法发力的尴尬情况。

而解决这个尴尬情况的办法就是两弹结合,即找到合适的方式将原子弹发射出去,运送到预定地点引爆。

之前的原子弹爆炸实验虽然是成功了,但是那个实验还处于定点爆炸阶段,想要真正投入运用还得多花些心思。

此前,钱学森也想到过用飞机去运载原子弹,但是那个年代中国的空军事业也是刚刚起步,按当时飞机的速度,恐怕也很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两弹结合的原理看上去是梳理清楚了,但是实现起来也不是易事,首先要知道装载了核弹头的导弹,在承受着几倍的音速的上升下降过程最后还能不能成功的引爆。

这也是团队最头疼的情况,为此,毛主席也和团队一起,多次商讨怎么去实现两弹结合。

一些西方国家在得知中国还没有掌握两弹结合技术,便开始大肆宣传和嘲讽,

美国还断言,虽然中国研制出了原子弹,但是按中国现在的水平,在五年到十年这段时间里是不可能制造出合适的运载工具的,中国要掌握核武器导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钱学森听完这些言论感到很气愤,于是马上组织开展“两弹结合”实验,凭借着高超的知识水平和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钱学森和他的科研团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制造出名为“东风二号甲”的运载导弹。

运送的导弹准备好了,但是要进行“两弹结合”试验,首先要对计划承担“两弹结合”试验任务的“东风二号甲”导弹进行鉴定性飞行试验。

1966年7月5日,因为要执行任务,科研团队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对这次任务的要求、时间等问题都进行了讨论。

张其彬是参会成员之一,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组织里要我抓紧,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如何搞好这项工作呢?我想按照主席的教导:一是依靠党的领导,二是依靠群众。

焦裕禄同志说:‘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而结合我们的情况,就要拣重担子挑。……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来临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把个人的利益丢开,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张其彬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主动放弃休息。就算是星期日,他都不歇一会,反而抓紧时间编制操作规程。

张其彬回忆称,那时候虽然很累,但很愉快,也没多谢什么,只是单纯想要按照指示认真完成工作。

8月1日,张其彬在日记中写道:“这两天对其他同志来说是放假了,但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工作机会。”

8月9日,“东风二号甲”导弹第一次鉴定性飞行试验成功。

8月16日,“东风二号甲”导弹第二次鉴定性飞行试验成功。

8月17日,张其彬在日记中总结了近期的工作体会:“相信党的领导,依靠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倾听少数人的意见。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要对党负责。”

8月30日,“东风二号甲”导弹第三次鉴定性飞行试验成功。

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也下达了,将两弹结合的试验时间定于 1966年10月27日进行。

10月25日,聂荣臻元帅与钱学森专家实验团队到达发射基地。

毛主席非常关注这个实验的情况,对在场工作人员下达了重要指示:这次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但是失败了也不要紧。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0月27号,凌晨2点,还是无事发生的天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这场大风给引起一些科研人员的担忧,

这个风会不会对试验安全产生很大影响,要不要再次换一个日子实验,但现场已经一切准备就绪,如果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实验失败了怎么办?

这时,发射基地的气象部门给大家打了一剂定心针,

他们观测到这阵大风将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移出发射区,届时天气会符合导弹发射条件,不会影响到实验进程。

此时聂荣臻元帅给大家加油打气,鼓励在场人员要沉着冷静,坚守岗位。

气象部门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果然和之前预测的一样,到了早上八点整,天气逐渐平稳。

趁着现在的好天气,九点整,指挥员下达发射口令。

“东风二号甲”导弹腾空而起,按照预定程序,向西方飞去。在场的人们心里都在关注着,希望这次实验的成功,

终于,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在万众瞩目中,“东风二号甲”导弹的核弹头在靶心上空569米处起爆,准确到达预定目标。

根据测到的各种数据计算,证明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万分,聂帅和钱学森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新华社发表的新闻公报清样送给周总理审看时,他把“准确”击中,改为“精确”。

从总理的改动之中。可以看出,这次两弹结合水平是很高的!

这次两弹结合的试验成功,为我国核武器的实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

从那时起,我国的中近程、远程、洲际、潜射等各种弹道导弹核武器相继研制成功,但再也没做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

1966年10月27日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的深远意义也就在于此。

这一刻,意味着中国已经拿到了世界核大国的入场券,从无到有,整个实验过程用时两年,狠狠打脸了美国的嘲讽,比美国的十三年实现两弹结合的时间还要提前。

总结

“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的国家。

为我国核武器的实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核武器实际运用的完整经验。

“两弹结合”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

使中国的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全面的封锁和打压,多次对我国实施核威胁。

“两弹结合”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