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内蒙古一羊倌,放羊几十年获独门绝技,惊动警方,53岁成刑侦专家
66127

内蒙古一羊倌,放羊几十年获独门绝技,惊动警方,53岁成刑侦专家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3:52:110

1952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水地的一家供销社被盗,几匹布和一些饼干不翼而飞,生产队的领导焦急万分,立即命人调查此案。

为了找到线索,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人,在现场找了个遍,可是并没有找到盗贼的一点痕迹。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突然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现场,调查案件的人一看到这个人出现,眉头立刻舒展开了。

只见这个人淡定地从路边的树木上摘下一枝干树枝,然后开始弯着腰,在地上画圈圈,一路走过,身后留下了很多圆圈。

现场围观的人都感到很疑惑,但是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这个人画圈圈的方向走。

突然,这个人直起了腰,指着旁边的垄沟说:“你看,吃剩下的饼干在那里呢。”众人纷纷上前,果然,垄沟里扔着一些残缺不全的饼干。

可是饼干找到了,那布匹呢?面对大家的疑惑,这个人又开口说道:“这个小偷在供销社偷东西时,还把饼干吃一半拿一半,他肯定是一个不务正业,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大烟鬼,你把这个村里抽大烟的都找出来审问一下就知道了。”

果然,盗贼很快就被找了出来,就是一个大烟鬼,丢失的布匹也被找了回来,这起盗窃案就这样被侦破。

那么,这个穿着寒酸,却能轻而易举找到盗贼的人是谁呢?他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超的追踪术?

其实,这个找到盗贼的人不是专业警察,也不是刑侦专家,他的名字叫马玉林,只是一个普通的牧羊人。

马玉林于1906年6月出生在内蒙赤峰县安庆沟乡,家里时代以种地为生,条件十分艰苦。

马玉林的家里兄弟四个,即使他的父母竭尽全力地干活,孩子们也无法吃一顿饱饭,于是身为老大的马玉林,在12岁时就开始为父母分担家里的重担。

马玉林没有念过书,没办法做轻松点的工作,他只能到地主家放羊,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

当地的自然环境恶劣,还经常有极端天气,小小年纪的马玉林吃了不少苦,饿的时候,他只能靠干硬的饼子充饥,渴了就和牛羊在一起饮水解渴。

可这些对马玉林来说都不算什么,他最害怕把地主家的羊搞丢,如果丢了羊,他不仅拿不到工资,还会挨打。

可是当时土匪横行,经常出来打劫羊群,放羊的地方又经常漫天黄沙,一不留神,羊就会走散。

每次有羊走散,马玉林就会很着急,他既担心自己的羊,又害怕回去挨打,所以他便自己琢磨羊的行踪,试图将羊找回。

时间长了,马玉林就真的练就了一种叫“码踪”的技术,每次有羊丢失,他都可以敏锐地发现丢失的羊的蹄子印记,并通过羊蹄子的印记,推断出这只羊的大小肥瘦,毛色特征。

最重要的是马玉林可以通过蹄子印推断出这只羊的步法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准确地找回自己丢失的羊。

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马玉林“码踪”的技术越来越精进,一段时间后,他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有一次,马玉林一不留神,羊群里的羊就少了一只,他立刻找出了丢失的羊的蹄印,然后分析出了这只羊是自己的花脸羊,并按照花脸羊的蹄印追踪到了十公里外。

他终于在另外一个羊倌的羊圈里找到了自己的羊,可是当他将羊的脸转过来的时候,自己都大吃一惊,这只羊竟然是全黑的,难道是自己的判断出错了?

