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到底有多少水银?山顶的石榴树,可以告诉你答案
要说起古代帝王陵墓,有奢华的,有简陋的,有一直找不到确切位置的,但要说最奇怪的,那就是秦始皇陵。
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初登大位后,就开始着手修建陵墓。
他从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08年,总共花了39年,征集了72万人力,才修成陵墓。
从花费的人力和时间来看,秦始皇陵必定是前所未有的豪华。
然而千百年来,却鲜少有人能进入秦始皇陵,一睹其中的盛景,这固然有历代王朝对皇陵的保护,以及秦始皇为了防盗墓贼而设计的各种精妙机关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是,秦始皇陵里充满了大量的汞,也就是水银,让一般人无法涉足其中。
那么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少水银呢?看一看秦始皇陵山顶的石榴树就知道了。
史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记载,“(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内有用水银堆积的江河湖海,并且其分布位置和我国的山川河流分布相似。
对于这一记载,史学家,考古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家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在真正进入到秦始皇陵内考察前,大家也无法验证这一记载到底确切与否。
直到1981年,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汞量测量技术测定出了地宫下面的汞含量,证实了记载的真实性。
考古学家分析说,因为汞及其化合物具有高度的挥发性,所以它们能够很快地向四处扩散和迁移。
它们可以从地表深处以气体的状态向地表迁移,并以气体的状态保存在土壤的空隙中,或者被固着在土壤的颗粒上。
所以,在地宫的上方就出现了汞含量过高的情况,也影响到了山岭上的植被的生长,这才出现了石榴树生长不良 ,石榴果实过小的现象。
2002年,为了进一步考察秦始皇陵,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测。
这次物理探测再一次验证了,历史文献上关于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记载。
在探测秦始皇陵地宫汞含量的时候,考古学家发现封土堆东南部的汞含量异常强,西北侧的汞含量则比较弱,这正与中国的海洋空间方位大概一致。
部物化探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取样分析,发现地宫中有一个很大的汞异常范围,面积足足有12000平方米。
关于地宫中确切的汞含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王学理在1994年出版的《秦始皇陵研究》一书中,对水银的藏量和来源做了估算和探查。
在书中,王学理估计陵墓内储藏的水银有百吨左右,大概需要115.928吨丹砂,才能提炼出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第一次公开了王学理的大胆认识,关于秦始皇陵中汞含量的探究,引起了很多考古学家的关注。
但是后来,在测量出地宫内水银的分布不均后,王学理的认识就有了漏洞。
于是,他根据地宫内水银的分布情况又做了一次估量,在估量的过程中,他还考虑到秦代使用低温焙烧法炼汞效率低下,造成汞挥发的问题。
经过合理估量,王学理推测出秦始皇陵墓内的水银藏量大约是几十吨,不到百吨。
但科学探究是一个大胆推测,小心论证的过程,王学理的估量这也只是推测,确切的数目根本无从得知,还要在后续的考察中继续深入研究。
秦始皇陵地宫中大量的水银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很疑惑,在那么久远的年代里,这么多水银从何而来?
其实这与秦时的一个寡妇有关,这名寡妇就是被秦始皇奉为座上客,并接到咸阳来养老的巴寡妇清。
那么一个寡妇为何会受到秦始皇的敬重呢?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是这样说的:“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也就是说有一个叫清的寡妇家里世世代代经营丹砂矿业,家产不可估量,虽然她是寡妇,但是她却能守住自己的家产,也善于用钱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侵犯。
秦始皇认为这个寡妇是一个贞洁的妇人,便将她奉为座上客,还为她修建了“女怀清台”来表达对她的敬重之情。
司马迁认为一个从乡里走出来的寡妇能和秦始皇平起平坐,还能扬名立万,都是因为这个寡妇有钱。
可是后世有很多学者认为,这段话不能仅从表面意思理解,要看到背后隐藏的意思,其实是秦始皇和这个寡妇之间的利益链。
书中记载说秦始皇是因为这个寡妇贞洁才高看她,但是在战国秦汉时代,人们对男女都应该操守的贞洁观并没有真正确立。
所以,当时根本不会把贞洁观作为女性的精神枷锁,女子丧偶再嫁是无可厚非的。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汉代丞相陈平的妻子改嫁了五次,才嫁给他,也没有人议论他的是非。
所以,在当时,人们对女子的贞洁看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秦始皇也不会因为一个女子的贞洁而优待她。
至于司马迁关于秦始皇优待这个寡妇的感慨,在很多学者眼里也是站不住脚的。
虽然这个寡妇家产颇丰,而且能够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但仅仅这一项就让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将她奉为座上宾,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秦始皇不看重她的贞洁,那么秦始皇到底为什么会把这个寡妇迎接到国都咸阳,让她颐养天年,还在她的老家巴郡枳县为她修建“女怀清台”呢?
