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偷零件藏狱友裤兜,被狱警呵斥,2012年法院却通知:给他减刑
“干什么?手里拿的是啥东西?”
监狱里,狱警发现了死刑犯黄晓友伙同狱友偷东西,大声呵斥道。
只见这名犯人,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是一个机器零件。
“不好好劳动,你们偷这玩意儿干啥?”
狱警不解地问道,犯人却低着头不做声...
而正是由于死刑犯黄晓友当年偷零件的行为,让在2012年得到了减刑的机会。
监狱里偷东西还能减刑?世间竟有这等好事?
2009年,正在渝州监狱里服刑的黄晓友,不同于其他囚犯,他对于监狱的减刑政策毫不关心。
他既不积极参加劳动和学习,也不与其他狱友过多来往,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
这位“特立独行”的死刑犯,为何在监狱里如此“豪横”呢?难不成是有什么过硬的“后台”,才如此对一切毫不在乎?
原来,这位名叫黄晓友的囚犯,因为贩毒罪入狱,被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他知道按照我国法律,死刑犯就算是积极改造,表现良好,能够获得减刑,但最低还是要服刑25年。
入狱时候,他已37岁了,就算通过改造保住了一条命,但出狱时也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了,一切要出去从头开始,他觉得那样的“风烛残年”与死了也没什么分别。
所以,他已经参透了世间万物,不打算为自己争取减刑,且充分做好了“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的准备。
精神上的颓废原本就让黄晓友眼里无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再加上时常发作的毒瘾,强制戒毒的煎熬,更是掏空了他的身体。
所以,在其他人看来,这个黄晓友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大家也就懒得再劝他,狱警对此也无奈摇头。
2009年6月的一天,监狱里组织看电视,黄晓友不情不愿地参加观看,其中的一则公交车自燃的新闻,让大家心情沉重。
这一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有27名乘客不幸遇难,74人受伤。短短的时间内,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而逃生的关键就在于公交车那层玻璃。
狱友们讨论着事故,觉得乘客自救能力太差了,随便找个啥东西把玻璃砸开都能逃出去了。
但事实上,这种事故发生时都是突发状况,乘客在慌乱的一分钟内,哪能保持平常的冷静。
看电视时间结束,其他囚犯已经陆续离场,只有黄晓友还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黄晓友在贩毒入狱前,是一个生意人,看到这么多人遇难,他感到痛心,同时他也在想,为什么公交公司不做个玻璃紧急爆破装置呢?
想到这里,黄晓友忽然脑子一转,对啊,现在没有,那以后可以有啊!黄晓友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要发明这样一个装置!
于是,在后面的几天时间,黄晓友经常泡在监狱的图书馆里,学习研究如何发明这一装置,也开始非常积极的上工,看到他的转变,狱警们感到纳闷儿。
“这小伙子终于想通了?”
“看来这人呐,真是别人怎么劝都不好使,还是得自己想通!”
狱警们私下讨论着。
最近这几天上工,黄晓友每天都会偷偷拿回来一些机器上的电源组、传感器、螺丝等零件回来研究,他还主动找狱友帮忙,让狱友替他保密。
这天,黄晓友又把两个零件装在一个狱友刘奎的裤兜里,不料被一个眼尖的狱警发现了。
“黄晓友!你们不好好劳动干什么?...兜里装的啥东西?掏出来!”狱警大声呵斥。
狱友刘奎把手伸进裤兜,拿出了零件,没有说话。
“......你偷这玩意儿干啥?”
狱警一脸狐疑。
“报告,我想发明一个公交车遇险玻璃自碎装置,拿这些废零件回去做实验用。”
黄晓友怯怯地说。
听到这话,狱警脸色一转,笑着说道:
“哎呀,早说嘛!为啥不早点儿报告呢!”
原来,黄晓友并不知道监狱里鼓励囚犯搞发明创造,造福社会,而且还能减刑!有很多囚犯,都曾经因为发明而提前出狱。
看到黄晓友的转变,狱警感到很欣慰,他为了支持黄晓友的“发明”,决定帮帮他。
于是,狱警把黄晓友的事,告诉了教育局干事吴凤起,吴凤起得知后,也表示非常支持。
吴凤起找到黄晓友谈话,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是需要监狱方协助解决的。
犹豫了很久,黄晓友试探性地问道:
“我需要一些电控炸药,行吗?”