马玉林平静下来后,又在脑子里面把自己“码踪”的过程过了一遍,按理说没有问题呀,马玉林看着眼前的黑羊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羊圈旁边的水槽引起了马玉林的注意,他灵机一动,舀起一瓢水泼在了黑羊的脸上,顿时,黑羊的脸上留下了黑色的污水,马玉林又冲了几次后,黑羊彻底变成了花脸羊。

原来,这个羊倌是为了不让马玉林将自己的花脸羊找回来,特意用墨水把花脸羊的脸染黑的,可是还是被马玉林找出来了。

慢慢地,马玉林“码踪”的技术被乡亲们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很多丢了羊的人都会来找马玉林,让他帮忙找回,马玉林每次都不负众望,时间长了,马玉林就成了大家口中的“追踪能手”。

有马玉林在,乡亲们丢失的羊越来越少,当地土匪也没办法抢到羊了,于是他们便开始记恨马玉林,并设法报复他。

因为当地土匪的报复,马玉林妻子的眼睛被打瞎,儿子的脚指头被冻掉,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

但是,马玉林却从来没有因为土匪的报复,而放弃对“码踪”技术的研究。

随着马玉林的“码踪”技术越来越精进,他慢慢地也将自己的这一项技能从追踪羊运用到了追踪人上,像普通的盗窃案,抢劫案,他一出手,案件必会被侦破,所以村里有什么案件都会找他。

1959年除夕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坐下来感受新年的氛围,赤峰市水地公社分销店的店员们也都回家过年了。

这又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有人趁机用铁棒撬开了供销社的门,偷走了供销社内300多元现金,4匹棉布,4条香烟,7斤糖果和一桶豆油。

接到报警电话后,赤峰市刑警大队第一时间赶到了案发现场,并带上了队里很厉害的刑侦专家。

可是,侦探专家将脚印追踪到供销社门口就追踪不下去了,因为供销社门口白天人来人往,脚印杂乱,根本辨别不清哪些是盗窃犯的脚印。

就在刑警队的调查到了死胡同的时候,有人建议请马玉林帮忙,马玉林得到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年夜饭,赶到供销社。

到达现场后,马玉林先是蹲下测量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刑警大队为他递过来一把尺子,可是马玉林却说:“我不会用这玩意儿。”

正当刑警队员疑惑时,只见马玉林用手在地上一顿比划,然后脱口而出:“来盗窃的是两个人,一个穿着胶鞋,年龄不会超过20岁,身高165厘米,另外一个是赤脚的,年龄大约40岁,身高一米七。”

接着,马玉林又走出供销社的门,停留在门口的一个小土包处,指着小土包上的一个脚印说道:“你们看这个脚印,和那个穿胶鞋的脚印一模一样,这肯定是他提前站在这里踩点时留下的,这脚印上的鞋底纹路还这么清晰,看来还是一双新鞋呢。”

然后,马玉林就开始继续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足迹,他在路边捡了一根树枝,边弯着腰前进,边在地上画圈圈,还时不时地交代大家说:“我画的这些都是那个贼的脚印,你们不要破坏掉了哦。”

可是,刑警队员看了看马玉林画出的圈圈,有的圈内确实是人的脚印,但是有的圈圈里根本看不出脚印,他们倍感疑惑。

可能是看到了刑警队员的疑惑,马玉林指着一处说:“你们看这儿的石头,明显是被刻意反过来的,那贼也精着哩,害怕被找到。”

听了马玉林的解释,刑警队员赶紧捡起一块儿石头观察,果然,石头朝上的一面上面沾有潮湿的土,背面却很光滑,一看就是被人刻意翻过来的。

马玉林就这样沿着足迹一路找到了另外一个村里,可是脚印到村口就消失了,一下子没有了线索。

马玉林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刑警队的人把那个村的男人都召集起来,然后马玉林在一块儿木板上撒上一层薄薄的土,让那些男人挨个从木板上走过去。

就这样,马玉林通过比对人的足迹和步法从人群中揪出了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

刚开始,那个男人还在辩解,在刑警队员的一番审问之下,他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全都招了出来。

赤脚的算是找到了,可是那个穿胶鞋的呢?面对刑警队的询问,马玉林欲言又止,他犹豫了一会儿,说出了真相。

原来,马玉林一开始就追踪到了那个穿胶鞋的犯罪嫌疑人,那是一个17岁的少年,如果被大庭广众地揪出来,对他的名声不好。

后来,在马玉林和刑警队员的劝解下,那个少年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作案过程,并配合警方找出了赃物。