根据《史记》中的那一段记载,有学者推断,秦始皇优待这个寡妇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先得丹穴”,也就是说她经营着朱砂矿石。
而且这个寡妇“能守其业,用材自卫”,也就是说她善于用钱打通关系,她的关系链甚至到达了权力的中心,秦始皇那里。
所以,通过分析,学者得出这个寡妇之所以能够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是因为秦始皇与她在进行着和丹砂矿有关的交易,并且秦始皇还不想让天下人知道,所以才将她“请入”咸阳。
那么,这个丹砂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作用呢?为何会让秦始皇如此重视?
丹砂又名朱砂、赤丹、汞砂,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是提炼水银的原材料。
这也就解释了秦始皇优待这个寡妇的原因,他是想从这个寡妇手里得到丹砂,以提取水银。
这个寡妇经营丹砂矿石的地方在“巴”,也就是我国大西南的巴蜀地区,如果想要把大量的水银从巴蜀地区运到陕西关中,那么运输路线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因为由四川和贵州到陕西的路十分艰险,向来被看作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但是,在秦朝以及之前,两地都一直有来往,还开辟出了很多道路。
所以,尽管路途凶险,运输艰难,大量的水银还是可以被运送到陕西的。
解释了水银来历,秦始皇陵存在大量水银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秦始皇为何要在自己的陵墓中注入大量水银?
很多学者认为这体现了秦始皇对未知的海洋的向往,也体现了陵墓设计者对海洋的重视,毕竟秦始皇陵里的水银足以成海。
那么为何秦始皇会向往海洋?因为“长生”。
在古代,人们对科学近乎无所知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追求长生不老,特别是权力的拥有者。
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他们会到海外求仙人和求仙药,这也成为了很多帝国政治中枢下达的重要执政任务,还会在这件事上面投入相当高的成本。
秦始皇对长生非常痴迷,为了寻仙人,他还亲自去海上。《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记载:“……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五次出巡,有四次都是到海上去。
他在公元前210年的最后一次出巡时,还梦到了自己和海神作战,并亲自以“连弩”射杀海中“巨鱼”。
除了自己去,秦始皇还派人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
所以,秦始皇才在陵墓中灌水银妄想死后继续求仙。除此外,在陵墓中灌水银,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就是防盗墓贼和保持鲜美。
有学者在考察战国至两汉陵墓的防盗措施时,指出了“以汞灌墓”的方式,而且在历史文献中也有很多相关记载。
陵墓设计者用水银灌墓的方法,最早是在沿海齐国和吴国的丧葬史料。
在《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的记载中,关于齐桓公墓被盗的事,有讲到“晋永嘉末,人发之,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
也就是说水银挥发的气体可以阻止盗墓者的进入,齐桓公的墓被挖开后,人都不敢进去,隔了好几天,才敢让狗先进去试探。
关于在陵墓中灌入水银防盗的情况,史书中还有很多记载,可以证明确有其事,所以秦始皇往陵墓里面灌水银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防盗。
此外,在清人禇人获《坚瓠集》续集卷二有“漳河曹操墓”条中提到:“诸美人盖生而殉葬者。地气凝结,故如生人。既而门启,泄漏其气,故俱成灰。独(曹)操以水银敛,其肌肤尚不朽腐。”
也就是说,用水银入殓对尸体有防腐作用,可以让肌肤不腐朽,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很多地方得到验证。
在《大金国志》卷三一《齐国刘豫录》中记载道:“西京兵士卖玉注碗与三路都统,(刘)豫疑非民间物,勘鞫之,知得于山陵中,遂以刘从善为河南淘沙官,发山陵及金人发不尽棺中水银等物。”
宋朝的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卷上“杨髡发陵”条引录杨琏真加“其徒互告状”,有关于盗发南宋帝陵的较具体的资料,有提到“断理宗头,沥取水银、含珠” 。
所以,秦始皇陵中含有大量水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秦始皇想要通过水银保陵墓中的自己以及陪葬者肉身不腐,在地下世界继续做自己的皇帝。
结语:
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人们已经对水银有了认识和开发,让人诧异,秦始皇陵内的“水银为海”的盛况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作为权力的绝对拥有者,秦始皇虽然一直在追求永生,但他还是从继位开始就大兴土木,修建陵墓。
或许,秦始皇已经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他对陵墓的设计,也只是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不甘。当然也有可能,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已经陷入癫狂,所以修建庞大陵墓,注入水银,以此妄想在地下进行统治。
参考资料:
1、王子今:论秦始皇陵“水银为海”
2、王学理:输丹之路—秦始皇与巴寡妇清
3、王学理:巴寡妇清的矿业与秦始皇陵水银之需
4、王学理: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及其来源
5、常勇 李同: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