黄晓友看着吴凤起,眼神里满是求助,吴凤起说:
“这倒是有点棘手,电控炸药一直严格管控的敏感材料。”
黄晓友一下子失落起来,看来他的发明之路要就此停止了。
“这样吧,我试着向上级说明下情况,看看能不能申请下来。”
吴凤起看到黄晓友失落的样子,决定帮他想想办法。
在吴凤起看来,这不仅是帮一个死刑犯重获新生,如果他真的能发明成功,解决载客车辆的玻璃自爆问题,简直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
经吴凤起的协调,通过层层上报审批,一些电控炸药和辅助材料被陆续地送到了监狱。
吴凤起和其他狱警把这些设备和材料送到黄晓友手里,并嘱咐他好好利用,期待他的发明早日成功。同时再三嘱托,让他务必注意自己和其他狱友的安全。
看到这些东西,黄晓友激动万分,他没想到,监狱里的这些狱警这么“有人情味儿”,为了他一个囚犯,这么劳师动众。
为了不辜负狱警和狱友的帮助,黄晓友一有时间就一个人钻研,有时候忙的饭都顾不上吃。
也许正是在监狱里心无旁骛地研究,让黄晓友感觉到这辈子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做过一件事,这种感觉让他如若新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百次反复试验后,黄晓友的“玻璃自碎装置”终于取得了初步成功,这让他激动地要跳起来!
不过,黄晓友并不十分满意这个结果,因为车辆在实际行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状况,并不一定能完美实现他的构想。
于是,他继续投入研究,对这一装置做了一些改进,并且他还想到了万一车子熄火,或者电池亏电影响爆破的可能,于是他便又加了一块备用电池,终于让这款装置趋近完美。
在吴凤起的帮助下,黄晓友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囚犯,居然发明出来了这样实用的工具,狱友和监狱领导都对他刮目相看。
对此,黄晓友自谦,只是因为自己恰巧看新闻,一时间来了灵感,他比别人先想到了而已!
在这次配合中,吴凤起觉得黄晓友并非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之徒,于是鼓励他,好好接受改造,并表示会继续支持他从事发明工作。
这让黄晓友非常激动,他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加劳动改造,并且从这件事之后,他特别喜欢看新闻。
每次监狱组织看电视,别人都是看热闹,他却在找发明灵感,找市场需求!
在狱警们的帮助下,他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新的发明创造。
2010年,黄晓友渡过了2年缓刑期后,被改判为无期徒刑,他也成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车窗玻璃安全自碎装置”专利证书。
这年年末,重庆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报道,又狠狠地揪住了黄晓友的心,一辆货车在上坡上时突然熄火,结果导致溜车撞毁一辆面包车,面包车司机被撞了重伤。
事后,黄晓友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资料,他发现熄火倒退导致溜车,是很多大货车的通病。
于是,他决定再发明一个“防熄火倒退装置”,来减少这种事故的发生。
之后,黄晓友为了进一步方便研究实验,主动申请调往汽车零件制造车间工作。
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一边组装零件,一边学习汽车构造。这段时间,黄晓友像是着了魔一样,经常熬到半夜。
他的设想是,在汽车的齿轮里装一个单向齿轮,用电瓶来自行控制这个齿轮。
当汽车爬坡时,如果遇到突然停车的状况,齿轮就会自动启动将汽车锁死防止倒退。这时候,汽车保持静止,司机再次发动就可以了。
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图纸,深夜忙碌的背影,简直就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工程师”,倒不像是一名囚犯。
终于,发明创造的天赋加上他日以继夜的研究实验,终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防熄火倒退装置”研发。
很快,黄晓友又拿到了一个“汽车防熄火倒退装置”专利证书。
随后,黄晓友又陆续发明了很多实用工具,狱友们都叫他“监狱爱迪生”。
黄晓友在渝州监狱里,已经是个“名人”了,一些监狱外的公司,也通过监狱方联系他,希望能将他的发明投入市场应用。
黄晓友在监狱里的别样人生,像是开挂了一样,他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
不过,他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这么多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
黄晓友在监狱里表现突出,为何却没能与母亲相见呢?
原来,这些年黄晓友一直拒绝与母亲相见,他觉得“没脸”见母亲。因为他觉得过去所做的一切,给了母亲母凭子贵的骄傲,却又给了她母亲“母因子贱”的耻辱。
其实,在进监狱之前,黄晓友曾经从一个无名之辈,凭借着自己的打拼,成了一名大老板,很多人都因为他的身份,对他的母亲十分敬重。
黄晓友老家在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他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和众多农村子弟一样,他初中毕业后就出社会闯荡了,他进过工厂,做过服务员,卖过服装,但这些工作,在他眼里都是“不体面”的工作。
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在亲戚面前抬不起来的黄晓友,发誓要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贫困境况,要让父母脸上有光。
但说来容易做起难,没有学历、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只有一身蛮力,咋能轻易就变成有钱人呢?
黄晓友觉得,靠打工肯定是不行的,还是得做生意!从外地打工回来后,黄晓友在家乡重庆寻找“商机”!