这件案子告一段落后,刑警队的警察也认可了马玉林的本事,他们商量过后便决定聘用马玉林为赤峰市公安局刑警队的试用追踪员,这时的马玉林已经53岁了,还可以从羊倌转行为民警,这是马玉林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自从马玉林到公安局工作后,他便一门心思地查案,为了工作方便,他还住进了公安局。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马玉林兢兢业业,屡破奇案,他不光为赤峰公安局效力,还慢慢走向了全国,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跑。

在全国各地的奔波中,马玉林侦破的案件不计其数,北京海淀的“捉鬼案”就是其中一个案子。

1972年,北京海淀的一所大学突然出现了“鬼”,每到夜深人静时,宿舍楼里总是会出现红头发绿眼睛,身上五颜六色,布满奇怪纹路的“鬼”。

那两只“鬼”见到人就喊:“我是鬼,我要吃了你们。”吓得学生们心惊肉跳,学校也搞得人心惶惶。

每次“鬼”出现过后,学校总是有财物丢失,次数多了,当地警方也就判断出这“鬼”的人假扮的,目的是为了盗窃财物。

有一次,这两只“鬼”还趁机轻薄了两个女学生,影响及其恶劣,还惊动了中央领导人,于是下令严查。

因为这两只“鬼”总是神出鬼没,每次出现的地方都不一样,除了学校,他们还多次出现在幼儿园,宾馆等场所,当地警方追踪许久也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最后无奈请来了马玉林进行追踪。

虽然“鬼”跑得很快,总是在作案后逃脱,但是却来不及抹掉脚印,这也成为了马玉林“码踪”的线索和依据。

马玉林对现场的脚印进行了认真查看后,分析出了作案的是两个人,他们穿着一样的鞋子,都是二十多岁,两人年龄相差一两岁。

通过分析两人的脚印,马玉林还知道了他们的走路步法和姿势。

可是,北京这么大,即使是这么详细的特征,也很难将两个人从人海中找出来。

马玉林先采取了最“笨”的方法,他亲自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去遵守,从白天到黑夜,马玉林一直睁大眼睛盯着每一个经过的人,观察他们的步法特征。

可是,还没等马玉林找到犯罪嫌疑人,那两只“鬼”又出来作案了,这次是在中央党校附近。

警方得到消息赶紧赶到现场,可是两只“鬼”已经逃走了,只留下了脚印。

警方和马玉林又根据脚印和近期的作案地点,一起分析了两只“鬼”的行踪,重新部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警方掌握到了线索,负责调查此案件的3名侦查人员埋伏在海淀西街的一处老房子里,等待犯罪嫌疑人现身。

果然,一会儿的功夫,两个长相奇怪的年轻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鬼鬼祟祟地出现在街道上,侦查人员赶紧冲上去,那两个人还没来得及跑就被抓住了。

仔细观察过后,侦查人员初步认定这两个人就是自己要抓的“鬼”,因为他们的面容和受害者描述的“鬼”一模一样,红头发绿眼睛,身上布满了白色的纹路,手里还拿着一个铁框。

两个年轻人刚开始还不承认,但是马玉林经过比对脚印后,确认他们就是这段时间危害社会的“鬼”。

眼看没有了狡辩的机会,他们便如实招供了,原来他们是两兄弟,还是外籍混血儿,因为好吃懒做而生活贫困,便想出了一个损招,利用自己的长相,再稍加打扮,就伪装成了“鬼” ,然后借机盗窃财物。

案件至此已经真相大白,马玉林的“码踪”术更加让人佩服。

1981年1月23日,马玉林逝世,享年75岁,当地公安部门对其表达了沉痛的哀思和追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马玉林从目不识丁的羊倌成为闻名全国的追踪专家,这不是幸运,也不纯粹是天赋异禀,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