经过多次走街串巷的观察打听,他发现重庆人除了爱吃火锅,也挺爱喝茶的,当时家乡的茶馆不比火锅店少。
不过,他发现这些茶馆环境简陋,甚至都是大通间,只适合喝茶闲聊,并不适合谈“正经事”。
于是,黄晓友决定开一个茶馆,他和家人商量,说自己也想开一个茶馆,家里人也表示支持,毕竟一个茶馆也不是什么大的投资。
不过黄晓友说出资金需求后,让一家人惊呆了,因为他所说的茶馆是指豪华大茶楼!
因为他觉得重庆那几年的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而需要喝茶谈公事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他除了拿出全部的积蓄,又借了15万元高利贷还不够,还要从亲戚家借钱。
亲戚们纷纷劝导:“晓友,做生意要慢慢来,一口就吃个大胖子哪行!”
“对啊,万一赔了,你有没有想过那么多钱砸进去,以后要背多久的债!”
面对亲戚们的好意相劝,黄晓友一意孤行,坚持要搞就搞个大的,他坚信“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大茶楼虽然成本大,但是客户承载量也大,这样规模的茶楼重庆就没几个,这就意味着做大茶楼竞争对手就少了!
说干就干,从选址到买材料,再到装修布置,黄晓友亲力亲为。没多久,一栋阔气的茶楼拔地而起,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要说这黄晓友还真是做生意的料,茶楼在他的经营下,客人越来越多。
大家很喜欢在他的茶楼里约谈生意伙伴,这可比在小茶楼要显得豪气,更显对客户的重视!
很快,黄晓友就在源源不断的客流中,将自己的本钱挣回来了,不光还了亲戚和高利贷的借款,还给了父母一些钱。
一时间,村里人都觉得黄晓友青年有为,又很孝顺。
2002年,黄晓友攒下了一笔积蓄,第一次做生意就成功了,这让黄晓友信心倍增,于是又陆续新开了西餐厅、超市、电影院等店面。
那时候,钱向流水一样进了黄晓友的口袋,短短数年的暴富,让他逐渐膨胀,一般的小生意他根本瞧不上。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黄晓友因为没什么文化,也就没结交多少“知识分子”朋友,这些年在生意场上的打拼,倒是认识了一群所谓的兄弟。
这些兄弟中,还有一些“道上儿的”,黄晓友认为,做生意嘛就是要广交朋友,便经常与这些所谓的朋友一起出入高档会所,胡吃海喝,唱歌蹦迪。
不过,他所认为的友情,其实是让他坠入深渊的导火索。
2007年,在一次聚会活动中,他那些狐朋狗友趁着他醉酒,在他意识不清的情况下,让他沾染了毒品。
毒品这个东西,一旦沾上就像着了魔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冰毒、海洛因、摇头丸,黄晓友都“尝试”过。
不仅是吸毒,黄晓友在毒品的刺激下,越来越胆大,开始对毒品生意产生了兴趣。
因为他早就听说这是暴利,而且他看到这些人都好好的,觉得毒品生意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危险。
于是,他托关系,找人带他去了金三角一趟,还找到了一个叫“张华”的马仔,跟着一位大毒枭,开始了这毒品“生意”。
黄晓友的第一单毒品“生意”,就是通过这个张华,把3公斤麻果非法运回境内。
黄晓友万万没有想到,国家对于涉毒活动的打击力度这么大,才第一次出手,马仔张华刚一入境就被抓了,很快他就被供了出来。
警察立马对黄晓友实施了抓捕,黄晓友被拷上手铐时,他还一脸懵逼,不敢相信自己要沦为阶下囚了。
一夜之间,黄晓友从年轻有为的大老板,变成了人人唾弃的毒贩子,他的母亲因此在村里被人指指点点。
黄晓友因为一己私欲锒铛入狱,父母也在多年内抬不起头做人,这让他无比懊恼,每每狱警告诉他母亲来探监,他都拒绝了。
2011年,黄晓友终于答应见母亲,母亲看着狱中服刑的儿子,失声痛哭。
虽然儿子曾经犯了重罪,但看到儿子如今愿意改邪归正,而且还拿了发明专利,老太太感到很欣慰。
“妈,你不要为我担心,我现在很好,比以前做生意还好......等我出去,我再好好孝顺你们。”
“妈,我出去以后,一定走正道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看到儿子的改变,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临走前,她再三感谢狱警,是他们让自己的儿子真正长大成人了!
2012年,黄晓友因为手握多项发明,造福社会,受到了上级表彰,最终根据重庆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他从无期徒刑改为18年有期徒刑,一家人都为他高兴!
黄晓友从一介无名之辈,通过努力短短数年就成为大老板,又因为利欲熏心涉毒锒铛入狱数十载,实在令人惋惜。
不过,得益于我国对于服刑人员的人性化管教,以及狱警的真心帮助,终于让浪子回头,造福社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每一位平凡的打工人都能坚守本心,也希望每一位服刑人员都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 0007
- 0001
- 0000
- 0000
- 0000